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2018-02-09 01:24洪圣达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体育教学

洪圣达

(遵义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563006)

高校是高等学校的简称,高等学校的办学职能是千方百计培养服务社会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专门人才是指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与其所从事专业工作相匹配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精神的人才。”[1]高校体育教学是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学者们便一致主张,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注重暂时的体育实践效果,还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终生体育思想、能力和体验体育的乐趣;强调提高大学生的参与能力、适应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2]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并逐渐深化,取得了不斐的成果。可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定,学生的体质仍在持续下滑。特别是“处于大学年龄的各项指标与高中毕业年龄相比,除立定跳远成绩稍有提高外,其它指标几乎处于同一水平。72.5%的毕业生没有形成体育特长。”[3]说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严重问题,亟需解决。那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当下,正值我国“十三五”“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依据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健康中国”社会建设目标和国家体育强国人才战略需求,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促进人的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全面契合。文章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究,旨在预测和把握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前进方向,指导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健全学生人格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道路,是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加以生为本

高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任务和学生身心实际,运用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师生心智共同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通过师生双边教学、交流、互动和身体练习等手段,旨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创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客体。“学校应把学生提高到天道的地位,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排忧解难。”[4]为学生的教育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高校教师应该牢记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切实把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和研究未来作为改革的主要途径,紧紧围绕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等中心素质实施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持续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一)以生为本

广义的以生为本,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狭义的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身体为本。体育教学中的以生为本,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本,即在学生身体素质本原的基础上实施改革教学。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身体,哪有革命的行动?周总理对清华学生说:要好好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大学生健康的身体,不但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是未来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不但需要学习者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还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毅力和精力。牢记“壮志未酬体先衰,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教训。“体者,载知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5]如果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好,就很难完成四年的学业,不能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说明健康的身体是承载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学生身体都垮了,哪有载知载物的资本。即使学生有点儿知识和能力,没有强健的身体支撑,又怎能持续发挥呢?大学体育教学,恰恰是促进和提高青春期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末端手段。因此,“以生为本,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者必须坚守的治改理念。

“健康第一”是贯彻以生为本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健康第一”的含义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体育教学改革的首位,就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科学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做到引导健康、参与健康和结果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一句话,就是要把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贯穿体育教学改革全过程。摸清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只有摸清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基础和运动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改革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过程紧紧贴近学生素质实际,符合学生身体练习与运动规律,产生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只有牢记“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和摸清学生身心状况,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从以身为本向以生为本教育转变。

笔者认为:“以生为本”就是以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本,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本,以学生的身体质量、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为本。创建符合学生身心素质活动的体育教学改革平台,就是维护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途径。

(二)以能为本

以能为本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体育教育思想。所谓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和健康思维下所产生出来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行为效果。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学生在原有体育理念作用下,运用知识、理论、经验,认真思考、推敲、判断,积极解决体育学习问题的成效。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运用体育知识及技能解决体育活动中具体问题的效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生成的环节、因素和因子,进行积极的改革、改进和改变,使改革后的体育教学过程,更加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建构、体育技能形成和体育态度进步。高校“体育教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启发学生自觉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从学习和锻炼身体中形成体育能力。”[6]

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影响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体育思想,只有打开了学生体育能力生成的思想阀门,才能使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既使学生乐学,又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构建与生成,这是体育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环节。体育思想是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文化与功能的总体认识下所产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观念,它是指导学生体育行为意识的中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体育思想教育、端正学生体育态度、增强学生体育认知,切实将体育教育思想与体育教学参与高度融合,是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好方法,也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

(三)以心为本

以心为本,即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本。“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7]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生理健康基础之上的行为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有敢于面对和克服的勇气及毅力,表现出积极的心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心理思维、活泼的体育行为和友好的协作过程,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健康心理作准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学生高高兴兴地体验体育教学过程,快快乐乐地接收体育学习任务,认认真真地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真切地体会体育带来的刺激、挑战与乐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倍感团结、协作、竞争的愉悦,促进学生性格完美、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抓好学生体育健康教育与引导、端正学生体育态度、形成健康的体育认识观,是促进学生体育心理健康的关键。2017年春节期间,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递着一副“健康无价”对联,上联是“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下联是“有权有钱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8]。虽然对联主要指身体健康,但也包含心理健康的成份,说明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功能更加系统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功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是体育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内容丰富

所谓内容,泛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所谓丰富,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9]在体育教学里,内容系指体育教学改革事物的集合,它包括教材、教法、器材和授课方式等。内容丰富,主要指体育教学改革过程涉及的事物充实而系统。内容丰富虽然是一个相对概念,但它向体育教学改革者提出了改革要求。内容丰富的高层次要求是追求内容系统。内容系统是指体育教学内容在知识、技术、技能的结构上及其层次上的规律性物质结构,它是一个相对的体育教学概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要求,其实是从体育教学计划设计和内容结构与形式的设置开始,它涉及内容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筛选过程,是教学内容改革最关键的一步。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指体育教学内容在量上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要在教学内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功能的系统性上有质的要求,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最关键的是要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意在通过对这些内容结构的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改革,必须与学生共性体育实际和地区传统体育相结合。特别是在设计体育教学改革课程计划时,体育老师要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功能性和系统性,要明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因此,高校未来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要注重内容建设的多彩性,更要注重内容建设的功能性和系统性。

(二)功能突出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体育教学的功能,系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措施与方法等相关因素对学生身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有针对性的功能结构,是产生良好体育效能的坚实基础。体育教学功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功能;二是指使用这些内容所产生的价值,即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运动器官带来的积极影响。要使教学内容的功能突出,既要建构系统的教学内容,也要建构功能性明显的教学内容,还要科学实践教学内容,即在课程内容先后顺序安排上、技术结构上和全面性上,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繁和由表及里的安排,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运动变化和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对一个完整、完美、系统和高效的体育教学改革而言,只有把每节体育课的内容、功能与学生健康生长发育实际相结合,才能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式更加多彩

