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睿春
武汉大学《数学杂志》编辑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 430072
当前,为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我国鼓励创办英文期刊,并且给英文期刊提供诸多政策上的便利和经费上的扶持。相比英文科技期刊的欣欣向荣,中文科技期刊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人也试图去改变这样的局面。2016年,中国知网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下,发起大型翻译出版工程——中国精品学术期刊双语出版数据库(CNKI Journal Translation Project,JTP)。JTP工程首批精选100种科技类和社会科学类优秀中文学术期刊,致力于通过双语出版、双向交流和增强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科技前沿领域创新交流。JTP工程的开展吸引了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人的注意。
然而,国内大部分中文期刊的发表语种为中文,因此未能被国际知名检索机构收录,未能与国际知名出版商合作,未能加入JTP工程,在国际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影响力也不高。如何让这部分中文科技期刊走出困境,摆脱目前低迷的发展局面,进而提升其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这也是目前出版领域比较关注和重视的问题。现有的讨论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1)通过相关数据统计,逐年分析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并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1-3];(2)通过成功案例分析,介绍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4-6];(3)分析造成中文科技期刊困境的诸多原因,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7];(4)在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同时,加强其英文界面的建设或深度开发英文网站的潜能[8-9]。笔者在中国知网利用“双语出版”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所获文献不多,但是以“期刊国际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得到512条检索记录。文献[10]认为中英双语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方式之一;文献[11]讨论了语言国际化是期刊国际化十大特征之一;文献[12]探讨了中文期刊网站的英文界面对期刊国际化显示度的影响;文献[13]提出构建英文期刊的中文发布系统;文献[14]讨论了双语出版的3个发展阶段以及对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双语出版是指中文、英文2种语言的出版模式。它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和出版方式,消除了中文期刊在语言上的障碍,有利于提高中文期刊的显示度。在以上诸多讨论中,不难发现,双语出版的讨论蕴含在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探讨之中,并且不断趋于完善。文献[10-11]提出了双语出版模式的雏形——对期刊论文的检索要素,即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实现中、英文对照;文献[12-13]指出,不管是构建英文期刊的中文发布体系,还是深度开发中文期刊网站的英文界面,从而实现期刊论文图、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中、英对照,都是对双语出版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文献[14]直接将双语出版作为关键词,总结了双语出版的3个发展阶段,同时也说明了双语出版的发展趋于成熟。中国知网开展的JTP工程则是让双语出版模式落地,在大型数据库层面开展实践。但是JTP工程只选取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很小一部分作为代表,不具备普遍性和代表性。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能否在现有条件下自行开展双语出版?开展双语出版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具不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本文旨在回应上述问题,并为中文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选取《数学杂志》作为研究个案。《数学杂志》创刊于1981年,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湖北省数学学会、武汉数学学会主办,挂靠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目前,该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201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2015年之前杂志一直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来源期刊C刊,2015—2016年为CSCD来源期刊E刊,2016—2018年被踢出CSCD。2011—2015年《数学杂志》与中国知网签订了5年独家协议,合同到期予以解除。从创刊至今的37年,《数学杂志》在中文期刊发展最鼎盛的时期经历过自己的辉煌,目前也和大多数中文期刊一样,正遭遇发展的瓶颈,努力探寻解困之道。《数学杂志》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文科技期刊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作为一名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JTP工程借船出海。出海的船有了,但是船的容量有限,不是每一种想加入JTP工程的中文期刊都能如愿通过中国知网开展双语出版这艘船顺利出海。回归到中文科技期刊本身,大家对开展双语出版还有诸多的困惑和疑虑。笔者将对《数学杂志》在办刊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中文科技期刊在开展双语出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双语出版的翻译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这里的专业性一方面体现在英语的行文,另一方面体现在稿件所属的研究领域,只有将两者统一,双语出版的基本要求才能够达到。
