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和建议

2018-02-08 07:42山东社会科学院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关键词: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工业化

山东社会科学院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前言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的发展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说,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党我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发展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已经确定,但发展的战略路径、战略举措却要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而不断变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走了一条积极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极大地开发了工业化发展红利,获得了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一场全球范围的由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市场疲软形成的传统工业危机已经到来,同时,一场由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形成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兴起。事实说明,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必须积极推进新工业革命,大力开发新工业化发展红利,才能保持经济的高质量中高速增长,到2050年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正是我们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初心和根本宗旨。

本《总体设想》在认真学习和积极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和阐述了“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力争对“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做好总体上的顶层设计。本《总体设想》是“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在本《总体设想》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这个总体战略提出的布局进一步研究制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专项发展战略,以便指导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新工业化建设实践。

一、积极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战略

习近平同志敏锐地认识到一场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深入地揭示了它的本质和内涵,形成了新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战略,为我们积极参与新工业革命如期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兴起,涉及范围广泛,触及层次深刻,形成了一场历史性的新工业革命。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在2016年5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第2版。在2016年9月杭州20国集团峰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开幕辞和闭幕辞中明确地提出了“新工业革命”的概念。*习近平:《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人民日报》,2016年9月5日,第3版。*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闭幕辞》,《人民日报》,2016年9月6日,第1版。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中还清晰地指出:“为促进新工业革命发展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我们通过《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制定和推进新工业革命议程的指导原则和行动。”*《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人民日报 》, 2016年9月6日,第7 版。在2017年9月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中,习近平同志又多次指出:“要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带来的创新发展浪潮,努力领风气之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习近平:《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 2017年9月4日,第2 版。“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催生新的发展动能,也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深化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人民日报》,2017年9月6日,第3版。显然,“新工业革命”指的正是目前在全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的形成正是由以习近平同志讲话为代表的中国提议、中国方案促成的。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新工业革命”不再属于传统工业化范畴内的又一次工业革命,而是超越传统工业化的更高级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通过新工业革命,我们将建立起更高级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乃至文明形态。例如,生态文明就是比传统工业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但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上看,生态文明就是新工业化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此,习近平同志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这里讲的“赛场”指的就是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新赛场”指的就是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赛场转换”指的则是从传统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向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的转变。

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引领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习近平同志提醒我们:“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强国是应有之义,但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得有内容,得有标志性技术。”“走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要靠科技进步。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历史证明,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是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古埃及在农业革命中崛起、孤岛英国在工业革命中崛起、美国在电气革命汽车革命中崛起等等不一而足。我国拘泥于农业文明而失去工业革命的机遇从而落伍于世界,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工业化,终于在工业化发展中崛起为新兴经济大国。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传统工业化遇到了资源匮乏、生态恶化、市场疲软的发展拐点和危机,事实表明,我国不可能在传统工业化框架中实现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建设现代化?这成为我党我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新课题。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十亿人左右,而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这就是需要积极参与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从传统工业化转向新工业化。

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又怎样推进我国走向新工业化呢?对此,习近平同志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并联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路径。他说:“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为了有效推进新工业化进程,还必须深入把握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对此,习近平同志也做了深入分析和论述。他指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技术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9页,第28页,第31页,第28页,第24-25页,第97-98页。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号召我们:“时不我待,新的全球科技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我们必须积极响应这个伟大号召,努力参与和推进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争取在新工业革命中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结构

(一)“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战略,我们认识到,世界范围的传统工业危机已经来临,同时一场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我国面临工业化拐点而进入经济下行时期,不能再追逐发达的传统工业化,必须努力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争取以新工业化推进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特提出关于积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

