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薇
经典是天上的星辰,照亮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前不久,在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七年知青生涯,总书记博览群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情有独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成为这部小说的忠实粉丝。
因为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习总书记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凝望大海,他的眼前浮现《老人与海》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惊心场面。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习总书记抽空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莫希托”——一种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的饮料。在味觉体验的同时,他的思绪仿佛也进入了海明威先生的那个年代,他分享了自己的海明威“情结”。
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说“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让我加深了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这一长串名字的背后,折射出了习总书记对名著经典的无比钟情。
记得年少时,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是在初中,故事生动感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是缘分,从学生时代到大学生村官,再到考取公务员,一路走来,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每每重温,都有新的感悟。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这位老人孤身出海捕鱼,84天一无所获。第85天,老人终于遇到一条大马林鱼,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捕获。返航途中老人遭鲨鱼袭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搏斗,老人拖回的大鱼仅剩骨架。“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并未失去信心,休整之后,打算再次出海。
笔者曾疑问,《老人与海》为何能受到习总书记的青睐,又有什么超凡魅力值得他多次推荐?总书记自己独到的理解是“老人的故事告诉世人一条真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不屈不挠的行动本身。”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作为当时年轻最小的知青,习总书记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窑洞里读书,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时时不忘为百姓谋福利。正是这些年轻时的磨砺,锻造了总书记百折不挠、刚毅坚卓的意志品格,铸造了他扎根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情怀。
在浙江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总书记也是不辞辛劳,走遍浙江的山山水水,足迹深深,殚精竭虑,聚焦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补齐短板,系统提出了“八八战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新篇章,亲手为浙江人民绘制了一幅“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这一切都源于他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
发改工作,关乎大局,心系民生,加班加点是常态。很多时候,当你10点钟加完班回家,发现对面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我们永远不知道最后一个离开的是谁。每一名发改干部都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着人生。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他们甚至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他们有为理想和事业拼搏的信念,有认真工作爱岗敬业的情怀,有团结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为党和人民做好本职工作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就像《老人与海》所揭示的,成与败,得与失,不在乎结果,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只要坚持付出,就扪心无愧。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修身慎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书。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我切身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尤其是阅读经典给人的激励与鼓舞。习总书记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读书励志的风范值得每一代青年人学习,并激励我们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踏实工作,不断进取,为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