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马庆芬
(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外阴恶性肿瘤是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高发人群是绝经后的女性[1]。其中最为高发的是外阴鳞癌,给广大女性患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身心),目前对于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是利用外显子捕获法分离鉴定出来的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经过相关研究证实,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和表达在多数的人类原发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等已经被发现。但是对于外阴癌这方面研究资料很少。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HIT蛋白在外阴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此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将本院病理科1997年1月至2015年8月存档的石蜡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外阴癌(vulvar carcinoma,VC)40例,38例为鳞癌,2例为非鳞癌(腺癌)。选择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的组织标本共计29例,外阴正常组织标本25例。患者的年龄在26-78岁范围内。
FHIT多克隆抗体、SP试剂盒等。
实验方法应用的是常规免疫组化法,即SP法。应用的全部标本都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实施石蜡包埋,0.4μm厚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等一系列操作,在实施二抗后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恒温箱孵育半小时,经过DAB显色、染色后树胶封片,在显微镜下对结果进行观察。
FHIT蛋白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浆,阳性细胞指胞浆内发现黄色或者是棕黄色颗粒,将切片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找到5-10个视野,每个视野中有100-200个癌细胞。计分方式是:(1)染色强度:1分:缺乏或者是弱染色;2分:中度染色;3分:强染色。(2)染色的范围:1分:阳性细胞率小于10%;2分:阳性细胞率在10%-50%范围内;3分:阳性细胞率超过50%。将两项计分的结果相乘得出每个标本得分值(1-9分),总分1-3分:FHIT蛋白阴性(缺乏或降低);3-6分:中度阳性;6-9分:强阳性。
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比较各组之间、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阳性率结果,应用χ2检验,α=0.05(双侧),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外阴正常组织、VIN、VC中FHIT蛋白的表达:FHIT蛋白在正常细胞的细胞浆位置,显示为黄色或者是棕黄色,呈弥漫性表达,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上皮细胞,核表达为部分表现。正常外阴组织鳞状上皮全部呈现中度或者是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25/25);在VIN中,13例(44.8%)出现阳性表达;40例外阴癌患者中,有20.0%(8/40)显示为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8.2%(2/1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显示为,随着外阴病变的不断加重,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会显著降低。
外阴癌的发生是比较复杂的,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癌基因过度表达或者抑癌基因的灭活与突变可能是细胞发生癌变的分子基础[2]。近年来发现的比较新的候选抑癌基因就是FHIT基因,但是对其研究还不太完善,因此对其分子生物学功能还不是很清楚,当前,对其抑制肿瘤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在这些领域: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等[3]。FHIT基因在正常人体组织都有表达,而在许多恶性疾病中,如:宫颈癌、卵巢癌、肺癌等的肿瘤细胞中发现了该基因表现为缺失和或异常表达情况[4]。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FHIT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和人类肿瘤预后的关系密切[5-7]。本研究发现:FHIT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癌的发病有紧密的关系,并且在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其都参与。在正常的外阴鳞状上皮组织(25例)中,FHIT蛋白全部呈现中度阳性或者是强阳性表达;29例VIN中44.8%会显示为阳性表达,在外阴癌患者中20.0%的患者表现为阳性表达。这就显示出:FHIT蛋白异常的表达程度直接显示出了外阴病变的相关程度。疾病的程度加重之后,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就会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这个就说明:FHIT蛋白能够对外阴癌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反映出了FHIT基因的抑癌特点[8]。总之,在VIN中FHIT蛋白的丢失能够作为判断病情早晚与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淋巴转移情况,经过检测显示,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8.2%,要比未发生淋巴转移组患者的FHIT蛋白表达率低。这个结果就说明了:在外阴癌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FHIT蛋白一般呈低表达表现。这个结果给我们的提示就是,它与外阴癌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紧密的关系,贯穿在外阴癌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外阴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8.8%,FHIT蛋白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显著比FHIT蛋白阴性组要高,这个结果直接显示了FHIT蛋白的表达和外阴癌的预后是有紧密联系的,可以作为外阴癌诊断中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指标。但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比较少,研究跟踪时间不长,探究的FHIT蛋白和外阴癌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1] 东敏,刘建华,阮正一.ODC和CD10在良性、癌前和恶性外阴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海南医学,2015(4):481-483.
[2] 林仲秋,谢玲玲.FIGO2012妇癌报告解读1:外阴癌[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1):100-102.
[3] 李黎洪,黄昌明,吴黎敏.FHI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31(12):920-923.
[4] 李龙,赵娟,侯萌,等.FHIT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0):5837-5840.
[5] 宋春丽,王惠兰.宫颈病变中FHIT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J].河北医药,2013,35(1):121-123.
[6] 贾要丽,吴拥军,吴秋歌,等.肺癌患者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3):373-376.[7] 李娜,贾秀红.FHIT基因与肿瘤[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40(8):563-566.
[8] 罗雪慧.FHIT和p21基因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