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的五个路径

2018-02-08 14:05刘潇
浙江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产教浙江职业院校

□ 刘潇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可以说,产教融合不仅可更好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人才创新创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而且还有利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家庭教育投资回报,顺应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向。

就浙江而言,“十三五”以来,各级政府、各类院校和企业在转型发展和环境倒逼机制下,创新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产教融合领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从政府角度看,浙江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浙江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实施了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推进中高职衔接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改革、开展“百校千企”工程和“千企千师”培养行动等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措施。从学校角度看,浙江各类院校办学规模结构不断优化,以职业教育为例,2017年,全省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1258个,覆盖高职高专教育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1887个,涵盖经济普查中所列的18大行业,其中面向第三产业专业数量逐年增加,总体而言,专业设置较好地契合了浙江产业发展需求。从企业角度看,企业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交流合作不断推进,根据2018年初全省万家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有开展产教融合的打算,其中旅游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三类领域中有意愿企业的比例分别高达42.7%、35.8%和35.2%,远超全省面上水平。

还需看到,当前浙江产教融合发展还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宏观层面,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产教融合“合而不深”,“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众多受访企业认为校企合作对企业经济增效帮助不明显。微观层面,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产业对人才需求尚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待破解。2018年初全省万家企业监测数据显示,有48.63%的企业反映存在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同比上升了10.37个百分点,反映浙江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政策层面,由于产教融合涉及多方主体,当前激励保障政策呈“碎片化”态势,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有鉴于此,要围绕国家“四位一体”的体系架构,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从五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浙江产教融合水平。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向大湾区大都市区、省域中心城市、国家和省重大产业园区等集中,支持全国百强县(市)引进高校办职业教育。

二是突出企业重要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拓宽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途径;鼓励高等学校将企业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以构建利益共享长效机制为核心,辅以税收减免激励,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组织形态和服务供给,支持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双向流动。加快制定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办法,着重打破职业教育发展提升的“天花板”。

四是畅通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渠道。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对接高校、高校对接企业,促进地方创新发展产业转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水平提升的“双对接、双促进”机制,不断提升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参与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的响应度、融合度。

五是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用地和试点政策,形成产教融合激励保障协同支持,重点完善财政生均拨款稳定增长制度,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优先保障产教融合重大基础平台用地,在支持省内中心城市、重点院校、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等方面实现制度供给突破。

猜你喜欢
产教浙江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