显然,“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正是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战略的指导下形成和提出来的,也是落实习近平同志新工业革命思想和战略的重大举措。事实表明,古代强国走的是农业化发展道路,近现代强国走的是工业化发展道路,未来强国走的必然是新工业化道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已不能依赖传统工业化而必须走向新工业化。但是,实现新工业化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世纪的奋斗经历。到2050年的21世纪中叶我国可以进入新工业化初级阶段,基本实现新工业化;到2100年的21世纪末我国可以进入新工业化高级阶段,完全实现新工业化。“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到2050年进入新工业化初级阶段、基本实现新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新路径。

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以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形成的新工业革命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加速资本深化、推进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积极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总体增速,确保从2021年到2050年GDP年均增速在5%~6%,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成为全球新工业革命的主导引领力量。

(二)“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结构

“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规划包括1项总体战略和若干专项战略。

“总体战略”是对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原由、基本理念、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总体布局。“总体战略”主要体现在国家发布的《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中,这个总体战略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向全国发布,成为开启2021~205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战略决策。

“专项战略”是对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资源环境革命、文化和社会革命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各个主要领域所作的专门性具体性设计和布局。专项战略主要有如下15项内容:(1)2050中国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2)2050中国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3)2050中国新工业化制造强国发展战略;(4)2050中国新工业化信息发展战略;(5)2050中国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6)2050中国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7)2050中国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8)2050中国新工业化生态建设发展战略;(9)2050中国新工业化太空开发发展战略;(10)2050中国新工业化农业发展战略;(11)2050中国新工业化服务业发展战略;(12)2050中国新工业化教育发展战略;(13)2050中国新工业化文化发展战略;(14)2050中国新工业化社会建设发展战略;(15)2050中国新工业化全球合作发展战略。“专项战略”体现在一系列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战略规划中,要力争在2022年制定出来并予以发布。

三、“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和迫切需要

(一)工业化拐点与传统工业危机的来临

我们之所以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首先在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全球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陷入危机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这种危机。

从本质上讲,工业化生产是一种“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资源(即矿物资源)的生产”。目前,人类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源都来自于矿物资源。工业化生产的本质进一步决定了其历史局限性:其一,当工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天然化学资源必然会出现短缺和枯竭形成资源危机;其二,伴随工业化生产还进一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其三,工业化发展的市场空间有限又会形成经济危机。工业化生产的本质及其局限性形成了工业化拐点,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面对工业化拐点和工业危机,世界各国会出现新的分化。中国面临的工业危机远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

第一,矿物资源日益短缺,势必导致矿物资源匮乏而引发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危机。如果我国人均耗油发展到美国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经济如何持续发展。

第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如不坚决遏制,势必造成重大社会问题。近几年,日益严重的雾霾危机和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引起的社会问题就是有目共睹的例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传统工业转移,加重了中国陷入资源环境危机的危险性,势必使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汇集成我国自身的巨大包袱。我们何以背负起全球的危机。

第四,近些年传统工业化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发展峰值纷纷出现,国内外市场疲软不断缩小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整体趋缓。我国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拐点已经到来。

第五,中国的经济发展既要受到资源供应国的影响,又要受到产品进口国的影响,如果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会诱发中国相伴发生经济危机。美欧金融危机及其经济衰退对我国的影响就是证明。

第六,地缘冲突不断加剧,使潜藏着的工业危机逐渐显露出水面,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

由上述种种因素所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势必会出现这样一个重要态势:由矿物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所限定,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已不可能建立发达的工业化,即使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持续。所以,中国不可能在发达的工业化框架内实现现代化,2050年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不可能是发达的工业化,我们必须努力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

(二)新工业革命的兴起

我们之所以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也是积极投入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必然战略抉择。事实表明,一场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已经兴起,它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表现为涉及的学科范围广大而不是局限于单一领域,如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态科技、太空科技等众多领域。

第二,表现为新科技革命直接导致了新产业革命,成为新产业革命的直接前奏,新科技革命引发的新产业革命不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单独变革,新能源、新材料、新工具、新工艺、新方法的一系列深刻转变正在推动并产生一场物质生产方式的全面革命。