形式是内容的表象,内容是形式的本原。高校体育教学的本源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任务及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由教学部门安排体育教师自主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每一节体育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专业人才身心健康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和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与方法实践创新,促进学生向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将更加围绕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更加多彩的教学形式。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指的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育课堂结构、内容节奏、场地器材组合运用和学生活动形式等状态上的多种多样。体育教学形式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具体表现出来的讲解、示范、练习、队列等教学方式的集合。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表现在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上。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在结构、性质及教学流程上,与以往不同、与众不同。首先表现出上课班级的多样性。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形式上虽然仍是班级授课制,但班级授课的对象多半不再是行政班级,而是兴趣班、爱好班和特长班。上课地点不再是固定的体育馆、田径场或篮球场,而是向社会场馆和自然环境延伸。其次为上课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甚至师生角色巅倒等;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讲解示范、分组轮换或不轮换进行教学,采用传统体育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等方法;在学生练习安排上,教师可根据场地器材和人数编排,安排单人、多人或集体进行,临时性和随机性组合练习增大;在教学功能上,体育课可以选择休闲娱乐、音乐舞蹈、竞技挑战、智力游戏等,针对学生的运动锻炼。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将想尽一切办法增强课内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尽力满足学生情趣多样、爱好多样、特长多样和个性多样发展的需要。

(二)课外体育丰富多彩

课外体育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外体育主要指高校课堂体育教学之外的校内校外体育活动。狭义的课外体育系指在学校校园内,为满足师生体育文化活动需要所开设的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内体育活动的延续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内体育活动相比较,课内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参与性强,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外体育活动的社会性、随意性、影响性强,是课内体育活动的拓展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必须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促进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为己任。”[10]校园课外体育活动,除学校计划组织外,更多的是师生自主参与锻炼。因此,学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项目上必须丰富多彩,形式上必须多种多样,向师生提供充足的场地空间、器材和服务,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个性的师生运动锻炼需要。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其范围应该扩大到校外,积极与社会体育文化资源相结合,构建开放的大学体育教学空间,延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体育的内涵拓展和本质要求更强烈,高校体育教学的空间,必然走进医学、保健、旅游……,走进现实社会和生态自然环境,让师生充分领略山川、阳光、雨露,感受田间健步运动锻炼的自然魅力……,“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康复与保健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11]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向社会化体育运动拓展、接轨和引领,是未来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加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活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9]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文明成果的具体过程。美好生活是人民心中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建构与渴望。高校培养的不仅是创造人类物质生活的专门人才,而且还是创造精神生活的社会人,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发展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校体育在努力提高近期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长远的多维综合效益。”[1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质健康的综合人才,着力推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美好生活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一)成人服务

人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即树人的品德、德性和道德情操,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因此,立德树人、健全心智和服务生活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最高理念。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向学生立德、成人和成才教育服务。即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老师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爱好,采用体育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道德修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合作意识教育,使学生通过富有激情、挑战和情趣的课堂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健全心智,提高学生战胜运动困难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形成高尚的人格。即使遇到挫折,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团结向上和诚信友善的意志品质。

(二)成才服务

所谓成才,就是使学生成为有才能的人。高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职能就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门知识、创新能力的社会人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紧扣学生成才中心,千方百计深化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资源,积极配合其它学科教育,形成合力,努力促进学生成才,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改革过程,获得良好的身心基础,具有体育知识、技能和解决实践问题的人。并能在服务社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本我价值,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践行者,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可用的人和能用的人。

(三)创业服务

创业是最好的就业途径。创业成功是教育改革最大的成效。大学教育的归宿在于培养学生能创业、敢创业和成功创业能力。大学生是否成功创业,是检验大学教育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因为大学“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13]高校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大学教育人本社会化的终极改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14]创业就业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民生工程,而且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归宿。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好坏,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社会期待率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大学教学改革,必须紧扣国家战略发展人才需要和社会人才期待。满足或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是高校教学改革努力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但要面向体育教学过程,更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体育人才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务必在社会体育人才需要和社会人才综合素质需要间寻找平衡,通过培养社会体育人才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体育或社会其他行业的职业要求。也就是说,高校培育的学生,不但要能够就业,而且要能够创业,并且在其行业发展中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体育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其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因此,未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在教学任务上,更加深化、分化、细化立德树人;在教学对象上,将从行政班级向兴趣班级、特长班和个性发展过渡;在课堂教学上,将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与构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目标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现代内容结构与健康功能的融合;在教学手段上,更加趋于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在教学方式上,学校教学与社会教学形式更加紧密结合。总之,“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进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必定使体育教学过程规律更为复杂、多样,”[1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全面健康和社会全面适应的目标任务,培育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专门人才[EB/OL].(2016-10-29)[2017-12-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3%E9%97%A8%E4%BA%BA%E6%89%8D/12752217

[2]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桂源海.中国与东南亚高校体育教育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4]范雪贞,邹小丽,王林发.打造灵动的教育场 张旭与情感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张成功,刘琴,杨亚平.三个代表与行政执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6]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编委会.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8]微信圈,遵义百事通,微信号:vip563077.2017.1.31.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0]陈黎,张昕.大学体育健康教程第2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11]何德超.遵义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成效与对策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3.

[12]钱津.21世纪人才培养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0,(6):62.

[13]吴昌权.基于成就目标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业认知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5):80.

[14]十大数据读懂中国经济走势映照我们生活[EB/OL].(2017-01-21)[2017-12-15].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1/1071826.html

[15]丁勇,刘玲.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述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1.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