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问题

2018-02-07 06:03魏欣羽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特色

魏欣羽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4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重要地位的准确概括,又凸显了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们信念的支撑,也是人类的永恒灵魂。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它是对文化蕴含价值的肯定和确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正确看待自身文化,并对其发展趋势充满自信,同时在对待其它文化时能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个人对其国家、民族文化的充分认可,标志着对所属国家、民族文化的稳定的心理认同。对此,云杉给出了一个极具有影响力的阐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文化本身具有重要地位。首先,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其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毛泽东同志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他的论述生动地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也提到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第一,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形态,我们要足够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给予充分支持,加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投入,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推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争取早日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第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文化已作为一种“软实力”,通过利用本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去影响、说服其他民族,达到同化他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目的,从而在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他们还企图以极具渲染性、煽动性的文化输出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企图达到制造社会混乱、分裂国家的目的。只有我们充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制各种形式的文化渗透,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其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可以超越自身本能而充分运用所有物种的尺度去改变世界,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服务。对个人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腐朽文化则会使人消极萎靡、丧失斗志。对社会而言,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落后、腐朽文化则会使社会停滞不前、各种混乱问题频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全党全社会在思想上更加团结巩固。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多年的洗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记忆和崇高使命,砥砺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国家的发展才能更有力量,民族才能有希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政党、民族能够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自信。既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孤芳自赏。它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汇、碰撞中,才能体现出来。那么我们何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中主义文化自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源于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和独特智慧,发展成为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色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是因为历经五千多年的风雨锤炼,才使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灿烂、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众多文化的交汇碰撞中,相较于其他文化的发展历程,只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未曾中断过的。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骄傲的资本,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发展横亘不断,一脉相承。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特色鲜明、催人奋进的革命文化。从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到工匠精神,正是这些富有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的革命精神,不断为古老的中华文化注入活力,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不仅作为指导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它还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注入中华文化有机体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华文化呈现出不断繁荣兴盛的发展趋势。在当代中国,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当代中华文化自信的关键。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的大环境下,我国仍保持稳中求进,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正是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有深厚的现实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纵观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我们已经实现了在经济上站起来;随着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的深入展开,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政治上也已站起来;那么,通过什么样的发展才能在文化上也站起来?我们就必须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只有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强,最终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首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成果,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引事物发展方向的明灯。正是因为有了先进思想的指导,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翻跃三座大山取得无数革命的胜利,创造出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迎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神话它,也不能抛弃它。而是要牢记它所带给我们的发展成果,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要谨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丰富它、发展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其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奋斗历程的集中凝练,是漫长文明历程发展融合的宝贵馈赠,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根基,我们必须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征和人民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大力提倡文化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实现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特点,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立足国内发展大局,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着重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由内因所决定。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我国发展变化的实际。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复杂的国内环境,我们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稳定秩序、凝聚共识、净化风气的强大作用,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最后,着眼国际发展大势,坚定开放包容、辩证取舍的正确态度。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深入推进,文化多样化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面对世界范围内多种文明的交汇碰撞,我们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辩证取舍的态度积极融入其中。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注重“走出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要用中国的语言把中国的故事讲出去。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他们知道“文化的中国”。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动中华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社,2017-10-18.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2.

[6]侯力丹,刘洪彩.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EB/OL].http://news.cn-2018-02-01.

[7]权麟春.文化自信的哲学意蕴[J].广西社会科学,2017(09).

[8]张景泊.多问发力提升文化自信[J].人民论坛,2017(34).

(责编:刘海琴)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特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