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2018-02-08 02:4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电器工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电工发展

文/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在刚刚过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此次会议,我们将全面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深刻分析行业各领域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职能,引领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2017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中电协持续贯彻《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有关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精神,以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务实的工作总基调,主动调整、积极转型,在切实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大核心职能的实践中,自觉实施协会自身转型、努力加强协会能力建设。可以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中国电器工业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转型的步伐,脚踏实地做了一些实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现摘要汇报如下。

(一)深入推进电器工业结构调整

中电协坚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首要任务,进一步稳增长、调结构;以主攻高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为主要措施,2017年电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势头良好,有效推动了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1)总体势头良好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元发展形势。2017年前三季度电工行业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稳中有进。

2017年1~9月份,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利润总额2615.86亿元,同比增长11.29%。其中重点统计的产品产量增速明显,特别是燃气轮机和电焊机等产品同比增幅达到了56.19%和18.12%。重点产品增幅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形势的好转,另外这与上年基数低也不无关系。

(2)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快。一是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约为6.9%、14.3%,比上年底分别提高约0.5、1个百分点。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前三季度,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35.1%,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占电源工程投资的71.3%,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到三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达到3.39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2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423万千瓦。目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主力,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装备技术、管理运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风电、光伏发电成本也在持续下降。

(3)重大装备自主化能力不断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

这一年,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显现: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一次成功、华龙一号1E级K1类热缩套管(核级电缆附件)、核电厂新型电气贯穿件、CAP1400主给水调节阀、CAP1000/CAP1400核电站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过滤器和再循环过滤器样机等陆续通过产品鉴定;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端直流断路器,在河南平顶山的平高集团问世并通过德国IPH电工试验站的全部型式试验,标志着该产品打破国外长期在我国的技术垄断;中国西电成功研制出1000千伏250兆伏安发电机变压器;滇西北直流工程控制保护系统功能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世界首台63兆伏安110千伏三绕组快速开关型变阻抗节能变压器顺利上线运行;世界首台套SSZ-BZK-63000/110快速开关型变阻抗变压器一次性通过全部检测试验和突发短路能力试验;1220兆瓦特大容量变压器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柔性直流输电的耦合电抗器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一次性通过所有试验,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年,信息技术加速与产业融合,新的模式不断呈现:正泰电器推出的“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成为低压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中广核与中核建、中船重工、中国一重、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10家核电及工程建造、装备制造企业签署了联合宣言,表示共同为华龙一号走出去创造条件,推动国内核电产业链抱团出海;还有“低压电器成套”APP平台出现,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的时空局限性,让商家随时随地实现快捷、有效互动,搭建起厂商与客户的桥梁,创新互联网+电器的新模式。

近年来,不论是在发电领域、还是在输变电设备领域,我国电工行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变压器、电抗器、避雷器、绝缘子及套管、换流器、控制保护系统,其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此外,电工行业还在配合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智能电网建设、微电网改造以及超导变电站实验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业绩。

(4)行业国际竞争力稳固增强

作为传统的装备制造行业,电器工业持续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市场份额中处于有利地位提供重要装备支持,配合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

2017年上半年哈尔滨、东方、上海电气三大集团新签约出口订单449.8万千瓦,同比增长提高13.5%。近年来,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行业骨干也都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比如:特变电工的产品已经进入美国、印度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涵盖电网、电源建设的成套项目总承包服务;西电集团与美国通用电气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融合,大大提高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向欧美发达国家成套销售一次设备;正泰集团已在美国、捷克、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国家共设立8个子公司,承担了当地的销售、研发以及客户服务等工作;卧龙电气通过并购,有效地丰富了产品种类、显著增强了技术水平,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快速增长。此外,电线电缆、电动工具、中小型电机、继电器、电器附件、电焊机、工业电池等分支行业不断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出口创汇能力持续增强,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成果显著。

(二)做好服务工作,凝聚行业力量

(1)服务政府方面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中电协承担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目录》和《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免税目录》等产业政策的制修订工作;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开发了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发展调查信息系统;受商务部的委托参与编制《援外成套项目主要设备设备材料产品行业推荐目录》;受国家标准委委托,组织提出了电工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精简整合建议,开展了电工行业IEC/TC/SC技术对口考评试点。此外,中电协还参与了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委托的等多项产业、税收、贸易政策的制修订工作。

与地方政府合作方面,中电协应武义政府要求及多次商议,全权负责2017“武义意达杯”中国电动工具产品设计大赛项目策划、宣传和组织工作。

(2)服务行业方面

1)加快培养电力装备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了“电力装备行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型水电站控制设备领先技术培训班”。同时为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推动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中电协开展了电动工具、风力发电领域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组建实施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行业技能人才的评价。

2)搭建并完善了中电协团体标准化组织架构。成立了由中电协领导牵头的团体标准推进专家委员会,负责电工行业团体标准推进的战略研究,协调解决团体标准推进中的重要问题;依托各专业标委会的技术力量,组建了“大型发电机”等31个团体标准推进专业工作组,负责构建各专业领域与国标/行标相协调的团体标准体系;发布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第二版)》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编制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编写指南》等,进一步规范中电协团体标准管理和运行机制。