从编辑部方面看,以笔者所在的《数学杂志》为例,编辑部有2名编辑,惯例上的人员配置中不包含论文翻译编辑,2名编辑负责从投稿到发行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因此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时间来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其次,虽然2名编辑都是数学专业毕业,但是数学学科中的专业分支繁多,2名编辑并不具备对所有研究方向的论文进行翻译的能力。最后,2名编辑的学习专业并不是英语,在英语行文方面不是双语出版的理想人选。
从作者方面看,中文科技期刊的定位不同,其作者群的学术层次也不同。有些作者愿意配合编辑部提供稿件的英文版,作者的英文行文能力很强,所提供的翻译作品可以达到双语出版的要求,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对于另一部分作者而言,他们虽然愿意提供翻译的论文,但是因为英文表达的能力有限,所提供的翻译不能达到双语出版的要求。此外,期刊所处的学术层次不同,期刊开展的双语出版并不能引起作者的强烈兴趣,作者觉得翻译所花的时间成本太高,不愿意提供翻译的论文。
从翻译中介方面看,将一篇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高级翻译的市场收费标准为480元/千字,由此可见,翻译费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开支,这一部分费用对于编辑部和作者都是很重的负担。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收入很固定,即版面费和发行费,这笔钱用于办刊使用,而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设施由所属单位提供。如果单位不给予支持,编辑部很难拿出这笔额外的经费作为翻译中介的酬劳。而作者除了要缴纳版面费以外,还要缴纳翻译费,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也会知难而退。
翻译作品的传播受限也是各个编辑部对双语出版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文科技期刊的数据库合作平台主要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手机在线浏览的合作平台为北京超星。这些数据库只面向国内发行,其客户群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等部门,并且这些数据库为商业公司,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只有购买了数据库使用权的单位,其工作人员才能够免费下载数据库平台上的文章,个人下载需要付费。这意味着即使中文科技期刊自行开展双语出版,目前的传播环境依然是面向国内的用户,并且不能绕开数据库自身的壁垒,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上有所改变。对于签订独家合作协议的科技期刊,受到协议的限制,其传播的范围更是狭小。
对于编辑部而言,因为翻译主体的不确定,传播渠道的固化,以及对未来双语出版前景的不自信,导致翻译作品的版权归属也成为开展双语出版的困难之一。文献[12]提出翻译作品的主体缺失而导致的翻译作品版权不清晰是深度开发中文期刊英文界面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许可范围内,演绎作品究竟以哪一种形式分别在合作的网络数据库、期刊自建网站上呈现,也是让中文科技期刊左右为难的问题之一。
面对中文科技期刊在开展双语出版中的诸多彷徨和摇摆不定,作为一名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践,尽力给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确定双语出版的翻译主体,首先分析中文科技期刊的语种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中文单本期刊,刊发的论文语种为中文,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为此类;第二类是中、英文混版的单本期刊,刊发的论文语种既有中文也有英文,例如《数学杂志》;第三类是中、英文内容不重复的2本期刊,英文期刊同国外知名数据库合作,英文期刊的稿源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要优于中文期刊,因此中文期刊的很多稿件都是由英文期刊推荐而来,最后翻译成中文发表,例如《数学物理学报》。
基于上述分析,首先可以确定双语出版的翻译主体应该为作者。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确立研究内容,最后撰写论文,只有作者最了解自己的研究内容,也只有作者最熟悉自己研究领域内英文行文的要求和专业术语。其次,由编辑部的责任编辑负责英文文章的润色,因为每一位编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积累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这一工作。最后,可以聘请相关领域英文表达能力强的研究人员协助对英文行文进行润色。
