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创新途径探索
——以G大学行动学习法为例

2018-02-09 01:24郭茜倩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思想

郭茜倩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靠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最基层的力量,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广泛的力量,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往高校辅导员培训,多采用“理论讲学”“知识灌输”的“发送接收”模式,忽视了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对于辅导员实际能力提升作用十分有限,而“行动学习”重在“行动”,摒弃了被动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内容陈旧、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什么是行动学习法

行动学习法最早是由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瑞文斯(Reg Revans)教授提出的。瑞文斯关于行动学习的基本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著名学习公式中:L=P+Q。其中L代表学习(Learning),P代表结构化的知识 (Programmed Knowledge),Q代表质疑性的洞见(Questioning Insight)。[2]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中组部培训中心主任陈伟兰老师,通过外教将行动学习介绍给中国,之后行动学习法开始走进政府、企业、高校,并焕发出活力。行动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能力提升方式,在行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组成学习小组,参与者所在小组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在外部专家的引导下,集思广益,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分享知识与经验,背靠学习团队,解决难题。行动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与传统的能力提升培训方式相比,行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第一,强调问题导向。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按照行动学习法的规范流程,小组成员首先要提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难题,这个难题往往和组织成员的工作息息相关。整个行动学习小组的任务实施过程也是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第二,强调学员主体。传统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而行动学习是以小组成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课堂上的“教师”或者“专家”实际上只起到主持者的作用,他们不一定是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而是对行动学习法比较熟悉,是能够促进组员行动学习的引导者。

第三,强调团队协作。行动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背靠团队,相互支持,群策群力。小组成员往往有着相似工作性质、不同工作经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动学习、相互质疑,不仅贡献自己现有的知识,也在谈话中学到新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二、行动学习法实施步骤与成效

近几年,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培训效果较为突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即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培训路径尚需拓展。G大学积极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将“行动学习”方法引入到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方面面,在历次培训中采用“行动学习”的小组合作方法,聘请“促动师”,引导参与者细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

(一)行动学习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通过以任务为纽带,实现不同特长的辅导员的合作共创。学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十分考验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线辅导员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仅仅具备结构化的知识远远不够。G大学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以任务为纽带,将不同岗位的学生工作者(包括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专职辅导员等)集结在一起,随机分组,每组学员均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学院、不同岗位,在“设定情境”“营造友好空间”“设计问题”“主持开场”“桌布设计”“开始汇谈”“换组交流”“总结汇谈”“相互分享”的基础上透过对话形成“跨界”合作,打破以往以部门或学院为单位的小团体交流壁垒,通过团队共创的方式开展任务。同时以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各组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和开展,并配合培训师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聘请促动师,实现辅导员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的转化。目前辅导员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偶尔穿插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现场观摩,实践性强、体验式的培训形式欠缺。同时,由于“实战型”的培训师资紧缺,不少培训内容是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者来讲授,然而部分学者一直从事理论研究,长期脱离学生工作实践,对于学生工作的新问题、新动态知之甚少,其授课内容往往陈旧脱节。[2]G大学在近几年的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中注重发挥学员的主导作用,聘请促动师,促动师的最终使命是促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学会自己主动思考、交流,从而将课堂主体交还给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们。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提升辅导员在动态的工作情景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只让辅导员掌握理论知识,只能提高辅导员静态处理问题能力的传统培训模式。

再次,以学工问题为核心,实现学生工作者的优势互补和充分交流。行动学习课堂上氛围轻松、内容有趣、思维开放,学员将所学知识、小组任务与学生日常工作内容紧密结合,达到了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深度交流、团队协作、自我展示的学习目标。例如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各学院一线辅导员将本学院学生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摆上台面,来自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出深度分析,来自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老师对学校乃至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解读,从中找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群策群力,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各学院一线辅导员将学生就业、创业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人员对学生就业、创业政策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给出指导性意见,多部门、多角色合作帮助问题的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G大学坚持以行动学习贯穿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程的方方面面,培训成效显著。