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不同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其他历次革命,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为应对工业危机而兴起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中发生质的转变。所以,这场新产业革命不再是传统工业化范畴内的一次量的小变革,而是应对工业危机而发生的一场全面颠覆和超越传统工业化的质的新工业大革命,人类将进入新工业时代(表1)。

表1人类文明及生产方式的演进

新工业革命形成的“新工业化”作为一种比工业化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具有七个基本特征。(1)劳动对象(生产原材料)的微观元素化。新工业化生产是原子操作、分子设计的深层循环生产,是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产。(2)主导能源的原子物理化。新工业化的主导能源从化学层面推进到物理层面,主要是核能、太阳能、风能、太空能等,这些能源几乎是无限的,既干净又不会枯竭。(3)生产手段的高度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到网络化智能化,不论微观层次的生产还是太空中的生产,都是依赖高度网络化智能化手段进行的生产。(4)生产和消费的深层循环化,形成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深层次全循环式生产方式。(5)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生态化。(6)生产和活动空间的太空化。人类活动不再局限在地球上,将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展开。(7)新工业化对工业化的替代化,新工业化的兴起必然同时造成传统工业化的衰落。

新工业化具有高科技化、高资本深化、高生产率化、绿色化和大市场化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工业化。

第一,新工业化可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确保我国经济实现长期的中高速增长:

第二,新工业化将逐步开拓新的生产原材料、主导能源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彻底改变传统工业化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危机局面。

第三,新工业化制造业将逐步改造和替代传统工业化制造业,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和新生产规模,大大提高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创造崭新产品,提高国家竞争力,打开更广阔的消费新市场。

第四,新工业化还将改造传统农业和传统服务业,使其转型升级为新工业化的新型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不断开拓新业态,扩大就业,降低成本,极大提高经济效率。

第五,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失去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增长只有依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实现,所以,新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归根结底就在于它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在经济正常增长基础上提升2个多百分点,实现我国GDP长期年均增长5%以上的目标。这就是所谓“新工业化红利”,一种先发优势而非后发优势。所以,不是从工业化向服务业化的转移,而是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移,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投入这样一场新工业革命。例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正在大力发展信息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和太空科技,以新科技革命引领新产业革命。德国、日本积极应对工业危机,正在努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积极建设工业4.0(智能化工业)和社会5.0(超智能社会)。但是,从总体上讲,目前各国的新工业化进程主要还是出于应对资源环境危机和市场竞争的考虑,尚未提升到开拓新生产力新生产方式的高度,因而仍缺乏清醒的自觉性长远性设计。因此,这正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国应及早觉醒,争先和积极地制定和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

历史表明,新产业革命是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工业危机的来临使中国不可能建立发达的工业化,但新工业革命则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及时抓住历史机遇,坚定而又积极地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就是中国的新工业化,中国理应争当新工业化的排头兵。

(三)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寻求新动力新路径

我们之所以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要想在2050年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确立能够成功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发展新战略,确保经济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经测算,按现行价格2050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在4.6万美元以上。*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请参见韩民青《中国经济面临的发展趋势、严峻挑战与战略抉择》一文,载《济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假定未来我国人口基本保持稳定,社会GDP增速与人均GDP增速基本相等,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必须做到:从2016年到2025年的1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6%,人均GDP达到1.43万美元;从2026年到2050年的2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5%,人均GDP达到4.84万美元。这样,我们在2050年就可以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GDP总量占全球25%以上,从综合国力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怎样确保我国经济能长期保持5%~6%的中高速增长从而如期实现现代化呢?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大量事实表明,依靠“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产业递进来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已是不可能的。第一,一场由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市场疲软构成的工业危机已经来临,我国的传统工业化发展已经达到拐点,导致经济总体增速下滑。第二,服务业由其产业禀赋所决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都较低,依靠服务业为主导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中高速增长。经验表明,较大的发达国家进入高收入阶段都是在工业经济占主导的时期实现的,如日本是在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韩国是在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时服务业占比才超过工业的。我国则是在人均GDP7000美元时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的,“工业化的红利”过早失去,进入了“未富先虚”的经济下行通道。据预测,2035年后我国经济增速可能降至3%以内,从此失去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效应,陷入“初等发达国家陷阱”,难以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目前,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图通过释放“创新驱动的红利”加速经济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事实表明,要有效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针对当前我国和全球发展所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机遇而形成一套具有时代内容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经济发展”的战略。当前,我国和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概括地讲主要就是两条:一是世界范围的传统工业危机已经来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拐点,不可能继续谋求建立发达的工业化;二是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形成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中国现代化面临新的难得的历史契机。

