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发展趋势和问题研究

2018-02-08 07:36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年1期
关键词:运营商融合服务

1 引言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到来,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通信服务,而是希望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满足其数字生活和数字生产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GSMA在2016年的一份基于全球主要国家的用户调查显示,消费者们正在寻求功能丰富的通信服务。同时,用户认为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更值得信赖。用户需求的升级为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要求。

2 融合业务的定义

由于电信产业链包含多重主体,各自对融合业务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随着时间与技术的演进,即使是同一主体对什么是融合业务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如在我国,在2008年以前的2G时代,电信运营商口中的融合业务主要是指业务捆绑形成的融合套餐;随着3G和三网融合的兴起,融合业务多指IPTV和视频电话等服务;而如今,很多人也将车联网、大数据、垂直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称为融合业务。

曾有学者研究界定电信融合业务是“电信运营商通过整合自身的网络、平台、运营支撑等资源和能力,为用户提供的无缝的、统一体验的固定和移动融合业务”。但文章也承认,该定义无法包含如今新兴起的跨产业融合业务,如IPTV、车联网等;同时,也无法剔除目前已经不再被广泛认为是融合业务的“捆绑形成的融合套餐”。而近几年的研究文献,融合业务研究多指三网融合,少有对融合业务的一般定义进行界定。因而,本文基于电信运营商的实践发展,采用“发生定义”的方法,从技术融合角度来定义电信运营商的融合业务:即以电信技术为基础,另一种技术与电信技术融合,从而产生新的业务或服务,并由电信运营商直接生产和交付,称之为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

对于本文的研究界定而言,非技术类融合的业务不属于融合业务,如融合捆绑套餐类业务;不同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网络升级不属于融合业务,如固移融合、3G/4G升级等;业务或服务发生时不必依赖电信技术,不属于融合业务,如下载后观看的视频、音乐,但流媒体音乐、视频、IPTV属于融合业务。

3 融合业务发展和趋势

从技术角度看,融合业务其实就是新技术出现以后,电信技术吸纳新技术,或者新技术采用了电信技术或服务而产生的新业务。因此,电信运营商的融合业务可能是全新业务,也可能是传统业务产生了新变化。融合业务的发展就是技术融合的发展,融合业务的趋势就是新技术所推动的传统电信业务升级和新业务创造所带来的趋势。

3.1 电信网络技术融合阶段

电信网络出现之后随着技术演进,目前已经经历了3次显著的技术融合阶段,在可见的未来还将出现第四次大的技术融合。其实质是电信技术与IP技术、多媒体技术、I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技术,相互交融,从而催发出新的服务、新的业务。

IP技术融合阶段。以IP为代表的互联网与电信网具有相似的物理联系,最早开始融合。1996年3月具有真正意义的IP电话出现,它通过网关将互联网与电话网结合起来,使用户能实现普通电话机间的通话。标志着互联网与电信网开始融合。电信运营商面向用户同时提供通话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多媒体技术融合阶段。多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进而加速了多媒体技术与电信技术的融合。随着多媒体编码技术、芯片技术、IP网络技术的升级,电信运营商网络逐渐具备了多媒体内容传输能力,并由最初的视频电话,逐渐向以IPTV为代表的流媒体内容服务延伸。基于PSTN的视频电话兴起于1996年之后,商用IPTV于1999年在英国推出,到2005年年底全球已经有370万IPTV用户,全球提供服务的电信运营商超过50家。

IT技术融合阶段。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网络对流量分发和网络能力开放的要求,2009年软件定义网络概念被提出,2012年年底AT&T、BT、Orange等全球七大运营商成立NFV联盟,将SDN理念引入电信业。SDN/NFV成为当前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的代表特征之一。同时,在基础网络技术融合之上,以“云”为代表的电信网络服务与IT服务融合的ICT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当前新的业务增长点。

人工智能技术融合阶段。随着SDN/NFV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未来的世界将是人工智能与网络的深度结合,电信网络将获得新的能力,成为一张“会学习、会计算的网络”,具有类脑能力,并创新出人工智能类的融合业务。虽然这种技术融合的路径和实施方案尚未取得业界共识,但这种结合已经慢慢开始,而且会越来越快,电信运营商将在其中发现新的机遇和业务。

3.2 典型融合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每一次大的技术融合,都对电信业务产生深刻影响,融合业务与网络演进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目前,已经显著发生的3次技术融合阶段,催生了3类代表性的融合业务。而且由于融合业务是由技术融合而催生,随着融入的技术不断丰富,融合业务的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增强。

