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制药产业结构中,创新药是企业发展的主题,而仿制药则是世界需求的主体。品种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药产业的布局,也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1]。根据国务院供给侧改革相关文件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实施了各项落实政策,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医药产业发展。2012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同时宣布开展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相关工作。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文件,要求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部分品种,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说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始快速推进。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中指出,应展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自2012年开始,国务院相继在《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多次提出和强化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进一步落实一致性评价的具体工作。对于企业来说,要真正做好一致性评价,有效提高仿制药质量,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总体而言,提高仿制药的质量是使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必要条件,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则是提高我国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1]。
1.1 医药产业发展的民生性作为民生产品,药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医药产品由于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特性。发达国家的药品研发往往以创新药为目标,但根据我国国情,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提供能够满足人民需求、质优价廉、风险小的药品[2]。
1.2 全球以仿制药为用药基础世界各国都是以仿制药为用药基础。以美国为例,美国一共有30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有能力做创新药的企业不到100家,其他大多数企业都生产仿制药。仿制药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达 95%,超过86%的处方药都是仿制药,降低了医药的开支。同时,企业申报的药物中有超过95%的为仿制药。对于日本来说,在1600家制药企业中,做创新药的企业仅有约50家,企业规模均较大,其余企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要业务[3]。在中国的5000多家中西医药生产企业中,只有几十家医药生产企业做创新药[4]。
1.3 医药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其重要,医药产业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①产业和商业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以逐步过渡到市场导向的环境中,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口药的国家谈判制度等;②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要求下,国内医药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同时,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许多药品价格供求失衡,导致价格过高形成短缺药品的情况,如鱼精蛋白的最高价格曾上涨到每支1000元。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展部分药品定点生产、招标生产等措施,但是企业的生产动力仍显不足,响应不够积极,投标者数量较少。部分企业由于生产临床急需药品,不能通过市场获得利润。
2.1 提高药品审评审批质量在仿制药的生产方面,我国早期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国产仿制药处方和生产工艺不够完善,并且在之前的仿制药在“仿标准”的情况下,导致第二家及之后批准的仿制药疗效与原研药相比都相去甚远;临床试验中操作不规范,数据造假导致统计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影响了仿制药质量。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助于切实提高药品质量,规范生产秩序和药品市场。
2.2 调整制药产业的结构通过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有助于调整制药产业结构。第一,政府牵头。医疗机构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在临床中优先使用,如果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同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三家,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则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这一措施将提高医药终端市场集中度水平,使优势企业更加强大,弱势企业则失去竞争力,甚至退出医药市场,从而对提高整个制药产业的集中度产生重大影响。第二,开展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这一政策,试点区域的企业可以进行委托生产,生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这一政策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产能,从而使医药产业链不断优化。第三,一致性评价政策将从根本上改善国内仿制药的生产现状。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药品质量,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制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促使产业不断升级,促进制药行业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型。
2.3 促进药品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医药产品出口额度在全球医药市场仅占 5.1%,国际竞争水平较低[5]。根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要求,如果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有获得上市资格的仿制药,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并且有海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批准上市后则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在中国境内于欧美及日本获准上市并通过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的药品,也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这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并进行海外输出的积极性。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进入海外制药市场。
一致性评价政策对制药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 影响范围广,企业涉及产品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国产药品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有17.1万个国产药品批准文号,包括10.8万个国产化学药品,近6万个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而其中有很大部分属于仿制药。在我国5029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化药制药企业有 4191家,化药制剂生产企业有3443家,63%的药品批准文号和68%以上的药品生产企业都与化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密切相关[5]。对于单个制药企业来说,即使是腰缠万贯的企业,拥有至少几百个文号,也绝非能一一投入。由于有些企业持有一部分“僵尸批号”,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时,会涉及到选择品种的问题[6],需要企业结合发展方向和市场状况做出审慎选择。
3.2 时间紧,完成压力大根据规定,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需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在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工作[7]。为抢占市场优势,企业会抢先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以期尽早通过,而大部分企业会同时启动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在诸多政策的促进下,我国近 6万个化药口服固体制剂文号基本会集中在2016年至2020年完成评价工作。其余的近4万个其他剂型品种也会在几年内依次结束一致性评价工作。
3.3 企业的资金压力目前,我国的一致性评价工作达到药学一致和医学一致,还要求必须全方位地开展对比研究[8]。多数药物都必须进行生物等效性(BE)研究,极少数药物除外。一些无法找到参照制剂的品种,则需要进行临床试验[9]。不论是进行药学一致性还是医学一致性评价都需要耗费庞大的资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化药药学研究平均一个品种需要 200万元,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平均一个品种需要300万元,一个品种的注册大约需要15万元,因此,每个文号平均花费多达500余万元[5]。药品一致性评价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资金成为了开发新产品发展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大难题。
