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新华书店 记忆 精神家园
看到新闻,新华书店今年80岁了。全中国第一家新华书店,80年前,从延安清凉山万佛洞最底层的一间石窟中诞生。
很多人都对新华书店有特殊记忆。人们都提到新华书店是老家的地标:每个城市中心,都有一家新华书店。沈阳人从前说我们去马路湾,通常是指去马路湾逛新华书店。不远处就是最繁华的太原街。重庆解放碑的新华书店有6层,很好认。大家约会,不管是不是去看书,都习惯说“我在新华书店等你”。
新华书店就是一个当时的精神游乐园。它在城市最繁华的位置,人流量很大,赶赴书店,像去参加某种集会。一踏进去,纸张的味道,一排排书架,统一的国营商店的装修风格加强了特殊感:逛书店是一件认真的事,是种值得期待,需要精神准备的活动。有人说,书是最早的VR。每打开一本书,你就掉进另一个世界。新华书店就是最早的VR体验中心,其中充满通往虚拟世界的入口。在互联网还没诞生的年代,新华书店提供了最丰富的通往世界的入口。它是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互联网。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第一次看《安娜·卡列尼娜》,新华书店把命运随机赠送给很多人。
同时出现在新华书店里的人,相互之间有最基本的信任。不少人都曾被父母寄存在书店,逛个大半天再回来找你。他们很放心。同时在艺术区看书的人,会觉得彼此是同类;如果你和陌生人在文学区寻找同一个作家,彼此很可能相视一笑。在新华书店人还很多的时期,逛书店时,你会时时处于这种微妙的社交氛围里。
这也是我说新华书店是精神游乐园的原因之一:你在公共空间,获得了隐秘、刺激的阅读体验。我们怀念新华书店时,是在怀念一整套生活方式,怀念还没有被过多打扰的专注。那时候,书店就是书店,没有咖啡厅,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创商品。抱一本书,一站就是一下午。时间“嗖”地过去,没有微信要回。那时人们干什么都比较单线条。去餐馆就是好好吃一顿,去喝酒就是好好聚,去公园就是玩。去新华书店就是看书,买书。不为喝咖啡,不为挑礼品,不为在“最美书店”拍照。
不可否认,属于新华书店最好的日子过去了。关于它,很多人能讲回忆。但讲不出现在了。许多地方的新华书店店面都在萎缩,这听起来有点沮丧。但我能确定的是,关于它的记忆,才是最宝贵的,不会萎缩的东西。我们总会记得第一次和广袤世界的某个角落产生精神连接的时刻。很多年前的那个下午,你从新华书店走出来,心中充满愉悦:那一刻你确信,自己成了不一样的人。
(摘自微信公众号“新世相”)
【素材分析】书店在一个社区、一座城市里扮演的是“公共空间”的角色。以前,新华书店不仅关联起拥有共同志趣的人,更是整个社会新思潮、新文化、新价值的集散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属于新华书店最好的日子过去了。新华书店渐渐成了人们的特殊记忆,成了一方抹之不去的精神家园。尽管这样,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永远是无止境的。
【速用名言】
1.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中国香港作家 董桥
2.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当代作家 路遥
(特約教师 孟凡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