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更是教师进行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它直接对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水准提出了要求。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在日常交往中至关重要。因此,从事幼教教育工作更要注意语言的对幼儿的影响力。
关键词:语言;教态;影响;思维;心靈
一、教师语言教育,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影响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平时经常听到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孩子经常说“你真笨”“你是蠢猪啊,这么简单都不会”等等,然后在生活中发现小朋友也会经常说“你真笨”“你是蠢猪,这么简单都不会”。然后老师改变自己的用语,最后孩子们也跟着文明了很多。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曾经对孩子说“笨死啦,说了这么久都不会”之后只要有孩子不会做练习题就会有孩子取笑他“笨死啦”。我当时听到幼儿也跟着我这样说,就马上纠正幼儿的说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孩子们才没有再说“笨死啦”。可想而知,老师的语言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教师应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声调、教态直接影响幼儿情绪
教师语气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相反,老师语言又硬又冷刺激性又大,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与成人的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换位思考,用孩子的语言去理解他们,用他们的语言教育他们,就像他们的同龄人一样,相信这样的沟通,会更舒畅、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相信每位老师都记得自己曾经也是儿童,自己也曾经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去理解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孩子心灵的工具。曾经有这么一位孩子她本来就是一位比较教缅甸的孩子,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有一次上语言课时她终于能够最大胆举手了,但老师请到他后,他站起来两分钟都没说一句话,老师问他你懂这个问题吗?他摇了摇头,老师生气地说说:“不懂你举什么手啊?下次不懂就不要举手,浪费我时间,听到没有?”从此这位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再主动举手发言。如果当时老师的语言能够有情感一点,能够变一变,从孩子出发,先表扬她,请他把心里想到的答案说出来。如:你今天真棒哦,能都大胆举手回答问题了,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把你想到的问题说出来。我相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自尊心也可以得到保护。进行有益的换位思考,相信这样的教学环境应该会是轻松而又融洽的,也会是孩子们所喜爱的。
三、教学语言规范、正确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语言既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要符合语法规范。即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具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说“从前在一个地方”,还不如“在一座小房子里”“在一棵大树下”更具体;介绍交通规则,说“一个”汽车,“一伙”人,还不如“一辆”汽车“一群”人等规范。幼儿爱动、好奇,教师就要把动词、形容词使用好,还有象声词的运用,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类知识性活动中,不仅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受到规范化语言的训练,从而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如果我们不注意纠正孩子的用语,就会给下一代造成不小的损失。因此,在教学教育过成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用语的规范性、正确性。
四、学语言能启发幼儿思维想象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适当地引导,帮助幼儿正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老师语言要有启发性、引导性。比如幼儿评价一个事物时说:“大灰狼很坏”“小熊宝宝不对”等简单的话,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时教师可以重复幼儿的话,再加以引伸。“对,大灰狼很坏,它把小红帽的奶奶吃了。他又干了什么坏事呀?”这就能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当幼儿不能清楚地进行表述时,教师应帮助他用一些介词、连词来完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比如教师提示: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幼儿会说出像小船的句子。如何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呢?教师可以用欢快的语调、以自述的口吻告诉孩子们月亮的不断变化:我的名字叫月亮,我的身体每天都在变。最早我的身体只有一条线那么细,你们看像什么呀?这样一边讲一边问,再加上几个不同的月亮图形,幼儿的想象会随着教师的生动叙述扩展开来,他们能说出:像香蕉、像桔瓣、像摇篮、像月饼、像气球、像镜子等多种句子。其比喻和想象之奇妙,为成人所不及。这就是教师语言为幼儿开启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教师的语调,抑扬顿挫,声调,影响幼儿的情感
教师整天和幼儿在一起,要说很多话,有些话象圣旨一样很见效,有的则像“耳旁风”一样,毫无作用。如何利用语言技巧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积极情感,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当教师这些年来,发现自己的嗓门越来越大,以前别人都说我说话声音好听,可现在说起话来声音却很大,给人感觉很凶,大有打架的意思,但这好像已成为习惯,回想起来,原来这也属于职业病的一种。以前,每当看到孩子们上课讲话、乱动,我总会大声呵斥他们,刚开始,还能镇住,可不用多长时间就又乱了,然后我再大声吆喝,时间长了,孩子们也似乎习以为常了,有的调皮的孩子你再怎么吆喝他也没有用了。后来,我慢慢自我反省,我改成用温柔的声音给孩子上课,孩子们都改变了很多。日常与幼儿交谈,一忌简单粗暴,二忌截住话头,三忌强制命令。我班有大部分孩子不愿吃青菜和肉肉,对这一现象刚开始我对他们进行训斥:“青菜和肉肉里有丰富的营养,怎么能不吃?”幼儿会默默不作声,也可能会强咽下不喜欢吃的食物。不过长此以往,幼儿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就会埋在心里。后来我换个说法:“哦,你为什么不喜欢吃呢?说给老师听听,好吗?”幼儿会感到老师是关心他,内心的情感也会一触即发,其教育效果就会好多了。幼儿就慢慢地试着去吃了。endprint
六、富有感情和期望的教学语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灵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语言的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的心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错误、偏差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批评这一重要手段,促使其健康成长。正如庄稼长出杂草要及时铲除一样,批评也是爱护孩子的重要方面,但批评不是一味指责,更不是嘲讽甚至体罚。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促其积极改正错误的有效教育方式,是搞好班级工作、抓好常规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虽然学校教育提倡多表扬少批评,但面对一些表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要使用批评教育这种方式。批评时我们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对”“不能”“不要”等否定式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间休息时有小朋友到处乱跑,课堂上孩子们不注意听讲、说话等,如果我们严厉的说“不要”“不准”,小朋友当时能够安静下来,但过后还是会乱跑。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谁最认真老师带他出去玩;谁先安静可以先吃饭等等。同一种意思但说法不一样效果也会不一样。其次,要有理、有节、有度。老师在批评幼儿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己改正,要有耐心、严防急燥,多指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在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每一位小朋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人;可以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朋友、老师;聪聪平时的绘画很棒,就不现在一下子就画好了拿过来给我检查,当我接过他的画,看到画中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人”时,请他到一旁了解情况,原来聪聪画的是自己的妈妈,因为聪聪的妈妈工作比较忙,平时都是奶奶带,在他的认知世界里妈妈的模样很模糊,老师提问中让孩子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己改正。如果老师一看到画像就嚴厉的批评他,他下次可能就不敢把藏在心里的事情告诉老师了。从这一件事让我等得道理,给孩子一次机会,他会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成就感。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教师应当把自尊、自爱、自我调整的权力留给幼儿,自己激起引导、激励作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准确地掌握、运用和不断探索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覃艳文(1987.12—),女,二级教师,工作单位:东莞市长安镇霄边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语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