通信类融合业务。通信是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服务,也是最早受到技术融合影响,经历了IP电话到多媒体通信再到融合通信的发展历程。未来随着新的视觉和人工智能辅助交互方式的提升,基于新的融合通信业务将会继续产生。究其背后规律,IP技术的融入使通信功能扩展成为可能,而多媒体和互联网IT技术的融入使通信的方式更加丰富,并逐步融合为一体。通信对于用户而言实质是一种沟通交互的手段,用户期望沟通的手段更加丰富、生动、便利和有效。正是这最基础的需求推动了运营商通信类融合业务的发展。通信类融合业务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流媒体内容播放类业务,最初是由多媒体技术融合催生。电信网络可以提供实时播放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由此催生了流媒体内容播放业务,最典型的就是IPTV的出现。而按实时播放内容的不同,还包括在线音乐、在线广播、视频直播等。流媒体内容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内容服务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当前仍以娱乐内容为主,尤其是视频类内容,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融合业务。未来随着软件化和智能化发展,将融入更多内容管理和智能应用功能,带来新的业务融合创新。如家庭场景逐渐向智慧家居和智慧管家演进,个人内容服务逐渐向个人云和智能助手发展。流媒体内容播放类业务的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ICT融合业务,即IT和CT的融合类业务。但其具体内涵和包含的业务,仍在电信运营商产业实践中不断变化。如,传统面向政企的专线和软件实施打包服务被运营商称为ICT集成业务,如今车联网、大数据也被称为ICT业务。所以,ICT融合业务也尚未有行业内公认的准确定义。这也恰好反映了该类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的特征。根据本文对融合业务的定义,在此类业务中,“云服务”是典型的ICT融合业务。未来,随着电信运营商网络软化、云平台能力的形成,以云为基础的平台化智能信息服务,将成为运营商代表性的ICT融合业务。ICT融合业务的创新仍将持续不断。ICT融合业务的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

图1 通信类融合业务发展趋势

图2 流媒体内容播放类业务发展趋势

图3 ICT融合业务发展趋势

3.3 融合业务的共性趋势

融合业务的创新根植于技术融合的创新,所以电信网络技术与新一带信息技术融合的共性趋势预示了融合业务的共性趋势。

首先是融合业务软件化。随着智能终端和互联网OTT服务的迅速扩张,网业分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网络流量,通过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各种通信功能。如国外的Facebook、Skype,国内的微信、钉钉,均可以基于流量和软件客户端完全满足用户融合通信的需要。同时,伴随着全社会数字化的浪潮,软件开始定义一切,现有和未来的业务创新基本都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持。而且就电信运营商最为核心的网络来看,网络软件化是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性选择。伴随着运营商底层网络的软件化,运营商的业务生产方式必然依赖软件技术,其业务实现的软件化特征将愈发明显。

其次是融合业务云网化。具体包括业务的云化和互联网化。云化既是应用软件的趋势,也是电信运营商网络转型的特征之一。融合业务正在软件化,同时运营商融合业务的提供离不开网络,因而融合业务的发展必然呈现“云化”趋势。伴随着云化,融合业务的提供方式必然呈现“一云多点”接入,云成为平台,多点之间互联互动。受营利动机驱动,其业务功能和商业模式将逐步吸收互联网经验,从而呈现互联网化特征。

再次是融合业务智能化。融合业务的基础是技术融合,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之一,并被逐渐融合进入各个领域。而且基于前文分析,无论是从电信网络技术本身看,还是从已有融合业务的发展趋势看,未来融合业务都将融入智能化特征。

4 融合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本质上是电信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而形成的服务。在技术融合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既面临着技术难题,也面临非技术难题。其中技术问题主要来源于网络软化、运维支撑和人员技能问题,由于存在路径依赖,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化解。但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调研,运营商融合业务发展中面临的更根本难题并非是是技术问题,而恰恰是非技术问题,这涉及观念、制度和发展路径方面的冲突。

4.1 融合业务面临的技术难题

首先是网络软化方面。传统的烟囱式、专业化的网络愈发不适应融合业务的快速融合和迭代创新的要求。网络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软件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根据当前国际领先运营商和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计划,AT&T计划在2020年虚拟化率达到75%,而中国电信需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80%的网络功能软件化,中国移动也主要是在5G核心网方面率先展开网络软化工作。而目前网络软化的基础要素,如功能虚拟化接口、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排器等业内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对于网络软化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业内尚存在疑虑。网络软化的具体技术和实施路径仍在探索。

其次是运维支撑方面。运营商现网设备由多厂商提供,不同厂商间设备相对封闭,标准相对独立,客观上造成建设运维复杂,且全网可视化程度低,端到端质量保障成本较高。同时,在业务支撑系统方面,仍以支撑计费和捆绑为主,尚不能完全满足融合业务的灵活服务方式和多元商业模式的要求。现网设备更新和支撑系统改造仍需要一定时间。

