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湾区战略为引领推进杭州产业生态培育升级

2018-02-08 10:02焦长勇贺天成
浙江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大湾杭州金融

□焦长勇 贺天成

自2017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届党代会以来,浙江省明确部署今后五年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通过打造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现代金融高地、现代科创中心、现代智能交通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等十大举措,力争到2035年将杭州湾经济区建成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

产业生态培育导向与发展基础

为了匹配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所要求的“大都市圈”“大产业集群”“大创新极”“大文化中心”“大生态圈”“大协作网络”的要求,特别是考量杭州市产业生态培育导向,建议在现有城市形象定位优化的基础上,清晰界定杭州的产业生态培育和发展导向,提升杭州在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杭州自身对大湾区及周边区域的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成就具有创新引领功能的世界级湾区大都市。

新兴产业集聚导向与发展基础。在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中,杭州已经具备了构建前沿创新产业体系、并引领大湾区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信息经济发展成就斐然,多年来杭州信息经济增长均超过2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杭州已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代表,电商、安防企业均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具有成熟的互联网创新生态圈,并呈现出一种高增长的行业态势;杭州民营经济的活跃,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方面的杭州风险投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创业氛围与北京、深圳处在同一层面;杭州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27个,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0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近4000家,数量均位于全国城市发展的前列,是城市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宜居的“三生”环境发展正好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兴金融活力激发导向与发展基础。国务院批复杭州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杭州乃至浙江的普惠金融、私募金融、财富管理等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应继续加快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功能培育,积极推进传统金融机构和新金融业态在经历阵痛后涅槃重生;继续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快速突破和发展;继续打造集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绿色金融、财富管理、保险创新于一体的新金融产业链和生态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这是杭州湾区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创建世界级大都市的必要支撑。

大商贸智联之都建设导向与发展基础。杭州作为电商之都,已取得诸多发展成效: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规则与经验,并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一定的互补和差异;新近批复杭州保税区为自由贸易区建设锦上添花;多年来的营商环境获得国内外客商的极大认同。杭州已基本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电子商务产业方向为主导的智慧通联的国际商贸之都。

大智造科创硅谷建设导向与发展基础。制造是城市经济实心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条城东智造大走廊,横跨杭州5个行政区,串联起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下沙)、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余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三大新兴制造业和谋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七大未来产业;一条以“阿里效应”为科创之心的城西科创大走廊,基本将杭州推上中国“科创硅谷”王座。“大智造科创硅谷”在杭州的空间布局上已形成了东西辉映的态势,积极呼应了“网络强国”和“智造强国”两大国家战略。

总之,杭州应从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出发,在既有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和升级杭州城市经济升级的导向和定位。即以大湾区发展战略为引领,重点从新产业集聚、新金融激活、大智造科创硅谷建设、大商贸智联之度建设等四个领域,来规划和构建系列匹配和提升大湾区发展格局的杭州经济升级导向和发展策略举措,增强杭州市自身对大湾区及周边区域的资源集聚、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打造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名城的存在感,成就具有创新引领功能的世界级湾区大都市。

推进产业生态培育升级的战略与策略

凸显既有优势,以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展杭州都市圈。杭州并不仅仅只有互联网这一个优势,杭州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创新创业氛围,特别是杭州的人文秩序和自然气候,都是杭州湾大湾区三个地理极城市中比较突出的城市,而且这些优势已演化成“国际风景旅游胜地、东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生态文明之都、江南品质生活之城”等一张张金名片。杭州要积极维护和提升这些金名片的质料和内涵,保持颜值高、气质好、国际范的城市既有风范。如此,将会极大便利对相关创新、创业、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人才的虹吸效应的生成。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围绕大湾区建设,通过上联上海、穿透绍兴、东连宁波,渗透舟山港务区,协同南太湖区域,链接金义城市带,努力实现与大湾区内城市群的合纵连横态势。要有更大的承载力和创新性,集中疏解上海高密度发展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中心的部分功能,逐步实现对上海诸多功能的替代和承接,同时要高屋建瓴地构建杭州自身的新产业、高科技、新金融、大商贸、大数据的集聚模式、集聚机制和扶持政策,为杭州新兴产业生态培育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抓“大事件”,深化国际化开放格局。要积极谋划未来国际经济创新发展“大事件”,在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筹备2022年亚运会的基础上找准形成巧实力的突破点,如在互联网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谋划未来国际产业创新“大事件”,积极塑造杭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巧实力。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工作:政府出面,吸引和集聚国际性机构在杭设立办事机构;行业协会引领,建设国际会展、赛事、演艺目的地;建设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的国际交流渠道;扶持和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中介服务业经营主体。这些是培育产业生态国际化的有效手段。

推进高科技集聚,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应该紧紧围绕产业规划导向,积极引进和扶持科技和管理人才向杭州集聚,特别是为高科技人才的来杭创新创业提供生产和生活的便利和成本要素的扶持。重点是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业、新型金融业、文化创意业、健康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五大产业的集聚,推进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支持开发区率先复制和创新一些自贸区扶持政策。特别是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杭州市广大腹地区域的土地指标,可以划圈层,分阶段,统一调控,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平台和高质量产业外资的集聚地。

积极探索打造杭州新型金融试验区和自由离岸金融试验区。要以社会资本引领杭州的金融创新和金融高地建设,积极探索打造杭州互联网金融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金融基地,探索杭州自由离岸金融,尝试突破国际资本管制瓶颈。应该积极加强与新兴金融企业的沟通和联络,设立相关产业引导基金,参与新金融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这些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私募金融、财富管理、融资租赁、保险创新等金融新业态相关的新金融企业、产业链和生态圈支持和扶助;在涉外金融领域,争取国家对杭州的境内外风投资本输出入的结汇给予一定额度的浮动,或对部分外债规模实行切块管理,探索在杭州开展企业资本账户可兑换路径,降低或取消境外融资,逐步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建设杭州境外融资(特别是风险资本)的试验区,是未来杭州打造金融高地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新金融业态的规范运作,特别是加强风险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严禁虚假融资和套汇,严格投资机构忠实履行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坚决打击非法融资和私用、滥用投资代理权,坚决打击融资、投资代理机构的违规操作,树立典型,严打严防,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监管、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甚至人民币兑换等领域的制度安排和匹配性顶层设计,改善杭州新金融发展环境。

依托杭甬舟大湾区自由贸易港方案,升级“中国商贸中心”。杭州作为全国电子商务中心,正筹划经过3—5年改革试验,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可以积极利用已批复的杭州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争取进一步扩大中国(浙江)自贸区的适用范围。探索如何通过整合上海、舟山自由贸易区资源,推进“杭州湾大湾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升级杭州的“中国商贸中心”建设。

建设现代智能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杭州湾大湾区中杭州建设现代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需要把握的十个重点工程包括航空拓展工程、铁路升级工程、路网加密工程、水运复兴工程、轨道成网工程、枢纽融合工程、公交优先工程、物流通达工程、绿色智慧工程、产业培育工程等。特别是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长三角南翼陆运、水运、航运的交通枢纽,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大湾杭州金融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