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强,孟雪静,陈 松
(1、2.青岛黄海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427;3.青岛黄海学院 交通与船舶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刻阐释了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逐步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清晰的把握,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求实的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这个不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融汇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
1.理论创新无止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1]。当今的中国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必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想“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2],就必须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拓宽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学说,不是僵化老旧、固步自封的学科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探索中归纳出来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载体,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路径。在社会主义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真正的社会主义。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统一,是在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中国道路,并且要在开放包容、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2.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多次提出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学习与运用,然后逐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人民为中心。其一,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体现。在新时代,要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否有利于人民得到实惠、是否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保障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是否做到位的标准。其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贫困人口能否实现脱贫、迈入小康,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小康生活,党中央集中精力打响了精准扶贫这一攻坚战,以确保我国贫困人口能够全部脱贫。其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诉求,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坚决抵制“四风”,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一切从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实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4]其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主张“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5]。其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6]其三,把坚持和发展真理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7]因此,党员干部应该以敢做敢当的胸怀、知错就改的态度,行进在为人民和党的事业服务的康庄大道上,成为时代需要的好干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当今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解决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观,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课题给予了有力的解答。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8]。中国共产党的初心,首先应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9]。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带领我们迈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征途,归根结底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指南。不忘初心要求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政治灵魂,一旦放弃这一信仰,就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风雨飘摇,就会使中国共产党迷失前进的方向、丧失自己的灵魂。不忘初心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树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良好风气。用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学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学风为引领,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形成“软约束”与“硬措施”相结合的学风治理机制。其一,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去学。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精神追求、政治责任和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浸润。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其理论深厚、博大精深,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严谨求学,才能念好这本“真经”、才能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其二,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正领会。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必须熟读经典,不能浅尝辄止。只有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其三,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以致用。我们要把学到的真知灼见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
3.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0]。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不能只是静止地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而是要与时俱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研究透、运用好。在融通转化的基础上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进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理论优势、话语优势。
4.在实践创新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1]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基础和现实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最大的绊脚石就是教条主义,未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12]因此,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上,既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也不能存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想法,必须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以改革开放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邓小平早就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当前,要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障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1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改革开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动力”[1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我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树立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全党同志自觉地践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1.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而且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动力支持,为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是有担当的大国,因而要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由此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智慧。在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和传播能力的同时,要调整和优化战略安排,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通过向国外民众阐释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貌,让全世界人民更加了解和深化对中国的认识,从而展示中国独特的魅力。拓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仅要靠“舌尖上的中国”,更要靠“哲学社会科学上的中国”“理论上的中国”“文化上的中国”,要使全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世界上既想谋求独立自主发展又想加快发展步伐的国家提供了蓝本,也为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开拓更加广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予了我们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共识。这个共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这个共识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个共识是社会主要矛盾由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共识是“两个一百年”分为两个阶段实现的目标,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过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这个共识是如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个共识是只要我们聆听时代的声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会拥有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个共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轻松的事,而是需要通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的。所有的共识最终以两个理想来展现: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一个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前一个理想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阶段,后一个理想是我们党最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传递给我们的这种力量,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聚十三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政党,也是一个自觉践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为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探索、努力奋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勇气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国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长期性与阶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中国梦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美好梦想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现中国梦必然促进世界的进步、和平与发展。中国梦使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我国的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更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