3.4 更严峻的国内竞争环境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展开,企业的竞争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国内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后,将有诸多在原有体系不完善时侥幸存活的企业被淘汰,针对靠实力存活下来的产品和企业来说,产品变现也必须符合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一致性评价初期存在投资大、成本增加的问题,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后,企业的生产要求提高,随之的生产成本也将上升,缩小了利润空间,企业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严峻的考验。
4.1 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促进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若不进行一致性评价,企业最终可能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被市场淘汰。同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产业能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药品生产质量,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制药行业迈向国际化发展。因此,企业应重视一致性评价。
4.2 开展一致性评价应重视设计策略从企业的研发决策角度来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所拥有的批准文号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根据品种的重要程度和时间紧急程度,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品种,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
4.2.1 对大型企业的建议对于在资金方面有实力和研发实力都比较强的企业,可以对绝大部分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的1类和3类品种开展一致性评价。对于需要做BE试验或者临床试验的品种,则考虑优先选择市场容量大或者企业的拳头品种进行一致性评价,以有利于抢占市场;反之,则考虑进行战略性放弃的计划。从品种紧迫性角度考虑,应优先选择基本药物和拳头品种,再考虑选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性的品种进行一致性评价[10]。同时,对于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制剂,企业可以评估其出口的可行性,在开展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时,一方面申报一致性评价,另一方面进行制剂出口注册。此外,大企业也可以密切关注相关企业的海外并购整合情况,利用行业变革的时期,通过外延式并购,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4.2.2 对中小型企业的建议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选择企业的主要品种或者市场容量较大的品种进行一致性评价。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研发实力、一致性评价的难易程度以及费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投入产出比较高的品种。同时,小企业也可以抓住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机会,利用空余的生产线,为其他企业进行委托加工,以解决有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4.2.3 积极联合 CRO 公司开展试验对于大小企业来说,一致性评价的首要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争取在第一时间通过一致性评价,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其他的研发机构开展药学研究,积极联合CRO公司进行布局,与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临床机构进行合作,便于进行BE试验以及临床试验[11]。
4.3 缓解资金压力由于一致性评价的费用较高,企业需要缓解资金压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利于利润的增长。首先,控制生产成本。通过对不必要的成本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不仅可以减少费用支出,还能降低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则产生了成本优势。第二,转变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应探索合适的营销模式,从而减少营销成本,以便于企业的发展。最后,寻找资本支持。由于一致性评价,企业必然会放弃一部分产品,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进入交易市场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也相应地增加了投资机会和风险同步。将资本和专业化合理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在积极寻找资本支持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4.4 找准市场方向,避免产品同质化药品一致性评价后,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药品的质量提升后,怎样提高销售量,争取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品种调整,发展企业的“拳头”产品;同时,在营销方面进行品牌建设,突出产品特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可重点开发一系列的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企业的产品优势。
企业一般会对可能产生高额销量和利润的产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在一致性评价中,从自身内在因素分析,企业需要结合未来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同时考虑到新产品的上升空间与产品竞争激烈程度,从外部环境分析,企业需要考虑政策变化可能造成的价格和销量的下降,或存在潜在的有利条件,重新评估产品价值。企业要注意避免一些热点领域,避免出现过度申报、集中评价的情况,在后期,这会导致产品遭遇无序竞争,而发生快速贬值的风险,使得利润微薄。总的来说,申报太多的品种会因为没有优势而被市场淘汰。
4.5 培养和引进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人才,企业的长期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应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领导层和管理层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品种的产品质量,在生产、销售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对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实施,对于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应对,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行动,以保持自身的优势,在此政策的推动下,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刘昌孝.药品安全战略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策略[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21(10):1081-1087.
[2]宁静,葛广波,吴敬敬,等.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建议[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5):731-734.
[3]郑洁,陈玉文.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借鉴[J].中国药业,2014,23(18):6-7.
[4]郁庆华,谢冉行.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4,35(7):49-53.
[5]胡林峰,虞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业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8):1097-1101.
[6]余珊珊,张正付,李正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1):118-120,100.
[7]李勇,赵梦蕊,马爱霞,等.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药品短缺的影响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7(5):47-50.
[8]冯毅,朱波.关于我国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研究及建议[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19-26,41.
[9]陈泊颖,韩颜,徐为人,等.一致性评价产品目录在美国、日本和WHO的参比制剂概况[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5):693-710.
[10]田永亮,王迎利,马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统计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6,33(2):70-73.
[11]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政策解读[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6(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