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倏忽,回首难忘。
2017年,风云企业以自己的智慧和业绩给行业带来了思考和启示,也引领着行业走向一条做大做强之路。
2017年,对正泰集团来说,有太多闪耀的时刻。2月19日,正泰埃及工厂开业仪式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这是正泰进驻非洲的首家区域工厂;4月18日,正泰启迪智电港举行“先导区入园企业签约仪式”;5月31日,“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奠基仪式”在正泰松江园区举行;5月18日,正泰电器出资1700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约8421万元)受让日光电气100%股权;6月7日,正泰电气国际工程公司全资收购四川欣程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全部股份;7月10日,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开工建设;8月,正泰仪表获得由国际法制计量组织中国秘书处颁发的基于OIML R 46-1/-2:2012国际建议的计量器具型式合格证书。该证书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颁发的全球第二张、中国第一张证书;9月30日,正泰、启迪协信、浙南科技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打造“温州启泰科技园” ;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十二届一次执委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全国工商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2月15日,正泰成立光伏学院,首发光伏白皮书。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引领下,正泰主动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积极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正泰近些年的发展,正是一个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经济”,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的过程。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平台,正泰着力促进能源智慧化。在温州乐清,正泰电器推出的“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成为低压电器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在浙江海宁,正泰建成了全球首家单体最大“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能够实现定制化设计和生产,全自动化流水线工序,全程透明可控。在杭州,正泰智能工厂引进以及自主集成了全套国产化自动光伏生产设备,基本具备了“工业4.0”所要求的大部分智能要素,在硬件设备、生产工艺、工业软件等方面都展现了智能制造的强大动力,体现了目前国内多项光伏组件的最高制造水平,并入选工信部中德合作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正泰特色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向着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前进。
南存辉董事长介绍说,正泰集团未来的布局是一朵云、两张网。一朵云是指正泰云,集合了正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电站、智能电网等,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一体化架构设计,提供多层次的云应用信息化服务。两张网,即正泰工业互联网和正泰能源互联网。正泰工业互联网将正泰云的各个要素综合运用,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互联网服务生态链。正泰能源互联网,包含了遍布全球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站、EPC与运维服务、电力交易以及端到端实时交易系统与金融服务。
2017年正泰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同样引人注目,尤其是在户用光伏的推广应用上,“中国看浙江,浙江看正泰”已逐渐成为业界共识。3月15日,浙江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现场会在龙游县召开,由正泰新能源投建的芝溪家园及山底村屋顶光伏电站,成为会议参观、推广的典型项目。为推动科学扶贫、促进农村增收,正泰积极打造多种形式的“光伏+”精准扶贫模式,先后在浙江、河南、安徽、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等地利用公共建筑屋面、荒坡荒地,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以及光伏大棚等,壮大村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正泰还在全国首创“光伏强村”新模式,由正泰承建的衢州市柯城区光伏强村项目一举为80个“空壳村”每年增收近60万元;首创“村集体屋顶光伏贷”,在衢州当地为10多个村开发村集体物业屋顶,用于光伏电站建设,每年还贷后结余收入用于村民改善福利。这些创新项目也成为浙江省消灭经济薄弱村的有效举措,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赏并号召推广。
作为工业电器龙头企业与新能源领军企业,正泰的探索与实践无疑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2017年11月28日,中国低压电器领军企业德力西电气合资十周年庆典在温州市德力西电气乐清工业园区隆重举办。
2007年11月,德力西集团与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以50:50股权对半治理方式成功进行战略合作。合资后,在国内市场,依靠德力西集团多年来积累下的完善的终端销售网络,以及成本和本土化优势,德力西电气在低压电器领域迅速打开局面;在国际市场,借助施耐德电气的渠道优势,德力西电气产品得以在世界各地的低压电器市场畅销,目前,德力西电气海外业务已经覆盖了全球30%的地区、50%的人口,连续三年海外出口量名列前茅。
合资十年来,德力西电气始终将“德报人类,力创未来”作为企业的崇高使命,从技术、管理、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多个纬度实现快速成长并取得傲人成绩。
十年里,德力西电气坚持以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引擎,搭载国际先进技术平台,创造出累计6亿销量的行业奠基之作“领航者”系列;大力推动智能化运作体系转型,投产世界一流的数字化透明工厂——德力西电气芜湖生产基地;积极引领行业进行渠道变革,打造创新“一站式采购模式”,依托线下30000家门店网络,全方位提升行业内客户体验。
十年里,德力西电气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极致的服务品质,构筑“质量服务 经济”的商业模式,成为杰出的针对低压配电,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其产品不但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建筑等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更助飞“神五”到“神十一”,为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十年里,德力西电气将法国施耐德电气与民族企业德力西的企业文化兼容并蓄,创造出自成一体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在“承诺合作敏捷超越”的企业核心价值引导下,德力西电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建希望小学十所,为数以万计的孤寡老人、环卫工带去了温暖,树立行业公益践行新典范。
德力西与施耐德合资十年的意义,恰恰在于过去的十年之中,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化的历史征程中,历经了不平凡的磨砺,度过了波澜壮阔的波折,从艰辛走向辉煌,从曲折走向成功。在中国民族品牌和商业文明获得世界尊重的过程中,德力西的样板意义,为全中国企业提供了经验和精神力量。
