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2018-02-07 08:58:05杨金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院校

杨金梅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会计”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学与会计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新商业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我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高职院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面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及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新职业能力的需求,需要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新定位,为我国企业的精益化发展培养新型管理会计人才。

2 “互联网+会计”的新商业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云计算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企业快速迈进精益化管理的阶段,管理会计越来越受企业重视。鉴于管理的需要,管理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他们更希望的是管理会计能随着环境改变在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上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管理会计的新内涵不仅要求管理会计人才需具备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能灵活运用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技术与方法,有效协调管理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及运营,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而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无法满足新商业时代对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是“互联网+会计”时代的必然结果。

3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面向中小企业,而以往我国中小企业存在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也比较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定位和设置。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把管理会计课程定位为非核心课程,甚至定位为选修性课程;二是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教师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比较缺乏;三是课程定位的非核心性,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侧重点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也存在偏差;四是管理会计的教学案例比较匮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会变得越加复杂,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让企业更加迫切地需要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而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模式无法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因此,面对“互联网+会计”的新商业时代,高职院校需根据中小企业对毕业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新需求,重新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4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建议

4.1 重新优化教材知识体系,编制符合高职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教材

在“互联网+”新商业环境下,传统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材内容已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改革应先从教材入手。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主要围绕着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长短期经营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章节内容展开。而这些内容与目前社会对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未能完全一致。根据2017年10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应用指引的内容,已明确指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报告等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时需把这些知识点和企业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当作重点内容进行重新定位、整理,汇编成教材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完整性。

4.2 重新制定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定位及标准

4.2.1 课程的知识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摒弃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根据新编教材的思路,重新整合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知识目标。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高职学生需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及应用环境;②理解战略管理及战略地图;③掌握预算管理,特别是滚动预算;④掌握成本管理相关概念,并能掌握作业成本法;⑤在运营能力管理上,需要掌握本量利分析的方法;⑥在绩效管理方面,需要重点掌握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这些管理会计知识,是“互联网+会计”时代,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上,高职教师应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应时代要求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目标[1]。

4.2.2 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根据“互联网+会计”的大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绩效管理能力,并最终能把管理会计相关的信息形成管理会计报告的能力,能为管理层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提供依据和数据参考。其中需重点培养学生描绘战略地图、编写全面预算、应用作业成本法、应用标准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盈亏临界点与本量利依存关系、经营决策、经济效益的分析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职业能力,能够做到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为内部管理层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及建议的职业能力。

4.2.3 课程设计思路

在“互联网+会计”时代,管理会计课程设计的思路应以企业管理会计活动为主线,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有效实现高职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通过讲授、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模式,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总之,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4.3 重新优化教学案例

面对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案例的缺乏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可通过建立案例库优化管理会计的教学资源。因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承担着计划、控制、决策和评价职能,这些职能几乎贯穿企业的经营全过程。教师团队可以结合该特点,以管理会计为企业服务的两条主线为依托,设置案例群。一是面向产品及服务对象的成本过程管理案例群,二是面向组织对象的核算管理的例群。其中面向组织对象的核算管理的案例群,教师可以通过把各类业务组织设定为具体的责任中心,把各责任中心进行具体的计划、控制、业绩考核的具体过程写成具体案例,并结合战略管理、业绩考核的专业知识设置案例群。而面向产品和服务对象的成本过程管理,教师可以以管理会计工具为产品或服务对象的计划、核算、分析的具体过程及管理会计帮助管理者计算和评估产品利润、帮助决策者进行产品经营决策等业务环节创建具体教学案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更好把握,很好地达到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2]。

4.4 借助信息化平台,重视实训实操

据调查,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没有管理会计的实训室及相关的管理会计实训软件平台。在“互联网+”的今天,要想实现管理会计的职业目标,高职院校在做好传统教学的同时,还需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管理会计的实训室,重视实训实操。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应时代要求,建立管理会计的实训平台,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景等做出了创新与改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管理会计人才。

5 结语

“互联网+会计”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较高。管理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课程,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从教材、课程定位及标准、教学案例及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改革,为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案例院校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8:39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7:27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4:38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