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浙江亲自擘画实施“八八战略”时,就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最近,又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追求,为新时代长三角合作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嘉善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地和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要紧紧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任务和全省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嘉善在区位条件、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强化“一盘棋”布局,打破“一亩三分地”行政藩篱,加快推进平台共建、产业共融、交通互联、机制畅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上海科创资源密集优势,结合两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战略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主体协同,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竞争格局中努力跻身第一方阵。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沪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撑。一是加快推进沪嘉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依托上海虹桥商务区强大的功能、资源、服务和平台优势,加快推进沪嘉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作为嘉善“双招双引”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人才新政”“科技新政”等系列政策导向效应,最大限度吸引来自上海的高端项目、高端商业、高端人才。二是联动打造嘉善科技新城。紧紧围绕G60科创走廊建设,整合县内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引育高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团队和科研中心,着力打造成为上海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三是协同共建环淀山湖创新中心。在沪嘉边界的环淀山湖区域,谋划建设一个新的战略性、枢纽性平台,紧盯主导和影响未来发展的新技术、新经济,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新动能培育,努力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增长极。四是完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成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打造“产学研用”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推动大平台建设,打造沪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坚实支撑。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规划建设一批集聚高新技术、高端要素的载体,打造一批富有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的特色小镇,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二是加快规划建设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对标苏州工业园、张江科技城,重点整合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庄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布局重大工业平台,积极承接上海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外溢,努力成为更高质量一体化产城融合的典范。三是全力打造合作共建园区。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等园区的对接合作,以产城融合的理念在本地打造合作共建园区,努力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市外产能基地和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建设。抢抓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G60科创走廊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上海人才创业园,加强与上海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学城等科研基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产业化。
积极推动沪善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沪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建设万亩平台发展千亿级产业。加快推进嘉善“万亩千亿”平台建设,以万亩平台为依托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和培育有份量的大企业大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一批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二是联合开展产业项目攻关。聚焦区域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公共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需求,联合开展合作项目。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鼓励支持设立一批跨区域合作重大合作项目,共同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同时,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在线和投融资“四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并探索嵌入上海网上信息技术交易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全面推进沪善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围绕“为上海核心功能提供延伸支撑”的导向,聚焦上海需重点发展的金融服务、航运服务、贸易服务、高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等核心功能,充分依托嘉善在服务业基础设施、特色集群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对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支撑;围绕“为上海全球城市区域功能提供供给”的导向,依托嘉善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引进对经济具有强大拉动作用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高端优质项目,实现产业错位发展,为上海全球城市提供基础功能供给。
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契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有力支撑沪善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
全面提升省际公路运输能力。一是重点推进“1+1+3”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启动沪杭高速大云出口西移、320国道(嘉善段)提升改造以及丁凝公路改建拓宽、平黎公路嘉善段改(扩)建、丁栅至新埭(疏港)公路改建等工程,加快形成沪善干线公路网络。二是着力推进省界断头路建设。滚动梳理打通省界断头路年度清单,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主体,重点推进列入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项目计划的姚杨公路建设,加快规划研究,力争早日打通。同时,积极探索跨省毗邻地区共同推动农村道路的互联互通。三是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构建毗邻地区大公交,全面实现区域无障碍通行和城内重要节点“零距离”换乘。同时,加快建设区域共享汽车网络,探索公共租赁汽车的一体化运营,实现嘉善与上海之间任意借还。
加快布局建设多层次、高密度轨道交通网络。一是加快实现与上海地铁的无缝对接。研究开通与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点对点”对接的班车专线,争取在松江新城站附近设立包车临时停靠点;调整往来上海高铁班次,争取协调铁路部门,调整现有高铁运行图,适当增加早晚高峰时段停靠列车班次,相应增加虹桥站下行列车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嘉善南站停靠班次。二是研究开通上海至嘉善的市郊列车。重点推进利用既有线路能力,研究嘉善火车站东移枫南小镇与枫泾镇共建新站,争取增开的沪杭铁路通勤列车停靠。三是密切关注跨区域铁路规划建设。紧盯通苏嘉铁路规划建设布局的最新动态,积极向上争取通苏嘉高铁在嘉善县设站,着力提升嘉善县在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持续推进沪善港航协同发展。在水运上,以省重点工程丁诸线航道整治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发展内河水运复兴、接轨上海海河联运计划。加快打造通达长三角的通用航空设施。在航空上,利用嘉善作为二类机场的优势,紧盯上海修建第三机场的布局动态,抢抓嘉兴市修建机场的机遇,深入研究、加强对接,寻求合作机会。在配套上,加快发展通用航空项目,重点发展公(商)务飞行、通勤飞行、旅游飞行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用航空飞行培训、飞行器租赁和飞行器维修维护等产业。
准确把握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形成与上海无差别的政务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力争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
推进规划政策无缝衔接,共同优化政务环境。一是谋划设立沪善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沪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推进路径、目标定位、主导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二是加快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区域重大改革成果清单,推动区域改革联动,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变、转变贸易方式、深化金融创新、扩大投资开放等方面,率先与上海政策接轨,增强企业和民众获得感。三是强化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在建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省市县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等方面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驻沪联络部在政府间合作交流、收集信息、联络服务、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
深化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共同优化公共环境。一是加快推动“一卡通”一体化进程。以共享经济的理念推进高度同城化,加快区域城市管理制度和标准的一体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为支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快推进沪善在公共交通、旅游、跨省(市)医疗直接结算等民生领域的“一卡通”服务。二是加快教育领域对接。开展与上海教育的全方位、深层次、长效化的对接合作,借鉴嘉兴市教育接轨做法,派员常驻上海,沟通协调推动接轨上海教育项目深入长期开展;加强与在沪部属高校附属高中的深度交流合作,推动在嘉善合作办学,提高嘉善学校办学质量;深化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嘉善中职学校与上海高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3+2”)、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3+4”)的应用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三是加快医疗领域对接。围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嘉善县与上海在医疗领域的互联协作与资源共享,扩充医疗专家资源库,积极引进上海大型医院来善设立分院,或者探索县一院由知名上海三甲医院全面托管,并通过完善医务人员“走出去”、医疗专家“请进来”制度,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