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陕西多元交流平台

2018-02-09 05:22贾路希白素袁金月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陕西

贾路希,白素,袁金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打造陕西多元交流平台

贾路希1,白素1,袁金月2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2.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建立在古丝绸之路概念上,中国同西亚各国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区域,对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新时代价值。陕西作为西域开辟的起点,在新型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上独具龙头优势,拥有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强大的人文合作潜力和丰富的文化交流平台,是各民族文化和语言的频繁交汇点。通过发挥陕西教育科研大省的优势,对学生和在职人员进行语言培训,尤其是小语种的强化,创建同沿线各国交往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发挥科技对语言学习的辅助作用,以期为丝路项目多元交流提供了崭新视角。

丝绸之路经济带;多元交流;陕西特色;语言学习

从陕西西安作为“华夏文明故都,丝绸之路起点”到国际国内商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塑丝绸之路辉煌”,中国首次在世界舞台上提出“丝路共建”的举措,旨在将亚欧经济体推向深度融合。自从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这一战略部署之后,各界学者纷纷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专业性的应用和解读。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出发,探讨了独具陕西特色的丝路情怀,并以加强人文合作特别是语言教育为切入点,对陕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流平台的多元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背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地理位置上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连接亚欧非大陆商业贸易路线的古丝绸之路,到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的新型经济发展设想,实现了从丝绸运输到文化交流的升华,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按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官方发展建议,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近年,在重塑丝绸之路的战略举措下,中国同丝路沿国先后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上做出了巨大努力。2013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关于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建设连接位于中国西部和贯穿巴基斯坦南北的公路和铁路主干道——“中巴经济走廊”;同印度确立发展“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同年 9月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比什凯克第十三次会议中提出:“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0月,中共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座谈会,进一步深化了“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同时,中国启动了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同瑞士、冰岛签署了自贸区谈判协定,开创了双边贸易零关税的新纪元。此外,在丝绸之路经济的大力推动下,中亚的贸易往来也取得了快速进展。自从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上海合作组织的带动,双边贸易呈现出整体发展趋势。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到2010年的300.93亿美元,再到2012年的460亿美元,20年增长了100倍[1]。此外,上海合作组织为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均衡发展,开展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各成员国具有巨大的人文合作潜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资源的强有力的平台。

在现代交通发达、科技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新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复兴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的价值,使沿线各国的合作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又一次新型合作方式的延续,对我国和途经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搭建了多元交流的平台。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二、陕西建设丝路经济带的优势和举措

长安(今陕西西安)作为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起点,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形势发展中重要的城市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经济、商贸中心和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丝绸之路”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侯伟泰对西安的评价甚高:西安不仅仅对老丝路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主动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创造性的使用和传承了丝绸之路好的传统,为进一步推进丝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目标要求和政策举措。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成立了丝绸之路西安研究中心。2013年10月陕西省设立了社科基金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研究项目;2014年3月“网上丝绸之路”专题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社科院举行,陕西省专家学者提出了发展“四丝”项目的构想。2013年12月西安市与享有“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盛誉的城市——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共同签署了《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双方明确将在文化、科技、旅游、教育、体育、经贸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丝路友好城市”。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观点的基础上,以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构建独具陕西特色的发展战略,发挥丝绸之路起点的龙头优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首先陕西有着全国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是经济带上最大的物流中转中心,全国八大铁路、航空枢纽之一。在日臻完善的交通网络中,有17条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处于“米”字型辐射干线公路的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为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其次,陕西具有我国内陆服务功能全,开放层次高的国际港务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自由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最便利的优势。第三,陕西在新能源建设上取得突破,油气当量和煤炭产量分别稳居全国第一和第三;陕西煤业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以及“气化陕西”工程成为陕西省能源规划的亮点。再者,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遗产丰富,是首批列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构成了古城西安的旅游品牌优势。最后,西安始终以国际文化教育为交流重点,利用传承的优秀文化遗址的天然课堂,继续弘扬陕西特色人文品牌。