谈到德力西电气未来的战略重点,董事长胡成中表示,未来德力西电气将紧紧把握中国宏观政策机遇,着眼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的行业发展趋势,成为值得信赖的全球知名服务型先进制造企业,引领低压电器行业转型升级。
大全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长期致力于智能电器、电力电子、成套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设备、新能源接入设备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大全集团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严峻形势,全力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机遇,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加快推进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实现了企业由生产制造向创新平台的战略转型。
作为我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新能源和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先企业,大全集团始终把创新当作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根本动力。其5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新的“连续剧”: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聚焦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不断颠覆,不断超越,永远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
大全集团现拥有三个研究院,以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究机构,建成了完备的三级科研创新体系。2017年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全集团“直流配电系统大容量断路器快速分断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将逐步应用于国家电网“交直流配电示范工程”等领域。这是大全集团坚持“争第一、创唯一”的创新理念结出的最新创新成果。
近几年,大全集团着重在两个方面求突破:一是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研机制。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为引领,将集团研发资源整合成多个独立的科技创新小组,针对行业市场需求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根据新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对收益按比例分配,作为创新团队成员的收入。二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西安交大成立“先进电气技术研究院”,寻求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新能源、检测与试验等领域开展合作。
大全集团在两化融合、企业创新升级方面取得硕果累累,相继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CIMS应用示范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风云绑标杆企业、江苏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全国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2015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国家试点企业、2017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2017年两化融合突出贡献“创新型企业”和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2017年,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简称“上上电缆”)迎来了五十华诞。上上电缆创建于1967年,目前拥有员工近4000名,占地面积近千亩,专业设计、制造电线电缆。上上电缆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特种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
这50年,为了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上上电缆坚持技术创新。在做精常规产品的同时,不断开发市场需要的、有难度的、人家不干的、能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的、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现在,上上产品已覆盖输配电、新能源、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于首都机场、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属核电缆,上上电缆先前开发的二代、二代半核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随后开发的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空白。
丁山华董事长在50周年庆典仪式上强调,上上过去的50年是不平凡的。从1967年起步,经过砂轮厂、电线厂、电缆厂,1998年正式更名为上上电缆,2001年上上改制,一直到现在,始终坚守主业,坚持做电缆。
正是因为专心致志做电缆,企业一路稳步发展。改制后,上上电缆明确了“精、专、特、外”发展思路,企业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精,就是做精产品,专,就是专业化生产,特,就是开发特种电缆,高端电缆,外,就是参与国际化竞争,与世界接轨。“十三五”期间,上上电缆又在四字战略中增加了一个“创”,即创新思路谋求新突破。目前,上上电缆紧跟时代形势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发力点,同步引进信息化、智能化,不断引领电缆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飞跃。
“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素质最佳”。半个世纪漫长征程,上上电缆始终专注电缆研制,用卓越的品质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面对“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及“互联网+”及“国际创新合作”等新的时代背景,上上电缆凭借这份可贵的专注,不断续写民族实业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上上电缆销售在上一年基础上将增加25个亿,达到150个亿,为50年华诞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丁山华表示,下一个50年,上上电缆将凭借人才、管理、技术、装备实力,再加工匠精神、工匠的功夫,加倍努力,把产品做好,将产品做成精品,做到极致。同时,不断开发高端产品,逐步融入“互联网”+,逐步实现智能制造,与世界接轨。最终上上电缆要实现“企业强、职工富”、“百年老店、行业状元,成为全球电缆行业的引领者”的宏伟目标。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简称“哈电集团”),这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程的老牌国有企业,凭借多年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已形成了煤电、核电、水电、气电、船舶动力装置、电气驱动装置、电站交钥匙工程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布局,为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017年,哈电集团不断推进高端装备本土化,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产品研发,在能源装备领域遍地开花。