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在牛津,泛舟(Punting)是很多学生都钟爱的活动。周末,学生会五六个人租下一条长船,泛舟切尔维河。学生们或坐或躺船上,船头一人撑起长长的船杆,或让船顺切尔维河漂去。懒懒地躺在船上,看着满满的河水轻拂着岸边低垂的树叶,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掠过彩虹桥,进入弯曲的河道,前方古木参天,左边是原生态的荒野,右边不远处草坪那边是基督学院典雅的塔楼群。世界著名的古典童话《爱丽丝奇景历险记》就是这所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带着院长的女儿泛舟河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被创作出来的。
1856年初春的一个傍晚,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年轻教师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后取笔名刘易斯·卡罗尔)去拜访新来的院长里德尔。在西沉夕阳的逆光中,他撞见了院长家的三个女儿,7岁的依娜,2岁的伊迪丝和4岁的爱丽丝。三个小女孩宛如刚从蜜糖罐里捞起的小人,又仿佛是才从祭坛画里抱下来的小天使。那一刻,卡罗尔被深深地吸引了。自那以后,卡罗尔就常带着她们在切尔维河上泛舟。
从院长家的后花园走出,穿过基督学院的草地,这里从中世纪以来就没有耕种过,生长着各种植物,如珍珠菜、斗蓬草、虞美人等等,还有各种昆虫、野兔和松鼠生活于此。切尔维河畔的沿河小道长满参天的梧桐树。溯流而上,经过一个岛,左边是一个宛如微缩大千世界的植物园。穿过莫德林桥,可以看到草地上跳跃的梅花鹿;再往上,临近大学公园,河流分叉,前方一两个小岛植被繁茂,大树蔽日,枝干横卧;河岸后面是辽阔的马斯顿荒野;划过公园,就接近钱钟书20世纪30年代留学居住过的诺汉姆街后面,河在树叢和荒野间伸展向天边。
在奇异的自然世界里穿行,卡罗尔应女孩们的请求,开始讲一些离奇的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讲以她们熟悉的动物世界为主角的神奇故事更好的了呢。这一讲就是五六年,直到一次途中遇雨,刘易斯带着三个女孩在岸边一座小木屋里避雨,爱丽丝请求卡罗尔把故事写下来。就这样它们最终发展成为一本构思奇异的作品《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书在1865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的童话故事,至今已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重版300多次,流传的广度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著作。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跌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动植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卡罗尔要在《爱丽丝奇景历险记》中表达什么主题,他和爱丽丝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至今已经有太多的诠释。故事里,卡罗尔表达了一种恐惧,爱丽丝会被一个影子、一个复制品所替代;而爱丽丝也在故事里对毛毛虫抱怨:“早上醒来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我变了好多次,现在我也不确定我到底是谁。”故事的尾声,爱丽丝从梦中醒来,然后从河岸边蹦跳着回家,她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故事的结局所包含的寓意深刻而丰富,不同的人的解读会差异很大。然而对于构思这个故事情节的卡罗尔来说,其中的一个含义也许是他想要表达的——我们只有在工作辛劳之余,在闲暇中,在追求闲情逸致中,我们才发现了自我和真正的诉求。据说马克思提出“异化”理论,也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卡罗尔攻读数学,但他从小就对音乐和文学有浓厚兴趣,是这三个天使一般的小女孩激发了他性情深处的爱好,并且使他得以发挥自己书写童话的天赋。小女孩就是他的“缪斯”——奥林匹斯山上专司文学和诗歌的女神,据说谁受到这位女神的眷顾,谁就会戴上诗人的桂冠。
卡罗尔是以独身为条件而留在牛津大学教书的,他从而把自己献给了科学(数学)和信仰。在基督教的绘画中,小天使常依偎在圣母膝旁,或飞翔在基督头顶。在卡罗尔年轻的生命中,爱丽丝三姊妹就是这些小天使。
河流孕育了文明,养育了城市,旖旎的风光也陶冶人性,激发灵感。在牛津是切尔维河, 它从东北淌过大学公园,在城南基督学院和泰晤士河相遇,再往南从伦敦入海。在剑桥就是徐志摩诗中所提到的康河。泛舟代表了一种闲适。闲暇使人有时间思索为生计而操劳之外的追求和爱好,天才们甚至还会因泛舟而激发起创作的激情。
诗人徐志摩曾泛舟剑桥的康河,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他后来回忆说:“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撑一支长篙”,顺康河在大千世界间流淌。那一湾清水仿佛隔开了尘世的喧哗和烦恼,使他得以回归自我。诗人拜伦也曾回忆说:在康河游泳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如今,在切尔维河泛舟;在康河乘船,沿着徐志摩的轨迹,淌过“叹息桥”,穿越“数学家桥”,看康河的柔波,品剑桥的诗情画意,已经成为许多文学青年的朝圣梦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