三、陕西丝路交流平台中的人文合作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是保障,人文合作是基础。作为五大建设宗旨之一的“民心相通”理念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交流的过程提供了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直接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只有人文社会科学得到高度发展,才能出现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水平。作为人这个主体,最终需要人文修养来指导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可谓“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得民心者得天下”。人与人心灵的交流通融既是多元交流的基础,又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形势下,重视人文合作的建设,将为丝路项目多元交流平台提供又一崭新视角。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中国教育科研大省,有着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足以成为西部地区的一面旗帜。西安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优势明显,丝路发展道路上同中亚地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西安受众程度不够高,许多沿线百姓对西安知之甚少。

(一)文化多元交流

近年来,中俄两国保持着高水平的文化合作,在影视创作、博物馆、图书馆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和完善。各国的文化活动和巡回演出不仅展示了本国的文化风采,也促进了彼此文化交流的稳步发展。陕西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创建人文互动平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陕西文化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人们的实践赋予了“静态”文化古城“动态”的人文气息,在传播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吸纳了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到这里,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为人类文明的宣传和延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要打造西安(咸阳)中心门户枢纽机场,开通更多面向中亚地区的国际直航线路。建立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上海合作组织西安大学园区,打造教育培训、科技交流等合作平台。推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建设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3]。由于中亚地区并非西安传统的客源地地区和旅游目的地,陕西与丝路沿线城市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与宣传,可以弥补同中亚地区之间交流活动的不足,缩小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丝路沿线的旅游团队给予适当的优惠,推出丝绸风情相关的旅游产品来吸引广大游客,策划与丝路文化相关的系列产业链,吸引更多中亚客商投资西安,推动丝路沿线国家经济进步。2014年6月22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项目被列为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使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从一处增加为八处,跨文化系列文化线路为人类重新审视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播、互动以及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教育多元发展

英国高等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和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伯顿•克拉克对高等教育多元价值期待的研究颇具代表性。阿什比认为,高等教育要随时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深受传统势力影响”的特点,并且顾客要求、人力需要、资助人影响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三种环境力量。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建构了一个以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学术力量为顶点的三角形协调模式图。这些理论基础可以很好地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形势下陕西省教育发展导向问题。

高等教育内、外部价值期待之间, 并非彼此分离、互不相关, 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并且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关系网络[5]。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雄厚的科技研究实力和发达的科研教育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被联合国工业组织认定为中国6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区域之一;而且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首批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还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5个国家级示范高新区之一。西安具有立足科技的人才优势,重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中国-欧盟研究中心——丝绸之路欧洲研究联合中心设在西安,主要培养讲授欧洲问题课程的师资,同欧方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生态文化旅游、环境和能源政策和中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种外部价值期待的推动下,陕西先进的办学设施和浓厚学术氛围的教育内部价值期待将面临新一轮的和谐统一。

(三)语言多元学习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Benveniste指出:“语言带有的深刻的主观性印记,以至于人们可以发问”[6]。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世界观,学习外语意味着掌握了另外一种文化,掌握了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表达世界的方式。思想传播对一个民族的文明以及群体的基本素质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胜于物质文明的传播,而思想的传播,是借助语言完成的。语言是文化之载体,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以文化教育。这不仅仅是说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7]。所以,德国的一名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拥有语言者,拥有天下。不了解异域语言,也就无法了解异域文明,更无从了解我们和异域文明的交流情况。但是整体来说,我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语言的研究,尤其是小语种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为增进陕西省和中亚国家的人文互动,需要一大批既了解中亚文化,又掌握中亚各国语言的人才。因此,探讨语言的多元学习是在深度上对现有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研究的有力补充。

近几年,陕西省通过建立省内高校同国外高校的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招收留学生、举办夏令营等活动,为双方学子的友好往来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笔者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势下,陕西省语言人才的多元培养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校学生进行小语种普及

学校无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尤其是学习语言的最佳环境。Lemke指出“课堂语言除提供信息外,可用作社会交往和创造有意义语境的工具”[8]。在英语大力普及的当今时代,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已经不是大学生的梦想,而是每个人已经具备的基本素养。在继续保持英语强大势头的基础上,加强丝路沿线小语种的普及,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者自身的求生砝码,而且为经济的推动可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初中,高中可开设一系列小语种选修课,每学期集中强化一门语言。在大学开设小语种必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语言课程,并加大小语种的学分比重。规范小语种的考级政策和考试频率,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