3)筹建了中国防爆电器博物馆。为使防爆电器行业的制造、设计、管理及使用人员了解中国防爆电器行业的发展历史,展示防爆电器行业的科研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防爆电器分会会同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筹建中国防爆电器博物馆。目前已收到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的产品和资料。

4)积极推进专利和科技成果的申报。为规范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结构设计,做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升级换代,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电控配电设备分会圆满完成“GGL智能型固定式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GZK组装式电控配电柜”全国联合设计,并积极进行专利和科技成果的申报,年度内有“一种45度翼角G型材开关柜柜体”等四项发明专利获得批准;同时“GGL-J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5)开展课题申报。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电工行业开展电力装备领域《智能制造与装备升级标准化工程》课题申报工作,提出了发电、输变电、配用电、电工基础与材料共4个领域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共性技术基础薄弱、高端装备研制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自给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搭建电力装备升级标准体系,进一步促进创新驱动、基础强化、绿色制造,以及制造业标准整体水平提升。

(3)服务企业方面

根据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中电协承担了多项市场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标准的编制咨询等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另外,经企业自愿申请,中电协各分支机构审查推荐、专家论证、复审等程序,我会帮助多家企业共100个产品取得推介资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工作的通知》,防爆电机分会秘书处积极转发通知,宣传、动员会员单位参加该评价工作,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分会申请的YBX3系列高效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被工信部确定为“能效之星”。

(三)自身组织建设方面

中电协作为第三批脱钩试点单位,2017年4月份上报了“脱钩试点实施方案”,6月份“脱钩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民政部核准。按试点实施进度要求,试点运行开始时,国资委作为主管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职责与中电协全面分离;同时,按照新的党建管理体制要求,国资委党委领导下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对中电协履行党建管理相关职责。同时对与中电协有关的4项事物:主管关系分离、党组织关系转移、外事管理关系移交、财务资产清查脱钩分离进行落实。

目前,4项分离事项进展情况如下:外事管理关系移交已取得北京市外办的复函;财务资产清查已由国资委指派的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待批复文件;主管关系分离和党组织关系转移待国资委批复文件。取得以上4个批复文件后,统一报送民政部,经脱钩联合工作组审核批复后正式进入脱钩试运行阶段。

二、当前电工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2017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徐工集团开始了“十九大”后的首次调研。习总书记强调要按党的“十九大”部署,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国有企业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成为我党执政兴国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习总书记说,要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他指出,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要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决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

我们要结合电工行业的发展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基本走势及其对电工行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认识电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我国电工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而努力工作、顽强拼搏。

(一)深化国企改革 培育一流企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做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报告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联系起来,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导。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正从跨越式发展追赶者,变成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并行者,有的领域和行业甚至已经成为领跑者。当前,我国电工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对的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形成新优势,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中高端,需要立足培育适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重构国企改革动力体系。

(二)坚持创新驱动、质量提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贯彻落实强国战略为抓手,按照“十三五”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坚持典型引领、重点突破,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低水平扩张,化解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推进提质增效,加快实现电工行业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提升制造数字化水平 增加新动能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7年以来,中央先后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更加明确了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使其造福社会与人民的决心。

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持续催生新的增长点,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工行业过去发展迅猛,但是粗放式增长方式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求能源生产必须走绿色低碳路线。当下电力供应缓和的局面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因此由规模速度型目标向质量效益型目标转换;由旧动能支撑向新动能支撑转换;由政府推动向市场主导转换;由低端产业形态向中高端产业形态转换;由低端要素粗放投入向高级要素集约投入转换将是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都提出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因而我国电工行业也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行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增添新动能。

(四)绿色制造 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就是制造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急速恶化的矛盾和大宗资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并屡次受到严重制约的矛盾。

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因此,《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制造”列为具体实施的5大重点工程之一,并在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中,绿色发展也被列为重点考核的四大方面之一。

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门前联合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同年,工信部印发了《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启动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发布若干行业绿色工厂创建实施方案或绿色工厂标准。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全国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方案》指出,到 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据悉,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下达完毕,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高技术等领域。在这些项目中,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将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为燃气轮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对促进航空、电力、船舶等产业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工行业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加快重大装备转型升级,同时在大功率燃气轮机积极实验装置、工业电热、电焊机、配电变压器等领域加快现有生产装备的节能改造,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能效等级。

三、2018年工作设想

为更好地服务于行业转型升级,在新的一年里,中电协将着眼于建设现代社会组织的目标,更加自觉地树立和强化市场意识、会员意识、服务意识和开放意识。全面加强协会自身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履行“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三大核心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一)工作思路

2018年,中电协也将以党“十九大”精神为引领,遵循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各国家部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电工各分支行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工作。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夯实基础、质量提升、稳步推进、提升效益,加快推动电工行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步伐。

