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鹏,姜东亮,段东旭,车绪武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践行者,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学生,对于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塑造精神人格,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发挥好传统文化塑造人的重要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构建传统文化育人体制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学生热衷过洋节、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二是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无法有效展示其魅力特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的现象。三是受专业师资队伍、场地限制,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场地建设等方面未成体系,不能很好地融入学生培养各个重要环节,传统文化扎根校园未能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要着眼于传播传承平台、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构建传统文化育人各项保障机制。在育人功效发挥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结合地域和专业优势、校企合作优势资源,增强传统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剪纸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渭南“朝邑剪纸”文化底蕴深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渭南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剪纸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剪纸文化引入校园,根植校园。通过建立传承创新基地、集聚核心师资队伍、构筑“五类”平台,推动剪纸文化在全院师生中广为传承并不断创新,让学生在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中增强传统文化自信,提升美学素养,培育匠心匠艺,涵养民族精神。同时,带动曲艺、皮影、武术、书法等国粹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在学生中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一是研习交流实践基地。学院建成了大学生传统文化研习馆,配备了剪纸工具、装裱机以及录播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设施,为学生进行剪纸技艺实践,录制剪纸过程视频,展示交流剪纸作品等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院设立了1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基金,剪纸社团免费入驻,为学生剪纸创业团队全身心投入创作、推出系列剪纸创意文化作品提供了后勤保障。
一是校内艺术专业教师为骨干。学院设有大学生文化(艺术)传承教育中心、艺术教研室,近年来先后招聘20余名艺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补充到艺术教育中心和辅导员岗位,定期开展剪纸技艺等传统文化培训,为剪纸文化的传承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辅导员姜东亮老师的《弘扬中华优秀剪纸文化 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入选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
二是校外剪纸专家名师提水平。与渭南市剪纸学会、渭南市非遗博物馆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聘请学会主席简俊峰等剪纸专家为剪纸社团指导老师、传统文化传承客座教授,定期来院授课,指导社团活动。
三是剪纸技艺大匠丰富传承内容。组织学生剪纸爱好者与朝邑剪纸传人王小侠、陕北剪纸传人闫媛媛等进行师徒结对,实地探访、近距离感受中国剪纸文化内涵、剪纸流派、非遗剪纸传承现状及剪纸技艺。
一是课堂传授平台。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每学期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剪纸艺术》鉴赏课程20课时。将剪纸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环节中,使文化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是社团传承平台。2014年,周义福等具有较好剪纸技艺基础的学生骨干,自发组织成立“一剪云”剪纸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创作剪纸创意作品、朋辈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助推了剪纸文化的深入人心,先后有近500人加入。该社团成为学院最具影响力的社团之一。
三是校外实践平台。每年寒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剪纸民间艺人,追溯剪纸文化源头活水,感悟剪纸文化独特魅力。每月开展以弘扬剪纸文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近3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0余次,累计时间为600小时,参加人数达3 000余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用剪纸技艺扮靓工区,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学生团队在学校、社区、广场和传统佳节、春运期间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宣传展示剪纸技艺,开展“剪纸义卖传递爱心”活动资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给同学们及市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学院“传承中华优秀剪纸技艺”志愿队荣获全省学生志愿者“优秀团队”称号。
四是宣传展示平台。在班级教室、宿舍美化时,创作展示内容多样的剪纸作品,在学院及系部各项重大活动中,也处处渗透剪纸艺术的魅力。每学期举办以“传承剪纸技艺,展现学子风采”为主题的剪纸文化节,通过学生介绍各自剪纸作品的寓意、主题等内容,现场展示剪纸绝活,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文化盛宴。借助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剪纸文化内容及学生剪纸作品,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是国际交流平台。近五年,有500余件学生剪纸作品伴随学院师生游学培训团队走出国门,远赴英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肯尼亚等国传播中华文化。美轮美奂的剪纸艺术,赢得了国际友人的一致赞叹,加深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印象。
1.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
学生在剪纸技艺实践中感悟“精裁细剪”的深刻内涵,培养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在剪纸文化的熏陶下,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以专注敬业、匠心匠艺对待学习和工作,学生团队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高速铁路精测精调技能大赛,总成绩排名第一,连续五年在测量技能国赛中获得一等奖。毕业生张戈亮在全路线路技能竞赛中勇夺第一名,张立在全路工务系统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技术比武全能第二名,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以及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
2.激发了学生创新求变、锐意进取的蓬勃热情
学生在剪纸技艺研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剪纸的造型、色彩、花纹等技巧,激发了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在剪纸工艺中融入新时代主题,赋予剪纸新时代寓意,积极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路元素、学校精神、校园景观等主题的剪纸作品,助推了剪纸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意思维不断丰富,创造力不断迸发。剪纸团队的“互联网+双创构建剪纸非遗文化产业链”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学生周义福设计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扑克牌,成功申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建筑装饰设计类大赛夺得特等奖7项,充分展示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风采。
3.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镂空艺术,一张纸、一把剪刀裁剪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或细腻秀美,或粗犷质朴,在构图中体现出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节奏与韵律之美,让学生在传习中深刻感受到了剪纸富含的美学思想,激励着学生追寻美的印迹,体验美的创造之乐,提升了美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校园内教学楼、办公楼、办公室、宿舍、教室及学院各类重大活动场所,处处可见学生创作的精美剪纸作品。雷晓溪、吴雯、周冰辉等多名同学的剪纸作品荣获全国工艺性剪纸大赛优秀奖等省级及以上荣誉10余项。
4.搭设了学生追寻历史、感悟历史的多元平台
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剪纸,通过把戏曲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剧情场面摹剪下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空间。学生通过对戏曲剪纸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戏曲剧目蕴含的历史故事,搭建起了追溯中华历史文化、感受先贤名家思想的平台,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有力提升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了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决心。
5.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剪纸文化的辐射影响下,学院先后挖掘培育了以华阴老腔为代表的曲艺、华县皮影、武术、书法、太极、鼓乐等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成立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12个,在校园内常态化开展文化传承特色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备受用人企业好评,促进了学校就业率的提高。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活动被《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50余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认同,并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和处事方式,促进大学生德技双修全面发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当擎起传统文化育人这面大旗,不断创新实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