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先学”、倡导“先学后教”,要求教师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要求。文章对“先学后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先学后教”实施的主要形式“自主辅导式”的主要途径,并对“自主辅导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粗浅的论述,与同仁们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自学辅导式;实施策略
一、 自学辅导模式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运用
“凡事预则立”,预习质量的高低,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为此,注重课前预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加强自主预习的辅导尤为重要。预习环节的辅导,主要体现在预习提纲的精心设计,以及预习内容的把握和预习方法的点拨。如《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前,对于预习提纲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构建知识结构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前,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个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的给出,让本章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让学生对章节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初步感知。同时,思维导图的给出,也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形成数学能力。
2. 明确学习目标
有效预习,首先应快速抓住章节的重点和目标。为此,预习提纲的设计上,应突出学习目标,有明确的目标,自学才有针对性。如对于《函数的概念》第一节的教学,在自学提纲的设计上,将学习目标设计为:(1)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要素;(2)能用区间表示数集;(3)能求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如此的学习目标的定位,让学生明确先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对预习学习情况反思的依据。
3. 知识导学
(1)函数的定义是;(2)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3)是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的值域;(4)如果函数g(x+2)=2x+3,则g(3)=。(5)如果f满足f(ab)=f(a)+f(b),且f(2)=p,f(3)=q,那么f(72)=。
……这些问题设计,基于学习目标中的概念,注重基礎概念,突出概念在运用,凸显“学以致用”。
二、 自学辅导模式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运用
课前思维导学,重在预习的指导,重在让学生自学先知,注重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堂则是“导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导学”的重心。课堂导学,一般是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设疑辅导—讨论和训练。情境是快速引出新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巧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如《函数的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由三个生活现象而引出函数的概念:(1)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2)随着CO2排放的增加,地球正在变暖;(3)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增长。
情境化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从这些情境中,在从初中数学的函数的概念——变量,而分析三个现象都阐述一个事实——世界时刻在变化。然后,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生动认识函数的性质。
三、 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关注
问题导学,是教师课堂“导学”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径,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思”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如《函数的概念》的教学,教师在情境导入后,设计情境化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要素。如设A和B是两个非空数集,f是两个集合的对应关系,使A中的数x在B中都有数y相对应,那么,f就可以被认为是A到B的一个,记作;其中x叫,y叫,x的取值范围是,y的取值范围是,x的值对应的y的值,叫。这个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并且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函数概念以及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问题的设计,有效指向教学的重点。再如《函数的表示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如先用图表显示某一天昼夜温差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情境中用什么表示时刻与温差的变化的?常见的函数关系除了列表法,还有哪些表示方法,是如何定义的?函数的图像法与列表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画出函数的图像?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为学生思考和探讨,推开一扇窗。再者,学习的练习环节的导学也很关键,此时的导学重方法的指导、思路的点拨。如《函数的表达法》教学时,让学生练习如下习题:f(x)=|x-1|的图像是。
教师的“导学”在这个环节,主要表现在解题方法的引导上,通过对练习的解析,为学生点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掌握技能和方法。
总之,自学指导式教学模式,与新课改完全吻合,符合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根本需要。教学中,教师应从学前、学中、学后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为会学、乐学、探究、创新的学习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尚志.试谈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式学案”的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2017(1).
[2]殷立本,缪雪松.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模式——兼谈自学辅导模式的超越[J].中学数学研究,2003(5).
作者简介:
许洪福,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