针对这个现实,我们应当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和清晰地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引领作用,从而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50年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和主要举措

从总体上看,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要抓好三项工作。其一,要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真正认识工业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真正认识新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和战略举措。其二,要积极制定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要争取在2020年制定出总体规划,随后再制定15个专项规划,规划时间区间是2021~2050年。其三,按计划分步骤地积极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工业产业,积极改造传统工业,不断提升农业和服务业。

(一)确定新工业化指标体系

新工业化是比工业化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我们要实现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起新工业化的指标体系。新工业化经济的指标体系包括两个,一个是最低指标体系(表2),另一个是完成指标体系(表3)。最低指标只是实现了初级阶段的新工业化。随着新工业化的推进,各项指标将不断提高,直到完全实现新工业化,进入新工业化高级阶段。

表2新工业化经济的主要指标(最低标准)

(二)实施“两大步”“三小步”规划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新工业化要经历两大发展阶段,这就是所谓“两大步”。

第一个阶段,从现在到2050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也应该是我国基本实现新工业化的时刻,届时,我国应该基本达到新工业化的各项最低标准(见表2),这是实现新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第二个阶段,到21世纪末,中国的新工业化水平应该从第1~4项指标中的60%上升到90%以上、从第5项指标中的20%上升到30%以上(见表3),这才是完全实现了新工业化或进入了新工业化高级阶段,这也才是实现了21世纪的现代化(表4)。

表3新工业化经济的主要指标(完成标准)

表4 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目前要制定的“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从2021年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是实现新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战略规划。可以把这30年按10年一个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所谓“三小步”。

(1)2021~2030年。大力发展新工业化科技,积极改造和淘汰落后的传统工业部门,大力推进新工业化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6%,成为世界新工业化发展的主流国家。

(2)2031~2040年。落后的传统工业部门得到大力改造和淘汰,新工业化的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新工业化指标实现50%以上,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5%,成为世界新工业化发展的前列国家。

(3)2041~2050年。建立起完整的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和初步的新工业化产业体系,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均5%,主要的新工业化指标达到新工业化的最低要求,进入新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新工业化发展的强国。

(三)2050中国新工业化建设的任务、举措和原则

1.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任务和举措

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举措,主要包括1个总体发展战略、15个专项发展战略、建设10大强国以及8大基本工程。

实施1个总体发展战略和15个专项发展战略。1个总体战略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中。15个专项战略则体现在一系列由国家部门制定的战略规划中,它们是:(1)2050中国新工业化科技发展战略;(2)2050中国新工业化产业发展战略;(3)2050中国新工业化制造强国发展战略;(4)2050中国新工业化信息发展战略;(5)2050中国新工业化能源发展战略;(6)2050中国新工业化材料发展战略;(7)2050中国新工业化水资源发展战略;(8)2050中国新工业化生态建设发展战略;(9)2050中国新工业化太空开发发展战略;(10)2050中国新工业化农业发展战略;(11)2050中国新工业化服务业发展战略;(12)2050中国新工业化教育发展战略;(13)2050中国新工业化文化发展战略;(14)2050中国新工业化社会建设发展战略;(15)2050中国新工业化全球合作发展战略等。

