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4)
我国教育体制历来存在重视学术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而重新拾起“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对于高职教育重视程度提高的良好体现,更是发展我国工业体系进步的基石。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工匠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是一所军地共建的服务于航空修理、航空服务、军队士官输送航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因此,对于用“工匠精神”筑牢军工质量文化的基石的研究在学院势在必行。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和精神关键,是工匠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的体现。就当前我院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我院的大多数技能型人才在通过专业的培养后,其自身有着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并且拥有掌握与时俱进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将“工匠精神”融入学院的教育工作中,是提高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工匠精神”融到学院教育事业中也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对于我国航空院校来说,面对当前我国国家发展需求,航空人才培养要格外注重人才质量,深刻贯彻以“工匠精神”筑牢军工质量文化基石的工作方针,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航空院校的主要工作方向。
以我国H省为例,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用人标准中,对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三方面非常重视。另外,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招聘时,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面对当前校企合作的人才招聘方式面前,打造高职院校特色,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培养,打造技能强、素养高的人才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而这也是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的必然要求。
2017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高达95.19%。学院构建的四大特色专业,形成的“三个三分之一”的人才培养格局(士官输送、航空修理企业、社会企事业单位),军队、修理工厂、社会单位对于学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当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航空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1]。而良好的职业道路发展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必要的联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航空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航空高技术性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工匠精神”更容易在工作生涯中显现。因此,学院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教育中,更是学生日后发展所需。
另外,当今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时期,并且也已经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时期迈进。我国迈向“中国质造”的时代,需要的正是“工匠精神”,而这更多则是来源于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学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中,符合我国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要求。“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方向的迈进,更是对“工匠精神”文化内涵的深刻体现。
为了能够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学院教育工作进程中,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是必要的。由于“工匠精神”能够使得校园文化氛围变得更加诚信、求精和专注,并且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故而,“工匠精神”能够对军工质量文化进行筑牢。在具体的“工匠精神”校园氛围建设中,学生通过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其自身的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更加专注、勤奋、勇于创新,并推动军工质量文化的筑牢[2]。学院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也是一种筑牢军工质量文化的方式。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学院定期聘请航空修理系统优秀的技能工匠,为全院师生宣讲工作心得体会,为学生提供“工匠精神”探讨的机会。2018年6月底的“蓝天工匠”进校园的活动,三名空军修理系统的蓝天工匠的事迹宣讲让师生受益匪浅。其次,学院也可以相应地举办大型“工匠精神”的艺术活动,通过相应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普及“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学院可以通过对校园景观、公告栏的利用,传播“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通过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现代化航空建设人才,并促进人才树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意识,进而筑牢学院军工质量文化。
作为航空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就是为当前新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时期军工文化人才。而将“工匠精神”融入学院教育教学时,制定“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是必要的。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程中,制定“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制定“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是否完成学业、教师能力的评判以及学院育人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以此充分保证“工匠精神”能够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以及校园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现。将“工匠精神”融入学院整个工作过程中,尤其是随着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评判机制变得日益多元化,让“工匠精神”成为航空院校的基础工程,从而用“工匠精神”筑牢军工人才质量文化的基石。
我国航空行业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和奋进,锤炼出了三大航空精神,其同时也是对我国“工匠精神”最好的阐述。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程中,第三个策略就是要加强对学院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学院的教师来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着学生,教师如若缺少“工匠精神”将会直接影响学院对于高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学院来讲,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首先,学院牵头组建的“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扩展到103家,其中航空产业规模企业68家,航空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士官承训机构35家,教师均下厂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培训交流平台扎实稳固,最大程度地建立一支拥有“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明确当前二十一世纪,我国军工航空人才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时刻牢记学院的发展思路“立足军队装备修理,紧贴军队士官培养,对接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用和通用航空,面向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品牌”,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制胜战略,深化“工匠精神”筑牢军工质量文化意识,大力保障航空人才的质量,将“工匠精神”全方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院的航空特色打好军工质量基础,进入“双一流高职院”,做出航空高职院应有的人才培养贡献。
通过本文论述可知,学院将“工匠精神”融入学院教育中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诉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我国“制造强国”的需求。因此,只有营造“工匠精神”的校园教育氛围、制定“工匠精神”的教育评价标准、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充分发挥出“工匠精神”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