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辉孙晓娜毛俊青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2)
幽门螺杆菌(H.pylori,简称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率超过50%。而我国是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平均总感染率达56.22%[1]。循证医学表明,胃炎、胃溃疡、胃癌与Hp感染关系密切。根除Hp的治疗,能够增强胃黏膜的保护,改善胃内环境,调整紊乱的胃肠消化功能,临床症状能够明显改善。但是随着抗生素的滥用,临床经常遇到Hp根除率降低、耐药性增高及复发率高的问题。资料表明,通过中医辨证,可以明显提升Hp根除率、降低耐药性及复发率等。孙晓娜教授行医近30载,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孙老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孙老辨证论治Hp相关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Hp相关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胃痛、饱胀、反酸烧心、嗳气呃逆、口干口臭等,根据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孙师认为本病的病因无外乎素体脾虚、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方面,而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基础。素体脾虚、饮食不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致病因素作用于脾胃,脾胃受损,纳运失常,升降失司。脾胃失于健运,聚湿生痰,湿热蕴结中焦,气机阻滞不畅,不通则痛。脾胃失于健运,日久化火伤阴,脉络瘀阻或长期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肝属木,为刚脏,性喜调达而主疏泄,胃属土,喜润而主受纳,肝胃之间,木土相克。若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易于横逆犯胃,以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脏胃腑互为表里,同居中焦,生理上共主气机升降,病理上脾胃相涉。孙师将Hp相关性胃炎分为脾虚、湿热、气郁、血瘀四个临床证型。
2.1 健脾益气 适用于脾胃虚弱,胃失和降。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等。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补脾益气,为主药;白术苦温,茯苓甘淡,二者同用,加强益气助运之力;陈皮能散、能燥、能和,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配以木香,加强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清半夏燥湿化痰,砂仁健脾化湿,两者合用助脾运化;炙甘草甘温益气,助诸药以健脾益气。现代研究[2]已证实其中的香砂六君子汤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增强胃黏膜的屏障保护功能。
2.2 清热化湿 适用于湿热蕴结,中焦失司。临床常见胃脘痞闷或胀痛、胃部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泄泻,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孙师认为Hp感染当属中医“邪气”范畴,脾胃湿热患者中Hp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脾胃湿热为Hp感染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繁殖环境密切相关。清半夏性温味辛,具有和胃降逆、燥湿散结的作用;黄芩、黄连性寒味苦,具有燥湿清热之功效。姜成等[3]在体外实验中发现,黄连对Hp的抑菌浓度值最小,抑菌作用强。说明了在半夏泻心汤中黄连的抑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干姜可散寒温中;甘草、党参味甘性平,具有益胃生津、健脾益气之功效[4]。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调气畅中之功效。吴忠祥等[5]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半夏泻心汤可降低Hp感染小鼠血清IFN-γ含量,调节细胞免疫保护胃黏膜,从而得出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结论。
2.3 疏肝理脾 适用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临床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可伴胁肋胀痛嗳气、嘈杂、反酸、胸闷、食少、大便不调、心烦易怒、睡眠差、舌红、苔薄黄、脉弦。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孙老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时常提醒笔者,Hp反复感染患者,经常有肝气瘀结之证。故健脾不忘疏肝,调肝不忘实脾,木土同治。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白芍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炙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健脾和胃,使肝气平、脾气健、胃气和。刘承伟[6]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有效率达92.86%。
2.4 活血化瘀 适用于湿热日久,气滞血瘀。此型可见胃脘刺痛,痛处拒按,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面色暗滞,脉弦涩。方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孙师认为临床上Hp感染的胃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日久耗伤气血,瘀血生毒,是产生Hp的因素之一。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热邪燔灼炎上,易伤津耗气。湿热胶着日久,内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特点。方中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和胃。刘江龙[7]发现失笑散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Hp感染性胃炎在临床症状、根除Hp率、胃镜检查上,疗效胜过西药三联法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
赵某,男,35岁。2017年11月2日来就诊。主诉:胃脘部胀满反复发作半年余,加重1周。患者平素偏嗜辛辣。半前因过量饮酒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2017年5月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镜下尿素酶试验+,并行根除Hp三联疗法和抑酸治疗,症状反复。1周前因同事聚会后症状再发加重,遂至我院门诊。现症见:自觉胃脘胀满,偶有隐痛,进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后症状加重,纳差食少,晨起刷牙恶心,睡眠尚可,大便不爽,小便正常。查体:胃脘按之不痛,舌体胖大,舌边尖红,苔厚腻、黄白相间,脉弦滑。辅助检查:C13呼气试验:阳性,数值6.5。孙师指出:患者平素偏嗜辛辣,湿热蕴结脾胃,损伤中焦脾胃,脾胃升降失常。故有心下痞满,且满而不痛、纳差、干呕等症。拟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处方:姜半夏10 g,黄连6 g,干姜6 g,黄芩10 g,党参10 g,姜竹茹10 g,白术15 g,木香9 g,厚朴10 g,甘草10 g,大枣5枚。15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嘱患者清淡饮食,减少外出就餐机会;餐具高温消毒,单独存放;牙刷半月更换1次。复诊患者述症状大减,偶有泛酸、烧心,故守上方加煅瓦楞子30 g,海螵蛸15 g,继服20剂,症状全无,随访半年未述不适。
孙教授认为,Hp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关系确切。根除Hp感染,对阻止其向胃癌发展临床意义重大,单纯的三联疗法或者四联疗法对Hp相关性胃炎性的急性期,疗效尚可,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的耐药,使得三联或者四联疗法效果往往欠佳。孙师指出:Hp可归属“邪气”范畴,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将Hp相关性胃炎辨证论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疏肝理脾、活血化瘀等治法,对改善症状、Hp根除率及复发率上效果远远优于单纯西药。在临床实际工作上一定要分清标本、虚实,辨病辨证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疗效。
[1]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2]傅智敏,朱曙东.香砂六君子汤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52.
[3]姜成,鄢春锦,刘蔚雯,等.15味中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试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6):30-32.
[4]王艳芳,张秀芬.半夏泻心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0例[J].陕西中医,2010,31(9):1132-1133.
[5]吴忠祥,贺龙刚,谭达全,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Hp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5):23-25.
[6]刘承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J].吉林中医药,2001(3):7-8.
[7]刘江龙,刘娟萍,郭红莲.失笑散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