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新”在哪里

2018-02-08 10:02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浙江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宜居大城市城市化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

新型城市化要以人为核心、为主线,宜居宜业宜游的主体都是人

针对中国城市化实践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人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质量,新型城市化就要“新”在两个字上:“人+质”。但是,在这两个字里面,哪个是基础性的,哪个是决定性的,要拎清楚。

在城市化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人的核心丢掉了,什么质量都免谈。你只是把城市建得花团锦簇、流光溢彩,照我说那都是“伪城市化”。其实,新型工业化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城市化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是社会发展的转型。我们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为主线,来谋划好新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第一个,人住在哪里?也就是宜居的问题;第二个,人干在哪里?也就是宜业问题;第三个,人玩在哪里?也就是宜游的问题。对谁而言的“三宜”?那当然是对人而言的“三宜”,主体都是人。“三宜”应该成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目标导向。

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人住在哪里?”而且住的还要舒适、要宜居,为此要很好地探讨相关联的城镇村布局。要把人口账算算清楚,看看都可能“摆布”在哪里。有本地(户籍)人口,还有外来人口,以及本地外出人口和外地旅游人口。反正是比较稳定地工作和生活在你这里的人口,以及到了你这个地盘上来旅游居住的人口,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虽说有些利益调整上要注意到现有户籍的差别,但真正从“人的城市化”的角度,还是应当有一体化考虑,移民往往是新生产力的载体。而人的居住,是跟着就业走的。产业如何发展,能提供什么样的就业岗位,劳动力的素质又怎么样去提升,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这些都需要算算大账,要搞清楚。

宜游,在这里不仅仅是个产业的问题。人有钱有闲以后,他一定是要玩的,一定是要休闲的。怎么样把自家建成一个大花园,休闲有去处,来客满招待,而且这个费用大家还都能消受得起?“三宜”需要通盘考虑,但所有的“宜”,都是围绕着人去展开的。这就是谋划新型城市化的总的架构。

接着再围绕着人的核心来谈谈质的提升问题。现在很多市县都有块状特色经济或谓产业集群,发展得还可以,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怎么提高产品中的科技人文附加值?怎么样在产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把对本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程度?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可作了。前两天去嘉兴桐乡的濮院镇参加一个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原创设计如何引领毛衫产业的中高端发展。其实就是通过平台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助推原来中低端发展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些服务,既包括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微笑曲线”的两端,也包括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数字化转型”。这种生产性服务业还是要让企业家去做,而不是政府越俎代庖、赤膊上阵。要让那种平台型的企业冲在前面,但它贯彻的却是政府的意图,这就叫“反弹琵琶是高手,千年功夫在诗外”。

围绕着人来作城市化的大文章,就是健康的城市化。浙江的地盘,说得极端一点,每一寸土地或者是山山水水、角角落落,都得按照这种理念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最后人家愿意长住在你这里,愿意到你这里来定居、来落户,愿意到你这里来游玩、来休闲,那你就算赢了。人气足,百业旺,最后那个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必须得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城市化也有一些新的趋势。它和工业化时代的那个人口一窝蜂地都往大城市里集聚有些不同:人们更愿意到一个都市圈或城市群去。为什么?因为现在交通和通信发达了。由于这两个高度发达,城市的地理空间就扩大了。摊大饼的单一大城市,开始向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相结合的城市群转化。这里面既有“区域城市化(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扩张)”,又有“城市区域化(葡萄串式的城市区域涌现)”。人的流动和迁徙,现在也开始出现一个新的趋势,就是高端人才的居住和工作地,不一定就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而往往会落户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叫都市圈里面的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宜居大城市城市化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