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少伟 阮赞林
近几年,各地区连续出现茶叶氰戊菊酯监督抽查结果超标的报道。有的地区的铁观音甚至超标26倍。此类事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也对饮茶的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那么,什么是氰戊菊酯?为什么会出现在茶叶中?食用了该物质超标的茶叶有什么食品安全风险?对氰戊菊酯有什么标准限定?该如何降低此类食品安全风险?
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杀虫剂,氰戊菊酯作用迅速、应用范围广,可防治多种棉花害虫(如棉铃虫、棉蚜)。它在酸性中稳定,碱性中不稳定,加热至150 ℃~300 ℃时逐渐分解。由于它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几个品种中最廉价的,市场竞争力较强。
氰戊菊酯有两种异构体,分别是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后者与氰戊菊酯的不同点在于:氰戊菊酯是由各种光学异构体组成;S-氰戊菊酯是将氰戊菊酯中杀虫活性较低的异构体去掉,仅剩下(S)酸(S)醇的氰戊菊酯。因此,S-氰戊菊酯除了具有与氰戊菊酯相同的作用、特点和防治对象外,其杀虫活性要比氰戊菊酯高约4倍。
茶叶中检出“氰戊菊酯”,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非法使用此类杀虫剂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迁移性污染或种植环境中的施用残留所造成的。
长期饮用农药超标的茶叶,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对人体健康还是有一定的潜在性风险。有相关研究显示:其对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低剂量虽不会直接造成人死亡,但会在体内蓄积;还可能会面临生殖系统功能下降的风险。
2002年,原农业部第199号明确规定: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GB 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也明确规定,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1 mg/kg。2013年欧盟农药残留标准规定氰戊菊酯的上限值为0.5 mg/kg,日本为1 mg/kg。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该物质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2 mg/kg体重。
茶农、茶叶种植企业应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公告和标准,规范种植、监控整个茶叶生长过程和制作过程;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市场中的问题产品,及时公告并进行相关处置;消费者在饮茶过程中,增加洗茶程序,这有助于降低此类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