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2018-02-07 15:54刘晓峰雷晓萍
中国工程咨询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宁夏现代农业

文/刘晓峰 雷晓萍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指出“宁夏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有名;是我国的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五个之乡”),要倍加珍惜、发挥优势,不断提高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大体系)。” 这既是对宁夏资源禀赋和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为宁夏今后发展现代农业指出了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又明确了具体抓手、实现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战略的意见》中再度提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因此,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之根本。

一、宁夏农业发展的形势

近年来,宁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17年,全区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粮食实现“十四连丰”,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五年年均增长9.6%,达到10738元,收入增幅较高;特色优势农产品从“宁夏大米”到“五个之乡”获得广泛认可,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宁字号”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显著提高,品牌效应越来越好;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改革推进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和装备投入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进一步加强,发展后劲较足、成绩突出。但随着农业产业升级、资源环境、产品效益、农民增收、财政支出、对外开放以及国际竞争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这“两块板”的双向挤压,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在这种形势下,宁夏必须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宁夏的农业特色产业和比较优势,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使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是要调优产业结构。根据宁夏的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农业发展模式和水平,以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大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和示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尤其是要瞄准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

二是要调优品种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突出“优质专用”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供给。粮食生产重点是恢复优质专用小麦,稳定水稻种植并提升品质,适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扩大“粮改饲”试点,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坚持以销定产,优化瓜菜品种结构,组装配套优良品种、优新技术,深度开发枸杞产业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功能性产品,提升知名度,并适度增加种植面积;草畜产业加快构建种养结合、扩量提质和循环发展模式,扩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奶牛要全面推行标准化集中养殖,提高单产,提升品质。

三是要调顺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宁夏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突出特色,精准发力,走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发展路子,对特色优势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共行,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转变生产方式。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打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捅破生产成本“地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

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树立因地制宜理念,科学审视宁夏农业资源潜力,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顺序,聚焦“1+4”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优质粮食产业方面,在北部引黄灌区重点示范推广“复种两熟”、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在中南部地区发展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推广春秋覆膜技术;在草畜产业方面,全面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蔬菜产业方面,重点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和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在枸杞产业方面,以小产区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狠抓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市场规范三个环节,打造宁夏枸杞产业升级版;在葡萄产业方面,坚持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

三是要创新增产模式。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武装农业、提升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新要素,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是要调高产品质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节水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提升“1+4”特色产业产品品质,做大做强“宁夏大米”、“五个之乡”、“宁字号”、“老字号”、“原字号”等特色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发挥高品质品牌效益。

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适度规模经营。新形势下,应通过体制机制以及经济和法律措施,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规范农地产权,建立和完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形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促进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要积极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群、产业区,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是要培育经营主体。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动农户和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增加内部规模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基地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

三是要创新农技服务。探索推广订单式、保姆式服务方式,开展全程化精准化服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从信息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互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体制机制上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员与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科技推广,同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权益改革,激发和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大对联农、带农龙头企业扶持等办法,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供贷款担保、承贷承还、资助农户参保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民纳入产业链、利益链中,让农民从中多受益、常受益;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原有劳动力特别是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农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调动他们在农村以及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中的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打造农民受益的“利益链”;要聚焦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在特色产业培训、合作经营、就近务工、创业创新、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切实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整体谋划的基础上逐个突破薄弱环节、分步实施、梯度推进。方向既明,重在行动。相信实现宁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宁夏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宁夏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宁夏煤电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