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亟待我们的开发和整理。文章就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让幼儿逐渐了解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并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幼儿区域活动;融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8-06
作者简介:曾丽琼(1974—),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习俗和衍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教育价值。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节日的风土人情,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节日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中被大众接受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对炎黄子孙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和意义。现将其归纳为三大特征:一是历史性。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于上古神话、历史典故当中,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是长期筛选、发展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二是民族性。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个性,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传承的不断发展成就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三是多样性。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丰富而多样,其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及仪式来表现特色。如春节期间南方多为贴门画、吃汤圆,北方则贴春联、剪纸画、吃饺子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仪式和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为此,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节日活动和日常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幼儿心智发育的启蒙式锻炼。其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健康发展。幼儿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和传统故事,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二是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心智发育。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创建环境,增加节日气氛,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制作装饰物、节日食物以及送给朋友、亲人的节日礼物等。在制作这些礼物和食品的过程当中,幼儿必然会接触到新的文化知识,了解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文化知识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智发育。三是有利于幼儿获得情感满足。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带有丰富的民族情感,幼儿通过节日的相互祝福、互送礼物、向爷爷奶奶等长辈问好等,得到感情的交互信息,其内心情感得到满足。
三、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传统节日中,了解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此,幼儿园应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1.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当中
幼儿区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并进行有机结合。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过程中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与习俗,当这些知识逐渐被内化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表现欲望。
(1)让幼儿了解、认知传统节日。集中教育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将传统节日与各不同领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感受和意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佳节——元宵节,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在语言领域的讲述活动中回顾已有的元宵节经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了解和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手工、表演等艺术活动,幼儿制作元宵灯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時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传统佳节的文化。
(2)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特色以及不同幼儿年龄的发展水平,开设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接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例如,清明节,教师可事先向幼儿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让幼儿产生初步的感知,随后幼儿跟随教师到英雄纪念碑向革命烈士敬花圈、游览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缅怀英雄先烈,从而萌发强烈的爱国情感;端午节,教师可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观看屈原的纪录片、龙舟比赛,包粽子等,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意义,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九九重阳节,通过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到敬老院给老爷爷、老奶奶端茶倒水,帮老人扫地等,表达对老人们的关爱,真正做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这不仅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关怀,也能让幼儿得到“尊老爱幼”美德的熏陶。
2.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
(1)创设宽松、自由的节日氛围。环境是幼儿观察、学习、感知和体验的场所,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创设有传统节日文化因素的环境,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例如,春节,幼儿园的整个楼梯墙面可创设成“中华传统节日之春节篇”,挂红灯笼、鞭炮,贴春联、窗花;展示各地春节的热闹景象的图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一踏进幼儿园便能感受到春节浓烈的节日气息,了解创建的不同习俗与文化;端午节,园内可设立专门的工作坊,投放粽叶、糯米、花生、彩绳等,让幼儿体会包粽子、结蛋袋的乐趣;中秋节,收集印模、面粉、糯米粉,让幼儿动手搓汤圆、做月饼。在操场上开辟一条美食街,集结家长、教师等人的力量,提供不同传统节日的各种特色美食,让幼儿通过品尝美食,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与文化,让幼儿体验节日的浓厚氛围。
(2)班级投放适当的节日材料。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班级的各个角落,创设不同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不同节日的情境中,在与环境的融合中传递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美,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同的幼儿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速度,创设的环境应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并投放适合该年龄段的材料。例如,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大班段的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强,在美工区投放图片、彩纸、绳、颜料和画笔等材料,供幼儿画灯笼、设计花灯、制作灯笼、猜灯谜;在音乐区和表演区布置锣鼓、彩旗、龙灯、自制高跷、《喜洋洋》音乐等,供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地与同伴一起表演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闹元宵的欢庆场面,感受节日气氛,体验闹元宵的快乐;中班段的幼儿可利用家园合作,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与民俗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小报带入活动室,并将一些自制花灯布置在活动室中,还可带些糯米粉、肉馅等材料以及电磁炉、锅、盘子等用具,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节日气氛,参与民俗活动;对于小班段的幼儿教师便可将不同花样的灯笼、纸笔、颜料投放于美工区,让幼儿通过欣赏、绘画来感知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感受闹元宵的快乐。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深厚,教师应积极创造节日活动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并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们在对节日逐渐了解的情况下,产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吴晓兰.幼儿园该如何开展节日活动[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4(1).
[2]高颖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