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信箱的解答仅代表本刊观点。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供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问题。电话:010-65152653,电邮:zgsf888@163.com)
问:如何对“12348中国法网”服务团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答:2017年8月,司法部出台《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12348中国法网”。“12348中国法网”是“互联网+”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创新实践,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12348中国法网”服务团队主要是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人民调解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等人员组成,分为部级平台团队和省级平台团队。部级平台团队根据《“12348中国法网”驻场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遴选办法》选出,省级平台团队则由各省根据相关规定自行组织。
“12348中国法网”力求使公民获得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帮助,这些服务都需要通过服务团队来实现。目前法网服务团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员众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二是人员提供的都是志愿服务。实现对团队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立规则。通过制定服务规则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制定了《“12348中国法网”驻场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遴选办法》,挑选出优秀的驻场服务团队。又通过制定《“12348中国法网”网上服务规范》和《“12348中国法网”线上法律服务人员工作指南》,作为服务团队工作的行为指南。
其次,建立运营团队。一个高效、强有力的运营团队,是对服务团队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运营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做好服务运营支持和技术支持。服务运营包括:(1)做好问题分类转接指派工作;(2)根据预测服务量做好服务人员的资源安排、科学配置;(3)做好质量控制,由质检人员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服务规范运营;(4)做好运营支持,如培训、数据分析、知识库管理、服务人员资源管理等。技术支持包括:系统使用解答、根据需求进行系统优化开发及系统维护。
第三,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人员管理机制。其中包括:(1)人事管理,进行服务人员的准入、退出和质量跟进管理;(2)资源管理,进行班次预测和科学排班设计,使供需平衡,资源使用效率提升;(3)服务人员的维护,涉及激励和优质服务人员维护、沟通平台管理、意见反馈制度和回访制度等。
“12348中国法网”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做好法网服务团队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便捷、满意的法律帮助。
(本刊编辑部)
问:社区矫正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罪犯本人、利害关系人和社区群众对法治、正义、安全等的感知和认可程度,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中如何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答: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中,必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帮助他们无障碍地回归社会。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性帮扶活动。通过建立矫正小组,组织动员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居基层组织、单位学校、家庭成员、亲友邻居等共同参与社区矫正,以“父母管子女”“妻子管丈夫”“老师管学生”等方式,融法律约束、道德引导、亲情感化为一体,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提高社区矫正的质量水平。
二要坚持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根本任务。社区矫正是在社区执行刑罚,与监禁矫正相比,它更加强调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价值理念。社区矫正将罪犯置于社会环境下生活,更有利于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帮助活动,更有利于促使其顺利回归、融入社会。社区矫正工作中,要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不脱漏管、不在矫正期间重新违法犯罪的底线安全基础上,更加注重教育矫治任务的落实,通过创新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心理矫治、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矫正措施和方法,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法治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注重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发挥亲情、友情力量的感化帮助作用,明确社区服刑人员所在的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单位、学校,以及他的监护人、保证人,特别是家庭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教育他们,形成帮教的合力。同时,社区矫正机构还要加大帮扶关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社会保险、就业、就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确保其平等地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进一步切断再犯罪的诱因,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三要注重保障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给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相协调、相适应的保障。对于法律中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机关以任何理由侵犯。对于侵犯社区服刑人员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有权提出申诉、控告、检举。同时,工作中要充分保护社区服刑人员对执行机关给予警告不服的申请复议权。此外,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给予奖励的社区服刑人员,也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工作中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或者变更刑罚执行措施的,如撤销缓刑、假释等,要及时告知有关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提出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要通过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确保每一件执法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扩大社区矫正适用。目前,我国社区服刑人员中,缓刑人员占绝大多数,假释比例很低。要按照部署要求逐步提高适用假释比例,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罪犯在社会上接受改造。
总之,要通过加快社区矫正工作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向往的更高要求。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