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难道有魔力?

2018-02-07 00:44吴策力
看历史 2018年1期
关键词:杨洁六小龄童谋杀案

吴策力

去年11月初,经典悬疑影片《东方快车谋杀案》新版上线,然后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重映。紧跟着,日本经典电影《追捕》的翻拍版本上映……联想到射雕、三国、水浒、红楼、鹿鼎记、白娘子的一而再,再二三,恐怕还是忍不住要问:为何影视圈对翻拍和重映青睐有加?

谈翻拍,绕不开《宾虚》——这部路易斯·华莱士在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最早于1880年11月12日出版。此后,《宾虚》已经在1907年、1925年、1959年、2003年四次被搬上大银幕,并在2010年被改编成迷你电视剧,是好莱坞翻拍片的一大宠儿。2016年,该片又经历了第五次重拍。1960年那个版本的《宾虚》得到了11项奥斯卡大奖,这项纪录被电影《泰坦尼克》和《指环王:王者归来》追平,但至今没被超越。

大多数重拍之所以引起争议,因为以下悖论存在:人物的最终结局注定不能更改,从而只能在台词、枝节上增加“新因素”,应对代际更迭的观众品味。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故事基本内核设置精巧,如果改得来有新鲜感,就没办法传递原作。反之,传递原作就意味着复制、粘贴。

新版《追捕》杜丘的扮演者张涵予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满街都是剃着寸头、把风衣领子立起来的男子。当年,中国人非常喜欢这部片子,其中人物的发型、服装几乎都掀起了一股潮流。而这些,并不代表审美已经多元化的人们会像当年一样为这部电影着迷。

简单的翻拍,类似于在原有AB两地的铁路之外新修一条铁路,仅仅快了10分钟。但赞同翻拍的人说,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可实际上,时代的变化没有想象的那样大,比如如今引起争议的“孩子中心论”,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事情。19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回忆说,六龄童特别宠爱自己的儿子六小龄童,有一次看见他提着四个暖瓶往楼上走。杨洁问他,服务员没有给你们打水吗?六龄童说,给金莱(六小龄童)洗澡。每天两次。

美剧《泰若星球》为什么拍不下去?因为它只是换了个空间讲述老套。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的内在关键的逻辑可能是古老的,对于那些能触及到这一层次的观众来说,那其实也是“翻拍”。“你已足够聪明到可以看到全局,但尚未足够智慧看清楚细节”,这是美剧《西部世界》里的一句台词。究其剧本的深源,还是来自这一设想:假如创造了一个你可以为所欲为的社会空间,你将怎样?而处于只能逆来顺受的一方的,不管是机器人还是真人,又将怎样?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路西法效应:好人如何变成恶魔》一书中详尽描述了1971年他所做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SPE)。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遵纪守法的年轻人被随机分成三组:9名看守,9名犯人,6名候补。模拟监狱体现出了真正监狱中才会有的情形,然而为了防止更严重的问题发生,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终止了。看守们还不愿意这么结束,他们似乎很享受过去几天中的角色。

2001年,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导演了《死亡实验》;2008年,美國导演保罗·舒尔灵拍摄了《死亡实验》,都生动地再现了1971年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情形,对人性之恶做了个人演绎。这样翻拍的力度,也很像是君特·格拉斯的那句——我,变化了的我,每一年都要出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洁六小龄童谋杀案
Humanistic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杨洁书法作品
害怕
杨洁书法作品
山高人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