2月,哈电集团中标我国内地首个H级燃气轮机发电项目——华电天津华电军粮城六期65万千瓦燃机热电联产项目。3月,与GE签署合作协议,合资在秦皇岛建立燃机基地,实现从“制造合作”向“制造+研发+服务”的模式转变,推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再升级。7月,巴基斯坦卡西姆海水淡化项目被“中国水业第一会”青岛国际水大会评为“2017中国十大水业优秀工程”。12月,由哈电集团电机公司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全空冷300兆乏调相机——扎鲁特2号机组完成全部安装调试工作,一次并网成功。年底,由哈电集团提供的优质设备助力华能安源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华能长兴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国电哈密大南湖66万千瓦超超临界、土耳其阿特拉斯60万千瓦亚临界等火电机组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同时,哈电集团还积极承担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以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华龙一号”、国家重大示范项目CAP1400等为依托,已掌握蒸汽发生器、核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等主设备的关键技术,打造世界级核电装备供应商。
核主泵跳动着“中国心”。核主泵号称核电的“心脏”。哈电集团拥有国内首家核主泵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核主泵国产化。2016年,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主泵屏蔽电机样机成功交付发运,标志着哈电集团已完全掌握CAP系列主泵屏蔽电机制造、检验和试验的关键技术,100%实现制造国产化,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设计、制造核电轴封主泵和屏蔽主泵电机资质和能力的企业。2017年9月,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C4机组竣工,采用的核主泵就是“中国心”——哈电集团自主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30万千瓦核电轴封式主泵,是我国第一套出口的自主化核主泵。同时,以福清项目、方家山项目核主泵为依托,自主研发制造出国内首台核主泵机械密封。
打造核电国之重器。依托创新驱动中国核电自主化,哈电集团拥揽了“AP1000、华龙一号、CAP1400等系列核电产品的研发制造”的成果,拥揽了“三门、海阳AP1000核电汽轮发电机组非核冲转相继取得成功”的业绩,拥揽了“VVER型百万核电机组MSR自主化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 2017集团为巴基斯坦卡拉奇K2项目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突破全部关键制造技术,实现设计制造国产化,达到了三代核电先进技术水平,首次实现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华龙一号”机型蒸汽发生器走出国门。
哈电集团正在成为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不断前行的动力航母,不断践行着“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使命。
2017年12月21日,东方电气集团为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研制的国内首堆首套第三台“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在东方电气集团出海口基地——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徐徐吊装出厂房,在码头装船发运。这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机组的蒸汽发生器研制全部完工,为打造“中国核电”品牌、铸国之重器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也是东方电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又一成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东方电气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技术制高点,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核电“华龙一号”、CAP1400重大专项产品,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化、630℃超高参数二次再热100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660兆瓦超超临界循化流化床锅炉等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科研项目。2017年8月3日,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东方电气将为其左岸提供全部8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引领全球水电装备研制“百万单机时代”,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在全球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打造支撑中国能源发展利用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研发基础,发挥中央研究院和企业两级研发体系作用,开展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等产业研究,实现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和新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10月25日,东方电气首台氢燃料电池动力城市客车正式下线,该客车的动力系统,从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到汽车电机、控制器,都是东方电气提供的具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东方电气还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以及在特种应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实现远程诊断、电力机组健康智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启智能电厂建设新纪元。
同时,东方电气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东方电气出口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前夕,东方电气又相继与乌兹别克斯坦水利能源股份公司签订了扎尔乔布等四个水电项目合同,与越南PCC1公司签署了蒙恩水电项目机电总承包合同,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东方电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能源合作版图。
下一步,东方电气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产品“走出去”的同时,开拓多层次国际市场,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最终实现技术、服务、资本、标准“走出去”,积极打造出核电、高端水电等一系列新的国家名片,提升中国装备的世界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简称“西电集团”)通过特高压等众多核心与关键技术的创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的科研、开发、生产、试验、贸易为一体的重要基地。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首台1100 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1100 千伏直流换流阀和阀控测设备,实现了从技术追赶到世界领先的跨越。
