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德市国土资源局 唐琰斌
近年来,建德市出台相关政策,编制专项规划,以“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等方式,着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走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好路子。
强化领导,制订相关政策。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4〕20号),建德市于2015年8月,制订出台了《关于印发建德市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政函〔2015〕150号)。建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
摸清底数,编制专项规划。在全面摸清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专门编制了《建德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2014-2017)》。每年10月份,开展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年度更新,并规定上报违法补征收的项目必需在数据库内,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大胆探索,持续深入推进。一方面,用好退二进三、退二优二、收购储备、协商回收、鼓励流转等常规方式。2015年至2017年,建德市共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5969亩。如2017年建德市89个工业企业项目,以“零地技改”的方式,投资24.3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8.62万平方米。又如将洋安、桥南白沙湾、寿昌温泉443.02亩低效用地进行收储,在2017年推向房地产市场,实现成交土地出让金18.1亿元,同时也引进了恒大、万固等知名房企来建开发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城镇低效用地违法补征收的创新路径,旨在将2010年之前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设用地,按现状办理用地手续。2017年,建德市首个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批次3个项目,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节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近45亩,成为继桐庐县之后杭州市第二个成功实践该创新路径的县市区。
现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低效用地的认定,还没明确的标准,自然资源部、浙江省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也比较宽泛。省政府将低效用地的具体类型划分为四种。一是利用低效、粗放的存量建设用地。包括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水平,明显低于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的土,因产业落后、企业经营困难需要退出的产业用地。二是布局散乱,列入“三改一拆”范围的用地。包括需要纳入改造的旧住宅区、旧厂矿和旧村庄(城中村),以及各类违法建筑拆除后形成的空置土地。三是用途不合理的建设用地。包括: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属于国家产业目录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因城乡规划调整,需要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用地。四是其他经认定的低效用地。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很难精准把握。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主导开发、市场主体合作开发和原土地使用权人开发三种。2016年建德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02个,总面积1898亩,其中政府主导开发项目3个,面积44.5亩,分别占3%、2.3%;市场主体合作开发项目25个,面积272亩,分别占24.5%、14.3%;原土地使用权开发项目74个,面积1581.5亩,分别占72.5%、83.4%。2017年建德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13个,总面积2409亩,其中政府主导开发项目11个,面积150亩,分别占9.7%、6.2%;市场主体合作开发项目29个,面积677亩,分别占25.6%、28.1%;原土地使用权开发项目73个,面积1582亩,分别占64.7%、65.7%。从建德市近两年情况来看,因缺乏相关政策激励机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主体主要是原土地使用权人,市场主体合作开发方式总体数量不大,企业、个人主动参与低效用地开发的积极性不够高。
通过近几年的再开发利用,截至2017年底,建德市共梳理出城镇低效用地552宗,8856亩。从结构类型来看,主要为工业用地6259亩和空闲地1974亩,其余600来亩为公共设施用地、城镇住宅用地等;
从空间布局上看,主要集中于寿昌镇64宗、1731亩,新安江街道91宗、1246亩,更楼街道28宗、1184亩,这三个乡镇(街道)面积占47%;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建德市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化工行业整治、碳酸钙行业整治、低小散整治等一系列整治工作,预计城镇低效用地总量会进一步增多。
个别业主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不强,在未办理相关合法审批手续的情况汇下,私自对城镇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改建、扩建相关房屋,形成了新的违法建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引导广大业主树立依法用地审批的观念,把低效用地用好,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特别要加强城镇低效再开发相关政策红利的宣传,选取一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通过现场会、新闻专刊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扩大影响面,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要从过去“盼指标、等空间、愁占补”,转变到树立“深挖潜、促集约、多创效”的理念。从上级层面,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越来越重视,省政府于今年5月底召开了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高效能推广“腾笼换鸟法”“机器换人法”“空间换地法”等“提高亩均效益十法”。省国土资源厅已实行新增用地指标安排,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情况挂钩的年度用地指标分配机制。杭州市每年都将区域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数,其中主要就是“三块地”消化利用,即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政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完成考核任务突出的,给予一定新增用地指标奖励。从建德市来看,耕地保护任务重、资源要素保障任务压力大,依靠传统扩张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发展已难以为继。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德市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15.56万亩,人均建设用地241平方米/人,如按照国家120平方米/人的标准,人均用地面积再减少121平方米,相当于可节省7.8万亩土地。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供给体系。一是发挥政策红利。继续推进城镇低效用地违法补征收,建德市城镇低效用地552宗,面积8856亩,其中潜在可办理违法补征收项目345宗,面积6258亩,用好这一创新路径,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对市场主体通过土地二级市场收购相邻多宗地块(包括有合法手续的零星空地),进行集中开发利用,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的,就按协议出让办理供地。进行联合再开发的,地块开发完成后,可以按照再开发方案给定的比例,将产权分割登记到联合体名下(分割转让到股东名下)。对除公开招拍挂出让项目外,免缴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二是强化政策倒逼。树立“谁亩产效益高,要素就向谁集聚”的导向,进一步严格工业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在用地、用电、融资、矿产资源、财政税收等方面,享受不同的政策,用政策手段、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完善政策激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中,要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相关企业、个人积极参与开发建设,建议完善相关激励政策,以促进产业升级、相关业态打造,进一步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要外学与内树结合,广泛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发展观念的宣传,引导广大业主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优等生”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享受“VIP”待遇,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而是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等精细账。要向外学。今年5月底,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会议,给建德市加快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不少鲜活的样本。如靠创新排名全省“亩均论英雄”榜单第一的滨江区,对亩均不达标的项目,坚持先孵化再供地,该区集聚了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土地资源要素利用的最大化。又如龙游县在一块70余亩低效用地再开发中,对新引进的企业在项目签约的同时还签了一份亩均税收承诺书,承诺两年内达到省定亩均税收标准,并缴纳了百万元的“亩产履约保证金”。要内部树。在建德市内部也有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样板,如省级经济开发区(航空小镇),立足横钢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将原厂区50余处逾7.5万平米的建筑进行改扩建,将“工业风”与“航空风”有机结合,保留原有火车铁轨、影剧院等文化元素,通过引进绿皮火车、建设横钢纪念馆,体验太空舱等方式,形成历史现在未来同现的小镇印象。目前,已建成小镇客厅、商业街、温泉酒店、火车主题酒店、联众航空主题酒店、航空博览馆等特色鲜明的配套设施,使老横钢焕发出新的精神,实现整个区块从二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低效用地再开发中,各乡镇(街道)要发挥好属地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一是围绕中心,抓好结合。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特色小镇建设等中心工作,将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作为有力抓手,抓好结合,贯穿始终,实现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的改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城市的有机更新,达到一着出新、满盘皆活的效果。二是完善规划,细化标准。根据上级要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包括农村土地的全部低效用地,要进一步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为近期2022年、远期2027年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提供底图。对于退二进三、改变用途等方式开发的,要结合区块实际,加快规划调整完善。要根据用地规模、产业类型等,积极探索差别化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三是靠前指导,深化考核。国土资源、经信等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开展现场指导。建议试点建立低效用地信息平台,为相关企业、个人参与开发提供基础信息。加大对各乡镇(街道)、一区一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考核力度,探索采取“增量撬动存量”的倒逼机制,将新增用地指标安排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挂钩,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