2.在职人员进行专业语言培训

对已工作的人员进行语言培训可以进一步扩大小语种人才库,可使对外交流不再受地域、翻译的影响,增强行为主体的灵活性,保障贸易顺畅高效地进行。由于在职人员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这个学习群体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足够的学习动力,为其开设专门用途外语课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外语专业人才。这种外语人才的特点是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应用导向型。通过借调高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优惠政策或下拨教育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定期对员工进行语言素养的渗透;对于自己创业的语言爱好者,开设晚间和周末语言学习班,重点培训听说能力,以少带多,最终达到对所需人员的语言能力普及。不过在建设过程中,不可心切,按部就班,稳扎稳打,防止由于操之过急的畸形人才。

3.“引进来,走出去”优惠政策

“引进来”是引进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设立奖学金项目,培养了解中国,通晓汉语的青年力量,对引进学生设立“一帮一”全程服务志愿者,减少其生活学习压力。“走出去”一是鼓励中国留学生去中亚地区交流学习,二是加大中亚地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缩小海外与国内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差异。孔子学院定位为教授汉语,同时更重要的是介绍中国文化、历史,特别是要成为介绍当代中国实际状况的平台[9]。最终达到国际市场的国内化,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探索各地特色经营模式,把中亚地区小语种的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推向新的高度。

4.发挥科技对语言学习的辅助功能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动语言的发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利用我省通信电子方向的研究优势,开发小语种单词、口语、听力等学习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可以使学习者节省学费开支,优化时间配置,变“零碎时间”为“语言能力”。语言研究专家同游戏软件工程师合作,研发语言学习游戏软件,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风情线,沿线国家文化体验模拟馆,在发挥游戏调动学习欲望特点的同时,实现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熏陶。逐步规范网络课程学习,积极参与类似MOOC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配置,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语言文化学习专栏。在发挥网络课程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优势的同时,加强网络课程的师资力量,通过举办全民网络语言竞赛等活动,挖掘小语种人才,调动全民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现阶段的新型发展战略,虽然以经济发展为主导,但是不可忽视人文合作发挥的隐形作用。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是以“人”这个主体出发,又回归到“人”的一个循环,是建立在主体基础上的客观发展。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和充足的资源配置,为打造新型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文化、教育、贸易等多元交流平台。但是,由于发展的矛盾性,任何一项进步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西交流过程中,陕西同样面临着众多挑战,而人文素养的提升可有效缓解矛盾,实现共赢。

[1] 吴宏伟.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6):1-7.

[2] 文艳.西安将建丝绸之路信息研究中心[N].西安日报,2007-10-14(02).

[3] 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N].人民日报,2013-10-29(07).

[4]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EB/OL].(2014-06-22)[2014-08-20].http://www.gov.cn/xinwen/2014-06/22/content_2706292.htm.

[5] 陈伟.高等教育为谁服务——高等教育多元价值期待的类型划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67-72.

[6] BENVENISTE E.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M].FL: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71:225.

[7] 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8] LEMKE J L.Using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M].Geelong: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98.

[9] 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6-110.

A Study of Shaanxi Multip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Under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JIA LUXI1, BAI SU1, YUAN JINYUE2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built on the concept of ancient Silk Road, on which China and the west Asia countries aim to form a new typ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and wester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opening, Shaanxi province is a frequent inters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language, with the unique leading advantage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new Silk Road, such a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powerful cooperation potential and rich cultural exchange platform.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haanxi province, language training for students and on-the-job personnel, especially strengthening minority language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to provide a brand-new perspective for the multiple communication of Silk Road project with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province; language learning

H0

A

1008-472X(2018)04-0067-05

2018-09-17

贾路希(199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白 素(196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研究。

本文推荐专家:

廖春红,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杨纳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美小说。

猜你喜欢
丝路经济带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丝路梦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