西电集团立足央企责任,服务国家战略,依托特高压工程,加大自主创新,集中国内各方智力和资源,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实现了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的重大突破,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并成功应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填补了国际空白,打破了跨国企业的垄断和竞争限制,进入了“中国创造”快车道。
通过特高压创新实践的带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产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实现了产业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特高压工程为依托,推动集团创新能力提升。2010 年8 月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台“ZF17A—1100(L)/Y6300—6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我国乃至世界特高压开关设备制造领域树起了新的里程碑。2012 年,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的1100 千伏/3150 安油一SF6胶浸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2013 年,研制成功世界先进水平的±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直流避雷器。2015 年研制的±1100 千伏户外高压直流旁路开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同年研制的±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电压测量装置也是国际领先。2016 年8 月,参与研制的当时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柔性直流单元建成投运。2017年7 月,西电集团自主研制的±800 千伏/5000 兆瓦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顺利通过绝缘试验及运行试验,标志着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研制成功。在这些特高压重大成套装备中,有20 多个首台套设备属全球第一,实现了我国电气装备技术从技术追赶到世界领先的历史跨越。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力度,西电集团实现传统输变电领域GIS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和智能化。开展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智能电网输配电成套设备、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及成套装置等的中高端技术开发及产品研制;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品技术研究,积极在分布式微电网、多端直流输电、超级电容器、超导储能、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部署与研发;加快国际化产品的开发与认证。
西电集团还积极探索数字化制造,承担并完成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高压开关和超(特)高压变压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新获批“特高压断路器用大功率液压碟簧操动机构”等3个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承担两个国家工业强基项目。研制了一批具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特征的智能化组合电器、智能化断路器、智能化变压器等高压智能输变电设备,并已成功出口到美国、越南等地,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2017年5月,特变电工推出了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这标志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从现有的最高等级±350千伏提高到±800千伏特高压等级,送电容量从现有的最高100万千瓦等级提升至500万千瓦,开启了我国乃至世界直流输电新时代。
近年来,围绕“一特四大”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特变电工先后启动了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参与一系列代表世界节能输电技术领域创新领跑工程的中国首台套、世界首台套输变电自主创新研制,培育了我国特高压变压器的世界首创能力,在百万千瓦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特变电工高度重视创新与研发机构建设,加快追赶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16年特变电工投资近20亿元用于创新与科技研发,为正在建设的准东到华东远距离特高压输电任务,国际国内其他输变电项目提供先进科技保证,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特变电工不断发展的源动力。特变电工目前拥有14个国内制造业工业园、2个海外基地,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公司业务遍布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近2万人。特变电工已初步构建成“以输变电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为支撑、新能源产业为亮点”的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特变电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自主创新的投入,建有国家唯一的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成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通过多年来的创新发展,特变电工实现了160项自主技术重大突破,其中55项世界首创、105项国产首台套,累计申请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超过1200项,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100余项,包括IEC标准2项。荣获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0项,行业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0项。特变电工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科技创新,同时依托在输变电产品自主研制世界领先的比较优势,特变电工经历了由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由国内向国际,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再到中国电力标准全面输出的转变,高新技术产品也先后进入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特变电工将继续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与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研与创新力度与资金投入,大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在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制造品牌,面向全世界输出新能源领域先进技术,在日本、欧美等国家与地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与认可度,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科技研发为抓手,以人才、创新为动力,特变电工将打造千亿级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在光伏业界,协鑫集团的地位不容小觑。协鑫集团是一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和相关产业为主的国际化的综合能源公司,资产规模约2000亿元,分支机构遍布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覆盖了港澳台、美国、日本及非洲一些国家,在2015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排第11位。在这个时刻变化,充满各种惊喜与无奈的行业,2006年才正式步入光伏阵营的协鑫显然是后来者。但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光伏业中,协鑫用全产业链的气概成为不折不扣的领跑者。
