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碧琛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南京 210000)
为了顺应金融市场上知识内容的更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高校近年来就《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掀起了一阵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风潮,但是对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却鲜有涉及。笔者认为就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些调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的方向,高校课程可以从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更合理的规划,不应继续局限在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闭卷考试形式。
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我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鉴于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投资理财,远比只在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更加重要。所以本门课期末考核方式更需要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靠拢,改革后所涉及的课程分析报告形式,可以让学生结合《证券投资学》课堂学过的内容,通过自身实际投资的经验,学以致用,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的目的。
基于以上考虑,大三、大四的《证券投资学》期末考核方式笔试部分可以改为课程分析报告+客观题考试的模式,取代以前的完全闭卷形式。通过课程分析报告展示学生本学期实际投资情况,既能在实际操作中验证课堂所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毕业后投身于金融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实际操作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就业应聘时有更多优势。
为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应当压缩教师讲课时间,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交流分享一周投资经历和本周财经新闻,包括投资结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还有近期财经新闻中报道的哪些事项对自己的投资有影响。不只是单纯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点,而是通过结合财经新闻,联系学生的投资操作,让课堂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实用性更高,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压缩,并不是采取放弃某些知识点不讲,而是可以把《证券投资学》与其他课程重合的知识点省略不讲,一是节省复习时间,不会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再重复而感到无趣;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投资经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参与度;三是符合《证券投资学》的学习需求,这是一门需要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实际投资操作和关注财经新闻会给学生带来除了掌握知识之外的更多好处。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可以留给学生用来分享本周投资经历和探讨实际投资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目前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使用投影仪和黑板的结合,但是鉴于本门课程操作性强的需求和考核方式的改变,需要课堂上使用学生的手机。一是因为现在手机软件和网络的发达,学生可随时在手机客户端进行投资的操作,那么课堂上的经验分享,可以通过手机直观地显示出来;二是课堂上出于教学方面的需求使用手机,可以削减学生课堂用手机打游戏、聊天、看电视的可能性,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热情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来。
平时分部分增加课堂回答问题、分享新闻和小组作业评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踊跃发言,增加学生对金融新闻的关注度,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笔试部分采用课程分析报告+客观题的考核方式,一是可以避免只用分数衡量学生;二是可以对学生实际操作和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考查。用考点贴近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范围的客观题检测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或巩固这部分基础知识,用课程分析报告的形式体现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投资成果。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之前期末考核的方式一直都是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由出勤率和课后作业的得分组成,期末成绩占70%,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注重检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鉴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特性,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太适合为学生未来找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根据所设定的新的《证券投资学》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学生的平时成绩部分由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作业和课后作业四部分组成。出勤率的考核仍然保留,但比重相对下降。新增课堂回答问题部分,以加平时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多回答问题,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回课堂。新增小组作业部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分工合作,协力完成作业,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课后作业部分同出勤率的考核一样,分数占比适当下调。
期末成绩部分也由原来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改为两部分:客观题和课程分析报告。客观题部分占比40%,只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三种类型,这一部分的考试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检测学生的掌握度如何。课程分析报告则是要求学生们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对某一种金融工具进行研究,写出一篇分析报告,以此来检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运用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最终用于计算学生成绩考核的公式为:总评成绩=平时分×30%+(客观题+课程分析报告)×70%。为了便于管理,平时分的计算做了相应调整。平时分以100为满分,分为10项,每项10分,得出个人10项平时分后,加总再乘30%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中的平时分。考试部分也做了相应调整,也以100分满分来计算,其中客观题40分,课程分析报告60分,总共占总评成绩的70%。
关于平时分10项是这样划分的,出勤率占3次,课堂回答问题算1次,作业为6次,总计10项,每项10分,共100分。考核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回答问题和作业两个部分。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走神,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是促进了学生的这种行为,但是自从在平时分中增加了课堂回答问题这个部分,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并且越到学期的后半段,经常会出现抢答的情况。首先,这个环节使学生有了参与课堂的感觉,在某些重要知识点讲完之后会配有几个练习题,并且每一章讲完之后都配有一定的练习题,讲练结合,有助于学生及时判断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其次,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不正确的时候,会请其他同学给出不同答案,并由双方互辩解释原因,老师最终总结。这样一来,一是可以使学生们对此类问题加深印象,记住正确答案;二是由其他学生给出不同回答,而不由老师指出错误,会避免伤到学生自尊,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得学生以后会在课堂上更加大胆的发言。最后一点是对学生诱之以利,以加平时分为利,吸引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答题,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实践三个学期后明显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们课上不再沉默不答题,并且到后半个学期,学生由于已经熟悉这种模式,习惯这种自由发表见解、可以相互辩论的氛围,每节课堂都会出现抢答现象,课后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
作业部分共计6项,包括小组作业和课后作业。这部分作业内容灵活度很大,由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为《证券投资学》的前导课程,部分内容是以前学过的,如公司制、会员制证券交易所特征,股票、债券和基金的比较等知识点,课堂上应该讲解,但是学生们学过,就不用讲得很详细,可是有部分同学已经忘记了学过的内容,那么这部分,就可以以小组作业的形式由一组同学课后准备,在课堂上以PPT或板书的形式讲给其他同学。另外,小组作业的内容也可能是围绕一些当下金融热点问题,如这学期的一次小组作业是关于中美贸易战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使这些同学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关注当前的金融新闻,锻炼他们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和演讲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种上课方式形式新颖、演讲内容比较具有吸引力,也会使得学生的目光集中于课堂并且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当中有1项计分是关于分享新闻和理财心得。要求学生每次课的前十分钟都分享一个与金融相关的新闻的理解,或者是最近投资的心得或遇到的不解。这部分作业目的在于使得学生必须关注金融相关新闻,了解当前经济状况,对学生的投资也非常有益,并且除了分享新闻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课堂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增加专业素养。在理财部分,由于学生们选择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会分享不同金融工具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经常能够在课堂上组织起小型讨论,学生们的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都增强了,也能了解更多知识,同时理财方面有盈利的同学的分享可以帮助另外一些同学转亏为盈[1]。其他五项课后作业也都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总结,而是会多出一些开放性话题,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分析课堂外的内容上。经过两学期的观察,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在一个学期当中有了明显提升。
客观题考试部分由于只占笔试的40分,所以考试时间也缩减到1小时,考试内容多是书上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时,结合证券从业资格证的考点出题,大三、大四很多学生都在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这部分也能帮助学生为未来找工作做准备。客观题部分的平均分比往年考试有显著提高,证券从业资格证一次性科目通过率也明显上升。
主观部分是占笔试部分60分的课程分析报告。在每学期期初,会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学生理财情况,期中对金融专业大三学生进行统计,350人当中,实际投资过股票的有8人,投资黄金的仅2人,买过定期理财产品的仅4人,其余90%左右同学会把前存在余额宝或者微信理财通,买保险的仅2人,购买过基金的同学有20位左右,仍有6位同学只使用现金,毫无投资理财概念。每学期第一节课会对学生普及常见的理财工具,随着理财产品和途径的增多,学生们理财也越来越方便。
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根据问卷调查和课程分析报告结果统计,50%左右的学生投资股票或模拟炒股,20%的学生投资黄金,购买定期理财的增加至30%,30%的学生使用微信理财通,全部学生都投资于基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对理财的意识提高了很多,课余时间讨论游戏、八卦的人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互相讨论各自理财之道,课堂上也能感觉到学生们的专注度提高很多。
总之,在实施以上改革方案两学期后,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高涨,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愿意分享心得体会,更多的同学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结合到课外实践,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汲取更多知识,成为更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