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方赟
信用是一种文化现象,这决定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信”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左传》中的“信,国之宝也”,《论语·为政》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无不闪烁着信用发展的理性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信用主题做过不少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笔者以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围绕新形势新问题,重点把握好三个维度。
其一,信用是一个历史范畴,这决定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紧扣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历史的维度看,信用的产生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作为基础和条件的,这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信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以补齐民生、经济、生态文明和司法等领域突出短板和问题作为重要突破口,如健全符合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等,构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环境。
其二,信用是一种经济活动,这决定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趋势,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从信用自身的演变过程看,信用的发展经历了信用的道德化阶段、信用的商业化阶段与信用的证券化阶段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信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信用历史的发展规律已经表明,在信用发展的高级阶段,商业信用是信贷信用的基础,没有商业交易的信用保障,信贷信用是无法实现的,社会信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转向更高阶段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趋势,加快商务诚信建设,聚焦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投标、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会展、广告及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和制度环境,为防控金融风险、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信用支持。
其三,信用是一种文化现象,这决定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我国诚信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均从制度层面指明了诚信文化建设的新方向、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一方面,大力普及诚信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形成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社会成员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树立诚信典型、深入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崇尚从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让诚信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