首先,培训理念更新颖,启发了思想创造性。以往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学员为辅”,本次培训课程“学员为主,教师为辅”的授课理念给了参训的学生工作者们以较大启发,并促使他们将此种新型培训方式运用到学生日常管理中。“促动技术”以往较多地被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合作之中,而在高校运用并不广泛,通过这种培训模式,将企业培训理念带入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并和高校工作实际相结合,开阔了辅导员老师们的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创新,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体现的“所有人对组织都是有价值的”“所有观点都值得被尊重”的精神是值得在学生工作中被借鉴和重视的。经过培训G大学团委老师已经将“行动学习”理念用于学生创业培训,并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反响强烈。

其次,培训内容更趣味,提高了学员积极性。G大学紧紧围绕近几年兴起的“促动智慧——对话让智慧变得简单”培训理念展开辅导员培训,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邀请促动技术培训师,通过分组研讨、组员合作、小组展示的方式展开,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培训过程中,围绕学员感兴趣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团队共创,氛围轻松、内容有趣、思维开放,学员将所学知识、小组任务与学生日常工作内容紧密结合,通过画布形式将小组成果进行记录和展示,达到了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深度交流、团队协作、自我展示的学习目标。培训中,被民主推举出来的各组组长认真负责,学员自觉遵守,参训的积极性很高,出勤率高达90%以上,有效保证了受训人数和质量。课上,大家能够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跟随节奏;课下,依然热情不减,小组自发组织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再次,培训方式更灵活,增进了学员交流度。培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以学员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为链接,以合作为核心,以交流为目的,配合行动学习的新理念,在授课方式、授课地点、课后作业方面都有所创新,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增进了学生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不少学生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学员们在小组中通过工作困惑表达、工作经验交流,深入探讨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扶困助学、德育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取得了共享经验、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改善自身工作。同时,为避免小组人员成分过于单一,特意对小组人员组成进行了综合考虑和安排,保证每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和学院,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通过不同部门、不同学院、不同岗位间的交流,学员相互开导、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促进了新老学生工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了他们做好学生工作的信心。

三、行动学习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启示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将辅导员的职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能否解决好这些难题将关系到学生成才与否。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需要抓好培训这一抓手,而光靠理论培训和知识讲授已经很难涵盖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新的培训途径急需探索,而行动学习法给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以新的启示。

第一,辅导员培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探索和借鉴优秀培训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急速发展,各种思潮冲击着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也产生了较大改变,如何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过于强调“专家—学员”的单向知识传输方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对辅导员工作的指导作用,过于强调授课教师的主体地位。行动学习起源于欧洲,在企业和MBA培训中流行,如今在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辅导员培训不应墨守成规,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企业培训、公务员培训等各个领域的有效培训模式,结合辅导员岗位特点和性质,积极主动加以研究和运用。

第二,辅导员培训应立足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辅导员岗位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培训不能完全套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模式。辅导员岗位是一个理论素养要求和实践素养要求并重的岗位,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涵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能力也不可或缺。理论素养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法律等相关理论上,实践素养体现在将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素养运用于学生工作中,践行立德树人的工作使命。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文本层面,而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运用知识、研究知识、检验知识、更新知识。同时,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也要兼顾趣味性,大篇幅政策文件的漫灌容易导致培训知识“左耳进右耳出”,因此培训内容要多多结合案例,增强培训的趣味性,让辅导员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行动学习。

第三,辅导员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实践经验的交流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辅导员岗位职责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仅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3]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包括很多实际事务的处理,例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突发事件的处理、班级管理、资助就业帮助等。理论涵养的丰富是一方面,实践经验的获取也不可或缺。行动学习法以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为目标,在培训过程中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密切配合,表达个人观点并通过各方反馈不断修改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更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各方面能力无形中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所获的知识和能力比被动接收要更为稳定、持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17-10-26).http://www.xinhunanet.com/

[2]马林海.行动学习——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创新的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0,(9):94-9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7-02-28(01).

猜你喜欢
辅导员培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