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收红包居然是合法的

2018-02-07 00:21倪方六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期
关键词:丐帮行医医术

倪方六

【适用话题】继承传统 学习借鉴 医德与医术

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在中国古代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处理的?

好的医术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最根本措施。古人看病有个观点,叫“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用以表达“从医不过三代,不能给人看病”之意,就是强调临床经验对医生的重要性。但是,即使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医疗风险。为了尽量减少麻烦,古代医生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在行医时会“挑病人”,拒绝治不好、不好治的患者。《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认为“病有六不治”,即六种人不接诊,第一种人就是“骄恣不论于理”。这种病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最有可能成为“医闹”。这个观点,就是避免医患纠纷、自我保护的手段。

“预后”是古代医生自我保护的又一手段。说白了,预后就是“打预防针”,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让病人及其家属有心理准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古代这一行医行规也影响了现代医疗制度,现代医院通行的下“病危通知书”、签“手术同意书”的做法,就沿袭了古代“预后”的行规。

医生收受“红包”如今广受诟病,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古代,醫生收“红包”很正常,也不违法,如果收不到“红包”,倒极有可能是庸医。“红包”是古代医生的主要收入之一,给医生送“红包”也是古代患者求医的传统,即便皇家也不例外。当年唐高宗李治“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请来不少名医,都治不好。后来御医秦鸣鹤大胆采用“放血疗法”,一针下去,疗效立见。武则天亲自给秦鸣鹤送了一个大“红包”,即《大唐新语·谀佞》中记载的“躬负缯宝以遗之”。

在古代,医生多在家接诊或出诊。看病没有“统一价格表”,也不会明码标价,但有“潜规则”:对有钱的病人可以多收点,穷人则少收点,甚至免费。因为医术高低、名气大小决定了“红包”的多少,所以古代医生多会在业务上认真钻研,以赢得病人的青睐。

不把钱财看得太重,是古代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医生眼里只有钱而无患者,用孙思邈的话来说,“意在财物,不本性命”。在这样的行医初衷下,医患关系自然就变得紧张。

古代很多医患纠纷大多是“私了”,唐代开始流行通过法律来处理医患纠纷。《杂律》“医合药不如方”条规定:“诸医为人合药及题疏、针刺,误不如本方,杀人者,徒二年半。”疏议中还特别重申,即便“于人无伤,犹杖六十”。

明代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已出现了第三方仲裁、鉴定。《大明律》在处理医患纠纷时亮点不少,如违规的医生“不许行医”,此即现代所谓吊销执业医师资格证;处理事故时,“责令别医辨验”,这“别医”就是其他医生,相当于现代医疗事故的第三方鉴定。【素材分析】医患纠纷是一个热点话题,其实,医患矛盾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古人的智慧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要求医生通过研究实践丰富临床经验,医疗部门要求廉洁行医等措施古已有之。可见,继承优秀传统、合理借鉴学习也是改革应有之义。相信,随着国家医疗改革深入推进,医患关系定能得到彻底改善。(特约教师 马骋)

NEW视野

如今的乞丐,或是“个体经营”,或是“公司化”拉帮结伙,钻法律的漏洞或躲在道德不能完全监督的地方乞讨。

然而在古代,乞丐有自己的帮派——丐帮,号称天下第一大帮会,会员人数突破千万,分布于大江南北、关内关外,而且其会员所持有的官方及私人物业、投资的项目与资产数量成千上万。只要其不参与起义活动,朝廷就不采取取缔行动;丐帮聚伙打抱不平,举止介乎正邪之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丐帮行医医术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文化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谁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