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英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纪检监察室,河南 郑州 450007)
汉语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汉文化的“活化石”。而汉语廉政成语则是汉语成语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勤政务本、廉洁自律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汉语廉政成语从成语族群中单独抽列出来,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来源、内涵进行探究,有利于我们积极寻求汉民族在道德观念、修身之道、家国情怀、法律规则上的文化认同;而对汉语廉政成语文化应用的探讨,则为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有效推动家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建设,让成语实现“经典永流传”提供了路径参考。
莫彭龄指出:“成语来源实际上是产生成语的文化土壤。成千上万条成语,其背后是民族文化作为大背景。而其来源也决定了文化内涵”[1]。成语是高度浓缩的文化载体,而文化是成语形成最为直接的源泉,二者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深度渗透的关系。对于成语来源的探究,同样也是我们窥视古代汉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汉语廉政成语作为汉语成语的一个小类,它的每一条成语同样都有着悠久的成形历史,其来源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1.历史故事的压缩提炼。把历史故事的内容压缩、提炼而形成成语,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一规律在汉语廉政成语中亦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这些廉政故事经过时光的洗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保留下来,用来表示律己奉公、刚正不阿的高贵品格。例如成语“羊续悬鱼”,讲述的是羊续为官清廉、果断拒贿的故事。羊续在刚上任南阳郡太守之时,没能拒绝掉一位府丞给他送来的一条白河鲤鱼,无奈之下就把鲤鱼悬挂在柱子上直到被风干,等到这位府丞第二次送鱼时,羊续就把风干的鲤鱼作为有力的素材对其进行了教育。羊续堪称律己奉公的榜样,其事迹被后人以“羊续悬枯”“挂府丞鱼”等典故广为传诵。属于此类的成语还有很多,如“饮马投钱”,讲的是项仲仙在渭河给马喂水,每次都会投入三枚铜钱的故事;“摆袖却金”说的是一翰林学士为人求科第,向夏卿袖中放“金”,夏卿“摆袖引身而去”的故事;“不饮盗泉”则来源于孔子因恶盗泉之名虽渴而不饮的故事。这类成语还有:一钱太守、刘宠一钱、米芾洗墨、曹鼎不可、怀瑾握瑜、杨震拒金、秀实封绫、安石辞砚、包拯退礼、行若由夷等。
2.历史典籍语句的摘取加工。任何一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历史典籍作为文献资料,则为成语的来源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印证。历史典籍中的一些语句,常常或被后人直接运用,或被压缩摘取,或被提炼加工而形成一个个成语而被人们熟悉并使用。如“不磷不缁”就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其中的“不磷”“不缁”就被摘取出来而组成成语。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则为该成语“磨不薄,染不黑”这一释义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诠释。而“蹇谔之风”则语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矫然太当,尽其蹇谔之风。”该廉政成语就是对典籍中原话的直接使用而形成的成语形式。同样来源于历史典籍语句的成语还有很多,例如,爱憎分明、不吐不茹、光明磊落、光明正大、高风亮节、浩然之气、疾恶如仇、据义履方、正直无私、克己奉公等。
3.生产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社会实践是主观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人类智慧永远不竭的源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认识到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并从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的真谛。如廉政成语“金石不渝”就是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认识到了“金石”具有“坚固、刚强”的特点,于是就用来喻指“心志的坚定”,形容“坚守盟约、坚持节操”等高贵品德。而廉政成语“拔葵去织”中的“葵”指的是“冬葵,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织”指“纺织”,原意是指“拔掉自家栽培的冬葵,去掉自家从事的纺织”,后来就用来喻指“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则说明人们通过认真观察,认识到“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这一客观规律,进而得出“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这一哲理性的启示,这一哲理对于“加强自我修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时刻保持清醒,避免堕落和腐败。类似的成语还有:明察秋毫、两袖清风、一清二白、抱表寝绳、冰壸秋月、涓滴归公、洗手奉公、五月披裘、一琴一鹤、高山仰止等。
4.法律宗教等用语的文化融合。“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传播廉政理念、弘扬廉政精神、培养廉政品格、营造廉政氛围,离不开司法手段对贪污腐败行为的严厉惩治。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对全国公安系统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而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一“法治”思想在古代亦有明显的体现,汉语廉政成语中此类佐证较多。如“执法如山”指的是“执行法律像山一样不可动摇”,说明执行法律的坚定不移、不徇私情。而“刑期无刑”则进一步说明了古人使用刑法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刑罚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最终废弃刑罚”。而在“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上,古人也在成语“明刑弼教”中充分体现了其“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思想,即“以刑律晓谕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辅助教化之所不及”。来源于法律的其他廉政成语还有:居官守法、绳之以法、言出法随、正法直度、执法不阿、高抬明镜、铁面无私、赏罚严明、金科玉条、奉公守法等。此外,汉语成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宗教用语。如“一尘不染,不染纤尘”等来自印度佛教用语,本意为修行者在修行时,不受眼睛所见到的“色”、耳朵所听到的“声”、鼻子所闻到的“香”、舌头所尝到的“味”、身体所碰到的“触”、意念所控的“法”这“六尘”的影响,心地保持清净、纯洁,也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其他类似来自宗教的廉政成语还有: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静、功德无量、有口皆碑等。