建设10大强国。(1)科技教育强国;(2)先进制造强国;(3)信息网络智能强国;(4)新能源强国;(5)新材料强国;(6)生物强国;(7)生态强国;(8)海洋强国;(9)太空强国;(10)文化强国。

为了切实落实新工业化发展战略,需要把它们具体化为若干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主要有以下8项。

(1)新科技革命工程。新科技革命工程一方面要积极建构居于时代前沿的新工业化科技体系,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为新工业化产业革命奠定基础。新工业化科技体系主要包括: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信息网络智能科技、纳米科技、生物工程科技、生态环保科技、太空科技、装备制造科技等。到2050年要建设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和创造为本型社会,引领我国如期实现现代化。

(2)新产业革命工程。大力建设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技术研发联盟,以新科技革命引领新产业革命,积极推进新工业产业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网络智能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纳米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太空产业、先进制造产业等。到2050年,要建设成世界领先的新工业产业体系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体系。

(3)信息网络化智能化工程。在新工业化变革中,要始终坚持信息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战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领域广泛普及和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建设高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尤其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硬件和软件的新突破,要使我国信息网络化智能化尽快居于世界前沿。

(4)新能源革命:能源互联网工程。大力建设新能源基地,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尤其是核能的开发利用,争取到2050年新能源比重达到60%以上,并建成全国能源互联网。积极倡导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利用“一极一道”(北极风能、赤道太阳能)发电,努力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能源绿色化问题。

(5)新材料革命工程。新工业化的原材料要到达元素层次和深层循环利用,彻底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新材料革命的到来可能要晚于新能源革命和新信息革命,但是,我们必须尽早谋划尽早动手,加大新材料元素化循环化的研发,如纳米技术、合成生物技术、3D打印技术等,力争成为新材料革命的排头兵。

(6)生态建设:绿色新西北工程。占有广阔国土面积的我国西北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地理演变中出现了种种生态问题,如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等,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应积极实施生态化改造工程,使其成为新的生态财富和自然资本。“绿色新西北工程”主要包括3项内容:第一,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工程;第二,东(海)水西调、海水淡化的改造水资源和区域气候工程;第三,荒漠化改造、沙产业、生态农业、生态休闲度假等生态建设工程。使之成为国土资源建设、生态建设和拉动有效投资、经济效益极大的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绿色新西北工程”要在2050年前初见成效。

(7)太空开发:月球基地工程。太空开发是一种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重视太空开发,确保世界航天强国地位。在2050年前,重点开拓和建设月球基地,包括新能源基地、新材料基地和生态化建设基地。在月球基地建设中,要大力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还要努力开拓火星等深空探索。

(8)全球共同体合作发展工程。除了“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亚太自贸区建设,我国还要更大力度地投入到全球共同体合作发展中,把中非合作、中南美合作、中欧合作均纳入全球共同体合作发展框架中,成为全球共同体合作发展的强有力引领者。我国在全球产能合作和自由贸易中将克服经济发展的种种束缚而获得较大收益,同时为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2.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原则

我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实质上就是推进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这既要依据一般性的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规律,又要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这就形成了我国从工业化向新工业化转变的基本原则。具体说,要坚持“三个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建设适度工业化与开拓新工业化相结合。从全球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防止工业危机,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防止工业危机的应对战略应该与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统一的,这就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前者是初级发展战略,后者是高级发展战略,它们的统一就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适度工业化”就是比较发展而不过度的工业化。我国至今也未完全实现工业化,还不可能完全跨越工业化而直接进入新工业化。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须在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建设“适度工业化”远不足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到21世纪中叶,人类文明将逐步进入新工业化时代。像历史上其他文明变革一样,面对工业文明的困境,人类只有应对自然的挑战而转移文明的发展方向,走出依赖天然化学资源建立的工业文明,走向触及更深自然物质层次的新生产力和新生产方式,开拓更深层次的文明新形态。而这新的生产方式就是新工业化生产方式,这新文明形态就是新工业文明。显然,新工业化已不仅仅是转变增长方式而在于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方式,形成比工业化更高级的物质生产力和物质生产方式。