(二)重点工作

(1)突破传统思维,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化解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具体到电工领域,产业发展的矛盾表现为基础理论和材料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和核心工艺储备不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诸多问题,行业整体竞争力仍需要继续提高,其最大症结仍主要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优质增量缺乏等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十九大”报告明确,要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原有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大胆突破,更是一场从体制机制到工作方法的全方位变革。面对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唯有坚持底线思维,运用系统思维,以思维之变应对问题之变,统筹协调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聚焦发展短板,实施创新驱动

成就振奋人心,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的进步,更应清醒地看到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矛盾,需要我们正视发展的短板并实施创新驱动。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升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建设,发挥其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加强新兴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加快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竞争软实力。“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唯有理念清晰、方法正确,才能克服困难、化危为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3)推动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水平

质量品牌历来是构成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快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加大对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同时,我国对外资优惠政策的变化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倾向明显。

虽然电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细分领域做到了规模第一,但不可否认部分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质量检测、技术评价等质量基础能力建设仍相对滞后。

面对上下双重压力,中国在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提升质量品牌任重而道远。电工行业需要完成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需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低水平扩张,化解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推进提质增效。

接下来,中电协将继续开展“质量信得过”产品的推介工作和品牌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信部组织的“创质量名牌”活动,大力宣传、培育行业知名品牌,通过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动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行业竞争力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不断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活动,打造更多的诚信企业,提升行业信用程度,塑造电工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4)深化智能制造,推进绿色制造

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看看,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已经蓄势待发,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向。

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大力推进两化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在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兴领域,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力争取得关键领域的实质性突破。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努力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当前既要做好去产能、节能减排的减法,更要做好降本增效、培育新型产业的加法。而电力供应缓和的局面则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机遇和可能,推动火电“近零排放”、安全发展核电、加大可再生能源占比成为当今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最主要方向,相关电力装备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电工行业应该把握这一机遇,加快重大装备转型升级,同时在燃煤发电机组、中小型电机、工业电热、电焊机、配电变压器等领域加快现有生产装备的节能改造,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严格执行能耗限额和能效等级。

(5)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

对于电工行业来说,从产品结构看,基本呈现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缺乏甚至严重不足的情况;从产业结构看,产业链不合理、不完善,特别是过度集中于制造环节而研发设计和服务环节比较薄弱,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因此,首先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形成新业态。

其次巩固现有优势,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领域继续发力,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加强工程总承包能力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夯实产业基础,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加快能源装备关键配套零部件研发力度,培养一批“专、精、特”的小巨人企业。

四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从生产性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

五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有特色,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同时,协会要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服务、协调作用,积极向国家主管部门反映行业结构调整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及企业诉求,降低行业发展变化找那个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结构调整健康有序进行。

(6)深化标准改革,重构标准体系

2018年是深化国家标准化改革第二阶段的收关之年。中电协应按照“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化电工行业标准化改革进程,重构电工行业标准体系,推动电工行业标准化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深化电工行业标准化改革,贯彻落实新《标准化法》及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电工行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二是构建新型电工行业标准体系,有序推进电工装备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三是加大力度推进和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加强与上下游学协会联系合作,针对新兴技术及市场需求提供标准有效供给。四是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开展“标准化+装备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开展智能电工设备及节能增效电工技术标准研制。五是围绕能源互联网建设,开展“标准化+新能源”行动,重点构建电力储能装备、岸电电气设备领域标准体系。六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标准化+绿色制造”行动,重点制定电工产品绿色设计标准并组织绿色设计评价培训。七是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牵头更多国际标准研制,组织一带一路优先领域电工标准外文版翻译。

(7)辅助国际产能合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我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提高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水平。鉴于我国电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加工制造能力强、价格优势明显,并在大型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而且部分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等诸多优势的存在,因此“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将为电力设备提供很大机遇和市场空间,是化解国内电力设备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措施。

新的一年里,中电协将继续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为重点,不断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产业合作。一是加强与部分能源丰富国家的联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投资环境,在引导会员企业“走出去”方面,组织专项国外考察。二是针对印度市场的需求,中电协与印度对口协会全面提升合作深度,为会员企业的产品进入印度或会员企业与印度企业合作开展实质性服务,引导和推动合作投资业务,利用品牌及价格竞争的明显优势,促进产品出口。三是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暨研讨会,促进会员企业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互访交流,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拓展电力设备海外市场应用空间,推动中国电力装备走向世界。

(8)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意识,维护行业利益

近两年,中电协也面临着社会组织改革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中电协也要进行新的探索。但是,中电协有一条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发挥中电协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 坚定地、毫不犹豫地履行好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职能。

因此,新的一年里,中电协上下也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完全吃透、坚决贯彻国家对行业商协会等社会组织进行改革的各项政策,把国家政策要求和中电协改革实践有机结合、平稳衔接;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服务、自律、改革、创新、合作、供应等一系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按照国家对社会组织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把中电协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尽管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因此,中国电器工业需要更加自觉地加快自身建设,切实把握住产业转型重要机遇期,以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向绿色、智能制造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我相信,电工行业的强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电工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蒸发冷却技术在电工装备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