再次是人员技能方面。面对技术融合,运营商需要新型员工队伍,已有员工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面对网络软化和IT技术融合,IT技能不可或缺。但当前既熟悉电信网络又懂得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内部员工培养同样面临实践环境缺乏,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性弱等问题。

4.2 融合业务面临的非技术难题

首先是观念冲突,或者说是技术文化冲突。两种技术融合所产生的融合业务,天然就面临“技术差异”以及由技术差异所带来的“标准”差异,这个标准通常表现为某种特定的文化或观念。电信技术强调“高质量保障”,传统上由于电信网业合一,面对技术融合,电信运营商通常都会以自身为主导,寻求更为稳妥的技术演进路线,来同时满足多个“标准”,然后推出融合业务,如IPTV、融合通信等。但随着OTT和网业分离,IT技术逐渐成为融合业务发展的推动力。而IT技术通常强调“尽力而为”,与电信高质量保障的观念冲突。这也是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创新慢于互联网企业,网络软化推进较为慎重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制度壁垒。不同行业有其特定的行业管理规则和技术发展路线,越是涉及社会民生的领域越是如此。两种或多种技术往往代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行业,技术融合的背后往往是跨行业产品或服务融合,通常也就意味着跨行业竞争。而原本不同行业所形成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就成为新进入者的壁垒。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各自行业主体都倾向于强化这种进入壁垒而维护自身的利益。如在我国,三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制度和准入问题。

再次是发展路径问题,即“解耦”与“融合”的矛盾。电信运营商正在经历“解耦”过程。OTT出现以来,网络开始被解耦,也就是网业分离,目前仍在持续,甚至更加细致;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和实现灵活敏捷,网络自身也有解耦的动力,网络软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要。但融合业务本质上是跨行业技术的融合,运营商想取得优势至少需要保持“管云”紧耦合提供服务,这与解耦存在矛盾。

5 对运营商发展融合业务的建议

虽然对于电信运营商融合业务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笔者也在追求合适的解决方案,但就当前来看,面对用户“一站式服务”的融合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以增强融合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一是新网络打造。围绕网络软化的大趋势深化网络转型,加快网络解耦,实现底层传输与上层业务运营、创新的分离,进而为增强业务融合能力和降低业务更新换代成本,奠定基础。在网络软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升级网络的计算能力,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为全社会搭建一张“会计算、会学习”的网络。

二是新人才培养。打破条块分割的专业技术划分壁垒,增强内部人才跨技术线条发展路径,促进干中学的氛围。因为运用新技术、创新融合业务本就是新事物,相关复合型人才本就缺乏,更好的培养方式是在实践中摸索和创新,对探索失败提高容忍度。同时可以考虑通过收购等方式,快速积累新技术能力。

三是新发展定位。结合网络解耦和能力演进趋势,运营商应将自身定位为“管道+平台”,以更开放的心态通过合作进行融合业务创新。而对于自身开展的融合业务,应采用跟随型策略,选择具有稳定付费模式、规模应用的融合业务进行投入,从而保障质量稳定与收益可期。

[1]GSMA.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R/OL].(2016-07-11)[2017-11-23].http://www.199it.com/archives/490645.html.

[2]吴雯漫,陈雅静.全业务背景下电信融合业务发展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0(10):26-30.

[3]百度百科.IP电话[R/OL].(2012-03)[2017-11-24].https://baike.baidu.com/item/IP电话/417891.

[4]百度百科.视频电话[R/OL].(2013-07)[2017-11-24].https://baike.baidu.com/item/视频电话/2673074.

[5]韦乐平.三网融合与IPTV的发展和挑战[J].电信科学,2006(7):1-5.

[6]百度百科.SDN[R/OL].(2015-01)[2017-11-27].https://baike.baidu.com/item/SDN/9907451.

[7]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时代的通讯网络[R/OL].(2016-4-22)[2017-11-27].https://wenku.baidu.com/view/77fa69d40b4e767f5bcfce7f.html.

[8]曾娅.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如何设计构造[N].人民邮电报,2016-4-22(001).

[9]李先国,张新圣,陈宁颉,等.我国电信运营商网业分离的实施分析与建议[J].经济与管理,2017(1):35-37.

[10]赵小凡.“对软件定义一切”的思考和理解[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1):16.

[11]张鹏.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究竟需要怎样的“柔性网络”?[J].通信世界,2016(2):44-45.

[12]周志强.“互联网+”时代应用软件架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3):139-140.

猜你喜欢
运营商融合服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