光伏发电对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光伏应用市场的打开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光伏已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之一。协鑫集团始终根植于该领域不断创新,是光伏应用市场的探路者和引领者,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竞争优势突出。
协鑫集团坚持做精、做专、做优光伏产业,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革新硅烷流化床技术、推出“鑫金刚”等高效组件、实施“鑫阳光”等分布式光伏系统、推广平单轴跟踪技术和机器人智能运维等。全产业链上的创新实践,为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动光伏平价上网做出了巨大贡献,协鑫集团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领先品牌的形象由此为业界认可。
不管是多晶硅还是硅片,全球范围内每一次价格的降低,都与协鑫的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来自协鑫的全闭环、零排放的GCL 法多晶硅生产工艺及精工切片技术,让光伏全产业成本下降了90%以上,伴随协鑫在硅烷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技术上实现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本还将进一步大幅下降。据了解,得益于先进的电站方案设计、全系列的光伏装备制造、全过程业务监控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协鑫典型光伏电站单瓦造价由2015年的8.6元/瓦 下降至2016年的7.2元/瓦 ,下降幅度达16%;2017年,协鑫光伏电站单瓦造价预计下降到6.0 ~ 6.5元/瓦(均指全成本)。
全产业链上一体化优势、强大的创新能力、良好的业内口碑,使协鑫集团在光伏电站市场迅速崛起,业绩更是节节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总装机容量约为5049兆瓦,按年增长约88.4%;已并网容量约4143兆瓦,同比增长94.8%。电站门类涵盖了“光伏+”“光伏扶贫”“领跑者计划”“沙漠治理”“光伏农业”“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等。
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行业的领先公司,协鑫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契机,“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据了解,目前协鑫集团已在北美、日本、南非等国家建成了地面及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设有北美、日本、非洲等海外业务机构。同时,面对全球光伏市场迅速增长,协鑫集团正在从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海外市场到其他新兴市场。预计到2020 年,协鑫集团海外光伏电站装机量在公司总装机量占比将大幅提升至约30%。
2017年12月5日,以“ABB AbilityTM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为主题的“ABB AbilityTM创新日”活动在北京举行。ABB AbilityTM打造的是一个融合感知、分析、行动的闭环能力,能够帮助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开发新流程,同时通过提供专业分析建议及优化实际运营的计划性和可控性改进现有流程,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中后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工厂正常运行时间、速度和产量等关键指标。作为一体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云基础设施,ABB AbilityTM意欲成为企业客户驾驭工业数据的力量源泉。
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应运而生的工业互联网, 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通过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部署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当前,如何顺应战略趋势,前瞻布局,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已成为业界各方关注的热点。
在超过125年的发展历程中,ABB一直以领先的创新技术处于历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推动了众多行业的演进和发展。在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ABB坚定致力于成为能源结构调整、制造企业升级、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设施建设的优选合作伙伴,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各行业客户提升效率、降低能耗、创造价值。
近年来,ABB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无论是2014年首创“物联网+”理念,还是“新阶段”战略实施中打造的更关注外部、更精简的内部组织架构,甚至从最近“ABB自动化世界”连续三年的主题“智能技术,智慧跨越”,其数字化关注度可见一斑。当数字化隐形冠军走向“前台”,业务聚焦的同时也让ABB数字化发展理念更为清晰与务实。
基于在数字化领域深耕40余年的丰富积淀,ABB AbilityTM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与平台集成了ABB从设备、边缘计算到云服务的跨行业、一体化的数字化能力,把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与ABB 深厚的工业技术和行业经验相结合,在开放的智能云平台上实现互联闭环,并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提升。
对此,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表示:“从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到智能制造装备的快速推广,再到《中国制造2025》等行之有效的国家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ABB提供的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够完美契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高效融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从早期硬件产品为客户带来竞争实力,到现在通过数字化为客户带来竞争差异化,ABB不仅一直发扬传统制造业成功企业的优势,而借助ABB AbilityTM,在助力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更能在未来市场中抓住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