成语浓缩了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诚如李大农所言:“整个成语系统比一般语汇更能完整地表现出汉民族的文化内涵。因为语汇的信息量越大,其文化的负载量也就越大。”[2]因此,从汉语廉政成语中,我们能透视出古人思想中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1.高尚的道德观。在我国,古有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为政思想,表明德为治国之利器;今有“德、智、体、美、劳”和“德、能、勤、绩、廉”等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方针和工作考核标准,诠释了“德”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就个人层面而言,在我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中,“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标准,人民的日常行为规范都要以此作为准绳。而“孝梯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则将我国传统美德概括详尽,践行这一美德标准则成为我们的现实遵循。这些道德准则和现实遵循均能在廉政成语中找到历史痕迹,如“清廉正直”形容“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一尘不染”表示“克制、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大公无私”指的是“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类似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冰壶秋月、礼义廉耻、浩然之气、大义凛然、克勤克俭、不染一尘、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才高行洁等。
2.正确的财物观。不可否认,对待财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但在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中,讲究的是“君之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而获得的财物,用之则会心安理得,而如果通过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的手段得到的财物,用之则会寝食不安,为世人所不耻,甚而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对于拥有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由于经常面临财物的诱惑和考验,如果没有正确的权力观,处理不好权力和财物的关系,轻则受到党纪的处分、世人的鄙夷,重则就会锒铛入狱,成为历史的罪人。汉语廉政成语中,“脂膏不润”就告诉人们要“为人廉洁,不贪财物”,“杯水之饯”则在“与人送行”诸事中,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可以效仿的典型。类似的成语还有:一介不取、清心寡欲、一清如水、素丝羔羊、饭蔬饮水、两袖清风、临财不苟、见利思义等。
3.公平的处事观。古人云:“无私谓之公,无偏谓之正。”所谓“公平、公正”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均等的机会去对待每一个人处理每一件事。对于执政者来说,“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应是颠扑不破的执政用权之真理,绝不可有半点假公济私的心理。如何看待手中的公权力,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摆在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时代课题。而有些汉语廉政成语,已经彰显了古人的鲜明态度。如廉政成语“秉正无私”表明要“不掺杂任何私念处理公务,做到办事公道正派”;成语“不偏不倚”则是指“做事要准确把握度,既不无过也不无不及”,喻“处理问题时要站在中间公平公正的立场上,不偏袒任何一方”。类似的成语还有:大公无私、公正不阿、公正廉洁、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实事求是、天下为公、铁面无私、是非分明、公而忘私等。
4.忠纯的家国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透视出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这是一个渗透着严密内在逻辑关系的家国思想。“修身、齐家”指的是这一家国思想的道德基础,而“治国、平天下”则是较高层次的理想追求。这一家国情怀在无数志士仁人心中深深扎根。而当“国”与“家”两者出现冲突不能同时兼顾时,在历代有志之士的眼中,“有国才有家”国永远是高于家的,“舍小家保大家”是他们永远的选择。历代志士仁人怀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梦想,胸怀国家,心系天下,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些高尚的精神风骨在廉政成语中均有所折射。如“精忠报国”指的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一切,竭尽忠诚”;“节用裕民”指的是“勤俭节约,为的是让普通百姓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类似的廉政成语还有:国而忘家、大义灭亲、赤胆忠心、精忠报国、公忠体国、舍生取义、克己奉公、大法小廉、竭诚尽节、精贯白日等。
以上概括并不能涵盖所有汉语廉政成语的内涵,如成语“谨言慎行”“内省不疚”透视出古人“自省自制”的人生智慧,而“黑白分明”“爱憎分明”则透视出古人较为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等。但这些成语所透视出的文化内涵较为分散,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
莫彭龄认为,“成语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而且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3]。对成语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需要不断挖掘其时代价值,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不断发挥其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家风党风政风社风建设,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1.以廉政成语文化助推廉洁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4]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均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并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家风包含教育、处事、为人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清廉自守的文化内涵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廉政成语文化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家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堂,也是最重要的课堂,廉洁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廉洁家风的熏染。