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军,冯书娥,沙闯,杨惠莲,张景宣,马红波,曹得萍
(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青海 西宁 810001)
教育部于2010年组织全国医学院校进行临床技能大赛,竞赛以“尚医德,兴医术,奉学道,展风采”为主题,旨在规范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操作的教学、培养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同时以竞赛为载体,及时发现我国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共同探讨,逐步达成共识,为规范中国医学教有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起到推动作用[1]。我院从2011年参加临床技能大赛至今,在积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参加了第九届西南西北赛区比赛,荣获二等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本文结合我院临床技能大赛培训经验和方法,探讨临床技能大赛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目前我院的教学基本框架是“基础—临床—实习”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与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教学模式一致。这种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知识面窄,课程设置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为主,由于扩招、培训器材、患者不愿意配合等现状,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基本技能功底不扎实。这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医学生出现基本理论掌握尚可,却无法适应临床医师的实践性教学,难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医学教学的发展,本院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如在学生中以临床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展开临床技能培训;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改革研究;诊断学实训教学中探讨“互联网+”为平台的翻转课堂,同时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到问诊课堂教学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院自2011年开始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以往临床技能大赛的培训局限在4个学生中,受益面窄。培训教师也是随机指定,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故教师培训学生就显得比较盲目。没有形成有计划的系统性培训方案,在实践操作中凸显的问题较多。从2017年开始学院转变培训思路,做了如下改变:
比赛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因而组建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至关重要[2]。我院首先建立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管理部和临床医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培训教师的管理体系。选拔对教学热情高、有责任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一个分工合作的团队,其中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主干课程教师外,还包括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护理、影像科、护理、病理科等专业的教师。同时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名师作为培训的指导专家。
该次大赛既有技能操作,又有理论知识抢答,还有病例综合分析,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3]。我们将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系统梳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第二阶段为临床阶段,是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的阶段,是将各项技能操作融于临床情况的处置培训过程;第三阶段是综合阶段,一是是对临床综合能力的训练,二是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三是对原有技能的巩固与提高,四是考验应对不同的临床场景处置。依据上述三个阶段拟定包括培训教师、内容、时间、场地、考核等的培训方案。
第九届临床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是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班83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经过理论考试60名学生入选,然后进行培训和层层选拔。
2.3.1 第一轮培训选拔
首先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每月进行一轮模拟比赛(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模仿技能大赛的初赛模式-赛站式),根据综合成绩淘汰20名。
2.3.2 第二轮培训选拔
40名学生培训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操作项目,记录每项操作的时间( 包括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 ,观察双人操作时的默契度,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改进。多次模拟比赛后根据理论和操作的综合成绩淘汰20名。
2.3.3 第三轮培训选拔
20名学生经过将临床情景和临床技能相结合的训练和多次比赛选拔最终选出参8名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分析问题能力强,操作熟练、准确,综合能力优秀的学生进入最后一轮。
2.3.4 第四轮培训选拔
8名学生进行封闭训练,前期选拔的过程涵盖了培训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培训,在最后一个月每天进行赛道培训和每周进行赛前模拟实训,训练参赛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4]。最后在报名前再确定 3 名直接参赛及 1名候补参赛学生,主要以以赛代练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其余4 名作为参赛团队陪练成员,直至比赛结束。
临床技能大赛不仅考核的是学生,同时培训教师也同样受到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在学生的成绩中得以反应。临床技能大赛培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业务,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培训前,各科教师要针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命题,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临床经验的考验、精炼和提高。为了设计出全面、严谨、科学的题干,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法,各专业的临床教师一起对各项操作的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讨论、斟酌,使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术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临床技能教学中。这个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为我院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课程的开展准备了师资,有效推动了临床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比赛是暂时的,“以赛促教”才是永恒的宗旨[5]。临床技能大赛促进学校不断建立、健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良好的实训室运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通过比赛来反复总结,针对大赛暴露的问题,我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建设,不断加强临床技能中心建设,建立完善了基本诊疗技能、心肺复苏、外科技能、妇产科、护理等实训室,购置了相应的教学模块、智能化模拟模型、教学软件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和学生条理性的培训局面正在形成。
我国医学院在教学模式上,长期受到统一教学大纲、计划及教材的影响在学习和教学观念上仍然以轻操作技能、重知识传授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轨道[6]。导致教学模式陈旧,无法与现代医学教育相适应,这点在大赛培训过程中逐渐显现,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探讨多种形式的现代教学手段是现今临床技能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我系教师申报如医学生早临床、情景教学、标准化病人等相关教学改革课题8项,其中获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申报、获批数量均较往年有明显增加。
初期参赛选手选拔扩大到整个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班学生中,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临床技能的培训。在层层选拔过程中在前三轮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临床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来,要求低年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前来观摩,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使整个培训工作涉及更多的学生和培训教师参与,推动了我院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和积极参与。
临床技能大赛不仅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而且是一种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的有效手段[7]。竞赛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比赛,比赛不仅检验了每一个参赛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也检验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配合的默契程度。通过组织临床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8]。
临床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赛道式考站要求4名学生全部上场,完成多人操作的考试。临床复杂情况的处置,离不开团结协作,具有指挥力的学生可以对场面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抢救先后顺序并合理安排其他学生分工负责各个事项[9]。这就需要大家的协作精神,要有团队意识,不能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培训中,学生们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共同提高,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歧视和冷漠形成合作、互助的和谐氛围,用团队的智慧来拓展个人智慧,这远比一个人的成功有意义。而且在团队中都要有集体荣誉感,都要为这个团队和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培养“用得上、用的好”的医疗卫生人才,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发挥了其促进作用。临床技能大赛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人文关怀素养的养成提供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临床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我院的临床技能竞赛也已经辐射到护理学,在学院举办护理专业技能竞赛,使在校生能够在学校里尽可能的学习接触更多的临床技能实践训练,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医学生毕业OSCE考试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