中文单本期刊开展双语出版要遵循作者自愿与编辑遴选优秀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尊重了作者最初创作的意图,又遵循开展双语出版的初心——将国内优秀论文用双语出版的模式展示给更多的人群,从而提升中文期刊的显示度和传播力。对于中、英文混版的单本期刊,以《数学杂志》为例,每期刊物中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文章为英文,对于另外三分之二的中文文章采用编辑遴选优秀论文的方式开展双语出版。同样,对于分别有中、英文2本期刊的编辑部,因为中文期刊中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文章是由英文期刊推荐过来,最初的投稿论文本身为英文论文,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这部分论文可以轻松开展双语出版;对于初投稿为中文的文章,以作者自愿翻译作品为原则,适时开展双语出版。
双语出版是否为困境中的中文科技期刊的灵丹妙药?只要开展双语出版就能够让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以及知名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开展双语出版是否可以直接造船出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回归开展双语出版的初心。开展双语出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于学术共同体,为各个层面、有各种需求的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作品内容呈现方式,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中文科技期刊从创刊之初的定位不同,受众人群不同,学术层次不同,导致最后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因此,每一种中文科技期刊在开展双语出版初期,与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的合作模式不会有质的改变,受众人群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但是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在不影响期刊正常运作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双语出版,为作品内容提供更多的呈现方式,通过期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期刊的显示度,从而打破传播渠道的限制,为期刊未来发展增加一种可能性,是困境中的中文科技期刊应该尝试的动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网站功能不断增强,双语出版的呈现方式和版权问题迎刃而解。目前,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都可以开展增强出版。所谓增强出版是指在出版学术论文的同时将论文的创作过程也予以出版,这里的创作过程包括实验过程、音频、视频、程序源代码、过程推演等,因此可以将论文的译文作为作品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进行增强出版,中、英文2个不同版本的论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双语出版可以提升文章的边际效用,一方面服务于英语学者,另一方面服务于汉语学者,这也是语言翻译在学术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从文章生产的角度看待文章发刊,还要从文章服务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进行分析。翻译作品版权的归属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参照著作署名的格式,在翻译作品内标明作者、译者、润色者的贡献和姓名。
针对国内各大数据库因利益问题所自设的壁垒,导致传播渠道不够畅通、传播范围有局限、受众的获取过程不够顺畅等问题,笔者提出如下3项建议。(1)中文科技期刊与数据库的合作协议应当尽可能简单,独家协议对中文科技期刊无疑是自缚手脚,所以只需签订普通协议即可,这样在期刊发展的过程中就可少些约束,多一些自由和自主。(2)要建设好中文期刊的门户网站、搭建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推介编辑部遴选的优秀论文或者知名作者的文章,通过期刊的官方网站与新媒体平台的无缝链接,引导受众进入网站进行深度阅读,深度查阅文献,从而提高论文的下载数量和引用率,要让受众在从数据库中获取文献受阻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建网站轻松获取他们需要的文献。(3)要深度开发期刊的官方网站,尤其要提高双语出版论文的显示度。例如《数学杂志》网站,目前在过刊浏览中可以提供作者投稿原文的PDF文档免费下载和HTML在线浏览,若开展双语出版,可以在网站上提供中、英文的PDF文档免费下载和中、英文的HTML在线浏览,而实现这一技术没有太大困难。同时在搭建中文网站的同时,更要注意英文网站的建设。目前很多公司开发的投稿审稿系统都包含中、英文2套系统,因此英文网站平台的搭建并不困难。通过加强英文网站内容的建设,给国外的受众提供一个了解中文科技期刊的窗口,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
中文科技期刊在开展双语出版的过程中,一方面反对仅仅在出版形式上追求双语出版,为迎合新的出版模式而忽视自身期刊的定位,不顾及作者意愿,不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要回到开展双语出版的初心,致力于学术传播的需要,致力于学术共同体的多层次需求,致力于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另一方面,中文科技期刊在现有条件下,适时开展双语出版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通过实践优化学术期刊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增加作品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术期刊的显示度。中文科技期刊的双语出版不能仅因为可能存在的形式化、内卷化而因噎废食,应当勇于探索、勇于反思,在建设方式方面多加讨论,进行观点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