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日益重要,不容忽视。根据课程内容,我们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求知欲;探究;发散思维
《科学》这门课程以前是小学三年级开始,而根据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2年级也要开设科学课,可见科学课将成为小学阶段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的重点科目,不容忽视。《科学》涵盖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学习并掌握科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看来,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时的作用不容小觑。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在传授知识时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而应当根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经历寻求知识获取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时不能只注重结果,还必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科学活动中。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要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小学生一旦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了解它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要精心設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六年级上册《变色龙》教学时,以魔术的形式呈现,用喷壶一喷,花瓣和叶子就分别变成不同颜色了,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围绕教材内容,集中精力学习并掌握相关内容。
二、 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自己经历了的就会留下深刻影响,就能体会成功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当然,在选择学生体验时,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从身边的环境,熟悉的事物开始。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获得知识并不遥远。如《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常见的材料》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在我们熟悉的教室里、校园里有目的地寻找,通过观察、调查增长见识。特别是实验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交流,在不断探究中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科学是开放性的,当学生在操作中有不同做法和不同发现时我们作为学习引导者,应正确对待,并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着手,学会创新。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能源》一课制作小水轮中,有自己动手制作的,也有实验器材中提供的。在器材中叶子的卡槽是六边形的,所以学生在组装水轮时方法很多:叶子之间有平行的,有朝一个方向倾斜的,有叶子乱七八糟的对着的等。我课前根本没有预料到,当这一现象出现时,我并没有干涉,而是让学生自己摸索,以及学生之间比较,看看哪一种组装方法更好一些。学生们纷纷绞尽脑汁创新小水轮,不用说也会明白,思维是无边界的,效果是明显的。
四、 学以致用,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用学到的知识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加以解释,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水》时,关于毛细现象生活中有哪些;露珠能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是怎么回事等。常见雨、露、霜、雪、冰等怎样形成的。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学生就会想办法弄明白,这样结合生活就能加深理解,更能牢固掌握。
五、 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现象、过程在身边无法直接展示,为了能把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就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把图像、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融入科学教学中,能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如在《种子发芽》《人生之旅》的教学时,就可以用动画把发芽和成长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于眼前。
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不断把握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教材实际,密切联系生活不断创新教学活动,我们的科学教学水平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陈朝轩,一级教师,四川省广安市,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