杨 雄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理工类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开设高等数学基础课程,为奠定学生理论基础,在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达到高数的教学目的,教材的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专业教学团队都很重要。教材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数一直强调的教学原则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够用为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职业能力的发展够用,还是眼前专业学习的够用,也有可能是未来深造够用,到底怎样的教材才能够用?通过调查,发现高数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专业教学内容无衔接等等。这些问题影响高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教材中的理论太深,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构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有人认为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档的教育就是“高职教育”,体现在高数教材中,仅仅把普通高校教材进行删减,将例题、习题降低难度,降低要求,这就失去了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厘清高职教育的定义,是教材建设的向导,也是职业教材建设的理论依据。当然要编写适用性强的职业教材,前提是要明晰高职教育的特点。
目前,普遍认为高职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通过本科教材压缩,简化定理公式证明,实用性不强,缺乏职业发展的需求,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突出高职数学够用性及适用性的特征,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太少,有些数学内容与专业无关或用不上,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能与专业所需同步。尤其是在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课,教学中需要专业课老师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许多专业老师质疑数学课开设的必要性。同时,学生反映学数学困难,导致专业课老师提出不如取消数学课。其实质是完整的数学体系不适应现在的高职学生,这就迫切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改革,走应用化道路。更重要的是高职数学教材应是动态的,要与专业的发展相匹配。想要提高对高数教材的认同,关键是消除数学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因素,加强教材建设。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专业课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材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也影响到数学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在数学教材建设中要着力反映职业特征,打破学科体系,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听取专业课教师介绍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共同确定数学各章节内容。同时在施教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讲解案例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调研,高数教材主要设置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基础模块,是高数的基础内容,主要学习一元函数微积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开设所有专业应必学的模块。不同专业的实际案例应有区别,如学导数时,会计、金融专业,可选择边际函数进行讲解,而建筑设计、土木施工可选择曲率进行讲解。第二模块是岗位能力培养模块,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构建,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的需要确定,如:软件设计专业,增加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内容;模具专业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第三模块是选修模块,主要是满足数学成绩好、打算深造的学生,可以设置级数、多元微分、多重积分及数学建模等内容。
设置具体问题可以使数学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讲授无穷大概念时,可以设置问题:一个人开汽车从A地出发,以30 km/h的速度到达B地,问他从B地回到A地的速度要达到多少时,才能使得往返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无穷大的概念。这样的案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高职学生就业特点,他们不需要搞清楚数学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去掉一些难以理解的严谨的数学定义,如去掉极限的“e-N”定义,直接描述性定义即可,尽可能地用语言描述或几何图形说明。重点设置一些专业问题或身边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数学教材虽然去掉了一些纯理论性的证明过程,但数学内容的枯燥、思维的严谨性等是存在的。要解决学习的枯燥性,可引入数学史知识,因为数学史很生动,如果在教材中适当插入一些数学史知识,可以弥补教材的枯燥性,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同时丰富的数学史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2]。
数学建模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借助计算机的运算、图形功能和方便的数学软件,通过对数值和几何的观察、联想、类比,去发现线索,探寻规律,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数学方法[3]。在数学建模中,通过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亲身感受“用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插入一些经过简化的实例问题的建模过程,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软件的使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些数值的计算,一些数学图形的描述,通过软件很容易得到。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能够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一些高次函数,若通过描点,很难得到精确图形,用数学软件能很容易绘出函数图像。因此,应设置实践操作题,让学生体验数学软件的作用。
小结不应该只是陈述重点内容,应安排一些学法建议以及明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就一些知识点提出参考书籍,还可以提醒学生易用错的知识。习题设置要有层次性,既要有进一步熟悉公式的习题,又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并具体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实际。
高职高数教材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几个数学教师关起门来能够做到的,要通过大家的参与及长期的调研,也可以通过校际合作进行。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许多需要验证的地方,如有些内容只是与专业教师探讨的结果,有些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验证是否满足生产实践需要,是否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有待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
随着数学软件的完善和广泛性的应用,用数学软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普遍,使用数学软件成了技术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Matlab、Mathe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的出现,让数学更加生动形象,学习更有乐趣,并且数学计算和数值分析更快捷、更精准。因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数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数学思想也在与时俱进,进而促进数学教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