第二,要坚持科技带动与应对工业危机相结合。事实证明,新工业革命的兴起有着两个直接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一个是新科技革命引发的新产业革命,另一个是应对工业危机所采取的新产业革命措施。美国的新工业革命进程主要是由新科技革命所引发的,如信息科技革命、生物科技革命和太空科技革命等。而日本的新工业革命进程则主要是应对工业危机所引发的,如新能源革命、循环经济建设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既必须积极应对工业危机又必须积极参与新科技革命。这是因为:首先,中国作为工业化的后发大国已经面临严重的工业危机,中国为了积极应对工业危机就必须采取新工业革命的种种措施,如积极开发新能源、积极建设循环经济等等;其次,像中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要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必须打破常规,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以新科技革命来积极带动新产业革命,在努力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中实现崛起。如果只是应对工业危机,那就会陷入被动,就会在新工业革命中再次落伍。

第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加强宏观调控,倡导新工业化的发展理念,推动科技、产业、社会体制、思想观念的新工业化转变;(2)加大对开拓新工业化的投入,尤其是科技投入,推动新工业科技的研发与产业化;(3)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改革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新工业化经济核算制度”,为新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新工业科技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提高新工业科技和产业的经济效益来拉动新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市场经济追求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而在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之初,往往经济效益并不高,只是由工业危机所迫而不得不采取新工业化转变措施。所以,在新工业化开拓之初,市场的手段往往失灵,这就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定和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就属于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的范畴,我们切不可低估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众所周知,在18世纪工业革命中,英国政府积极实施和保护专利的政策就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鼓励和保护了创造精神,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科技创造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在信息科技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坚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经过20多年的奋斗终于发展起举世瞩目的强大信息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太空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这些事实都表明,政府意志特别是富有远见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后发展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新工业革命之初,我们要格外重视发挥政府的战略引导作用,把新工业化的社会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当然,从长远看,新工业化必须比工业化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新工业化才能最终取代工业化。

五、“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一场新工业革命已在我国兴起。可以选择新工业化的三项主要指标,来具体衡量一下我国目前新工业化的发展水平(表5)。

表5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水平(2015)

﹡按新工业化最低指标中的比例折算,第1、2项按60%折算,第3项按20%折算。

按上述数值看,2015年我国新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为25%。只有达到100%,才算进入新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我国距离实现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但如果我们能按年均5%的增速推进,30年后也就是2050年前,我国就可进入新工业化初级阶段,同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在提出“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一,事实表明新工业革命已在我国蓬勃兴起,所以,这已经不是可否干不干的事,而是必须干和已经干的事,只是还没有明确清晰地提出来的问题。第二,事实还表明我们已经在许多具体领域提出了新工业化性质的发展战略,如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教育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能源战略、先进制造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生态文明战略、航天强国战略等等。所以,这已经不是可否提不提的事,而是已经在提的事,只是至今没有从宏观长远上对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的问题。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已没有必要再提出像“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这样的宏观长远发展战略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只干不提,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认识不到位,不可能干得好、干得彻底,很可能半途而废!如果只零星地提短期地提,那就意味着我们缺乏对新工业化发展的宏观顶层设计,难以自觉、全面、有力地推进新工业化进程!所以,我们既要干也要提,既要具体地提又要宏观地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传统工业危机和新工业革命的必然性、紧迫性以及实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具有清晰明确的认识,才能切实做好宏观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在新工业化发展中如期实现现代化,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由此可见,现在积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已经水到渠成,不仅是必要的紧迫的,也是必然的可行的。通过积极制定和实施“2050中国新工业化发展战略”,我们将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带来一场关系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的深刻而重大的变革。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工业化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汽车行业有何意义?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纪念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发表30周年交流会举行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阳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