因此,运用廉政成语来推动廉洁家风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在廉政成语的艺术展示中推进廉洁家风建设。比如,可以将摆袖却金、一钱太守等廉政故事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影视、戏剧等现代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影响和带动廉洁家风建设。第二,在廉政成语的文化赓续中推进廉洁家风建设。可以通过开展“中国传统中的廉政家风故事”“我的廉政家风家教故事”等收集征集活动,让人们在古与今的对比中,更好地领悟、传承、培育廉政家风。在这方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经有“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开展“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集活动,为运用廉政成语文化开展廉政家风建设提供了借鉴。
2.以廉政成语文化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廉政成语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目标的内在一致性,这就为廉政成语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同向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内容开发角度看,正如前文所述,汉语廉政成语大多蕴含着古人高尚的道德观、正确的财物观、公平的处事观、忠纯的家国观等,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内涵。从这些年党风廉政教育实践看,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阐释、融合、发挥,让廉政成语文化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上发挥作用。在载体形式创新上,可以依托廉政成语故事,创作文艺作品,通过开展廉政文艺巡演,建设廉政主题教育馆,把廉政成语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编写汉语廉政成语书籍、讲述汉语廉政成语故事、拍摄廉政专题教育片、建设廉政教育基地等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3.以廉政成语文化推动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归根结底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倡导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从内容上看,这一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与廉政成语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因此,廉政成语文化在推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和倡导共产党人价值观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第一,在追本溯源中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影响力。将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廉政成语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开展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价值观的历史溯源,引导广大党员在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中更加深刻准确地把握内涵,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二,在有效融入中增强党的组织生活吸引力。把廉政成语文化与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结合起来,不定期组织“我最喜爱的廉政成语故事”等活动,让党员在自我参与中自我教育。第三,在刚性嵌入中增强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准则》大量使用廉政成语作为条文内容,既言简意赅、又富有文化内涵。这也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大对传统廉政成语文化的研究和发掘,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党内法规建设。
4.以廉政成语文化培育崇廉尚廉社会氛围。文化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上,廉政成语文化的应用也不能脱离这一指向。廉政成语文化要想实现在实践中的这种运用,最终要靠文化的产业化、实践化、群众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生活基因。从这个角度讲,廉政成语文化的实践应用可从三个维度来实现。第一,结合不同传播形态推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播产品。依托旅游宣传,可以在廉政成语发源地开发廉政成语旅游产品;在互联网上,依托网站、微信、微电影、微博等,开发具有互联网特点的廉政成语网络产品;依托传统宣传方式,可以形成廉政成语主题广场、廉政成语说唱产品等。第二,依托其他文化产业形式推动形成一系列廉政成语文化产业。比如,以出版业为依托,形成以廉政成语文化为基础的文学创作;以游戏产业为依托,开发以廉政成语文化为历史背景的游戏产业,把成语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富有趣味的元素开发成为游戏要素,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动漫产业为依托,把廉政成语作为题材开发,逐步形成廉政成语动漫产业链条等。第三,针对不同受众推动形成覆盖各个领域的传播载体。着眼于在点滴的影响中塑造崇廉尚廉文化,可以借助人们的日常用品、日常活动场所等进行廉政成语文化传播,比如,在日常用品上印制廉政成语和廉政成语故事,在公园、商场、村(社区)公共场所等张贴廉政成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让人们在生活的细节中受到廉政成语文化的熏陶,把廉洁、廉政的意识培养在平时,形成在日常,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廉洁意识、廉政意识的不断增强。
汉语廉政成语是不同时代人们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源远流长的勤政廉政的价值观念、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等优秀文化的高度浓缩,虽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深入挖掘汉语廉政成语中的文化资源,以良好家风促党风带政风正社风,乃是使汉语廉政成语实现“经典永流传”的有效举措,是从思想上拧紧“防腐”总阀门的明智之举,将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