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晓丹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企业是市场环境的主体,企业竞争环境反映了市场的活跃程度,随着冷战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改革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只有通过管理模式上的调整,才能有效吸纳人才,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促进管理体制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正确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在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基础上,形成对企业管理的全新认识,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理念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各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大中型企业首次以市场运作的主体形式登上历史舞台,而工业企业中,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冗杂而多余的动作和项目,严重制约了工厂运作的效率,这时便出现了管理层,通过专业的动作纠正和先进而标准的操作方法来培训员工,这种技术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而随着二战后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张,各种跨国企业成为贸易往来的主体,在庞大的企业结构内如何有效管理员工岗位职能,成为新的管理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粗放化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基于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产生的科学化管理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科学化管理,秉承着“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标准,在企业运营和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加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从而使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像精确的元件一样进入标准化的工作状态,从而显著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这时以美国为首的以一体化信息产业牵头引领的经济结构转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世界进入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以及客观上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中小企业如果能在市场窗口期把握机遇,则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高速发展,大型企业即便保持着巨大的体量和竞争力,也可能因为决策失误而丢失市场。而企业决策,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环境的分析及企业发展情况而制订的,其精确性和敏感度依赖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技术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企业纷纷面临产业模式的转型,如何有效吸纳和利用人才,则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业务水平决定,因此,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文化和结构的科学性,从而对经营发展造成连锁反应,决定着企业发展的上限。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和正确渠道,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2]。
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盈利,而控制成本是企业盈利的重要保障,企业成本的控制包括供应链管理的控制、市场运营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成本控制,由于部门企业将成本的控制过多集中于物资采购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的控制,在市场维护和内控管理方面疏于重视,导致内控管理粗放化,不能有效发挥各级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潜力和有效职能,导致企业运营的综合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延伸。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不仅在供应链管理阶段能够有效规范材料的引进、运输调配,还能在生产及市场运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总成本,使品牌价值得到最大化[3]。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竞争终究要归结到人才竞争中,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吸纳外界人才,使员工保持高昂的斗志,唤醒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工作氛围将会得到良好提升,能够有效规范各个岗位的职能范围,保障绩效与劳动付出的平衡,为员工制订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4]。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事实上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化管理的主要形式,如果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组织过程中,将精细化管理贯彻始终,则对于突破粗放化管理对企业的束缚,提升企业效益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精细化管理体制下,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效益都将得到规范,进而帮助企业细化资源分配,突破市场价值,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统一落实精细化管理细则,解放了冗杂的生产力,避免了责任推诿现象,有效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帮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向心力,构建成熟的产业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生产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由于岗位责任的细化,使各员工和部门都将控制成本和扩大产出作为发展目标,进而有效推动了企业创新力。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在企业内部构建一只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层要在掌握必要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接受科学化管理相关信息的培训,并在实践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订出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为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企业应当和高校间加强合作,与其建立互利互信的合作管理,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和实践渠道,高校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管理人才。此外,要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配合,除了制订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员工岗位编制标准,在企业管理人员之间也要保障沟通和团队默契,构建出具有凝聚力和向心性的管理团队[5]。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落实精细化管理,就要在企业内部构建鼓励创新,尊重个性的工作氛围,企业的内部创新可以是技术与工艺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管理方法上的创新。通过将科学化管理理念与企业结构组成形式相结合,积极推动员工精进技术研发与高效工作模式的创新,精细化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才能保障员工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专注在工作创新上。
绩效激励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渠道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及综合管理水平重要方式。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薪资是员工来企业上班的直接需求,因此以薪资作为调节员工劳动的主要杠杆,是相对科学可行的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调节激励制度的弹性,将绩效奖励制度的优势尽可能放大。以多劳多得为基本原则,对劳动成果出众的员工予以奖金激励,特别优秀的员工予以升职加薪和岗位上的调节,对工作质量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适度的惩戒和薪资调节,使员工能够从经济角度保障岗位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是市场运转的主体,意味着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和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中落实精细化管理,也应当做好市场开发与对接,紧跟国际主流趋势,找准市场定位,进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管理方案应当具备目的性和系统性,结合自身企业发展规模和中长期企业规划方案,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在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内,树立内部的企业文化观,进而提升企业综合向心力,集中优势资源对企业进行管理,有效扩充企业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为企业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企业竞争而言,市场份额的竞争终将回归到企业管理模式的竞争中,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和综合竞争力,而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就是运用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创新的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望本文研究内容能得到相关企业及管理人员的重视,坚持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粗放化管理结构升级,使健康、稳定的运营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