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注重一个‘多字,通过多辟渠道、多创造机会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智力。这主要是从思维活动的“量”方面考虑,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练出来的。除此之外,如果不充分考虑思维训练目标,不讲究方法技巧,那也不能很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能更科学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这就是说,还在引导思维活动的‘质方面多加重视。善于引导学生思维是教师促使学生能于思维、巧于思维的重要课题之一。这里,我谈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时效
一、 引导思维要目标准确,讲究实效
吕叔湘先生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称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也不称为技能。”思维训练,目的也是要练就正确,熟练的思维本领,以发展智力,好扩大学识,迁移运用。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按照教材的单元训练目标,包括思维能力训练目标,强化训练,多给学生以想、疑、说、议、辩、练等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思维能力的力度不足的现象,真正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弄清记叙的要素,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途径,还能训练感知、分析、比较、理解、综合、概括等能力,并迁移到作文上去。特别是分析事情起因,探求经过,寻知结果,有一定难度,很让学生动一番头脑。教学时,我让学生人人下“水”,独立完成本单元配置的练习题——分析“梦里寻师”和“刘胡兰就义”两节的记叙要素,又另选了“排除同学间小纠纷”等话段,再三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潜进“水”去,钻出“水”来,落实了单元训练的要求。不少地方还引导学生讨论,明辨是非。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住中心,并且缜密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还及时布置学生写叙事的作文和片段,把交代记叙要素的训练推向新的层级。
二、 引导思维要因材而异,适度而施
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智商的学生,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是地方还引导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因材而施。在程度较差的班级不能要求过高,在程度较好的班级不能放低要求。例如让学生练写字课、读后感、影评一类的文章,对程度一般的同学,只引导他们分析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能从其中某一方面抽出蕴含的生活启示、人生哲理,再联系所掌握的信息,加以论述就可以了。而程度较好的则要求从材料的不同方面找出几个启发,然后罗列出来加以比较,看看哪一点最能揭示材料的本质,或者哪一点最有真实意义,或者哪一点自己最有感触,最有把握写好……经过一番筛选,确定一个论点,再加以阐述发挥。这样区别对待,就使一般的同学能完成得了,程度好的同学能完成得好,有利于发展各自的才能。
训练的要求是随年龄的增大,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的。教师要考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适当的“加码”,让学生努力向更高的思维层级发展。例如,根据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才能,喜欢争强斗胜的心理特征,在他们学了立论、驳论知识后,我选了几个较浅易的是非观点,把同学组织为正反双方,组织几场辩论。双方都很踊跃,都很认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议论文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三、 引导思维要因文而异,适时而施
不同体裁的课文,思维训练的出发点和着落點是有其共性和个性的,就是不同体裁的不同类课文,其“个性”也有差异。训练不仅是重视其共性,更是根据其个性特征设计思维的目标,巧于诱发,善于引导。如不同体类的文章,其思想不同,概括的方法也不同;或运用多角度概括,或逐步简化概括,或综合概括等等,又如引发学生质疑:同是叙事写人《一件珍贵的衬衫》,只写周总理伟大革命实践中的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而《我的老师》却写了七件,这七件可不可以去掉几件更显简洁?又如小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去掉介绍“护官符”一节,妥当不妥当?抓住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质疑,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或倾向、逆向思考,剖析比较,揣摩理解作者选材的用意,谋篇布局的进心,以及故事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锻炼了思维,发展了思维。
此外,加强思维训练要与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螺旋提升。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归纳总结,能力则是知识的灵活表现,二者互为表里。如果没有掌握词汇、句式、修辞、各种表达手法,文体常识等知识,要进行思维、发展智力是办不到的,在教学中不能对知识的训练有丝毫的松懈,这一点我体会也是很深的。
教无定法,最关键的就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把语文当成“语文”来上,不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方法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才能保护学生身上的天性,这样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项艰巨的工程也就是越来越紧迫。我们要千方百计加速这一工程的建设。
作者简介:
游龙昌,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船场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