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开封市就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018-02-07 04:13单樱子高松华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开封市第二产业

单樱子,高松华

(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河南 开封 475004;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73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趋于放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新常态。充分就业是国民经济良好运行的指标之一,本文所研究的就业是指狭义就业,也就是劳动就业。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合理的就业结构是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带动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劳动力流动,进而满足产业在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过程中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开封市呈现出就业结构优化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有效解决开封市就业结构优化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开封市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研究开封市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探索开封市就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一、开封市就业结构现状

1.开封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开封市在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2015年开封市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41.4%,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开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但总的来看,开封市的就业结构变化缓慢。根据统计数据,2015年开封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分别为41.2%、32.7%、26.1%,就业仍处于“一、二、三”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的第一产业吸纳就业比重最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反而最低,就业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三次产业的劳动就业状况。1992年至2015年,开封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近16个百分点,就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29.5%,而开封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达42.2%。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开封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呈现出高就业、低产出的特征,大量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有待转移就业。2003年至2013年,开封市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开封市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开始减弱。1992年至2015年,开封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均有大幅提高,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仍为26.1%的较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分析。根据统计数据,近24年开封市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处于0.5的水平,这说明开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缓慢。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一、三、二”,第三产业仍有进一步提升就业吸纳能力的空间。开封市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不一致,表明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开封市的就业结构存在深层次的矛盾。第三,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从2003年起,开封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就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将开封市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开封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就业比重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年缩小,但截至2015年年底,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个百分点,说明对开封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工业部门并没有起到相应的吸纳就业作用。此外,开封市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2.开封市城乡就业结构分析。城乡就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城市与乡村的就业人员分布情况。在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从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在地理空间上则是不断由乡村向城市聚集[2]。将城镇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定义为城镇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2015年我国城镇就业率为52.17%,郑州市城镇就业率则是40.57%,开封市城镇就业率为23.82%,农村就业率高达76.18%。由此可知,开封市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就业人员比重过低,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不利于开封市就业结构的优化,又不利于开封市的经济发展。

3.开封市分行业就业结构分析。第一,传统行业就业比重下降。根据统计数据,1994年至2015年,开封市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仅次于农林牧渔业,并且在逐渐上升,这说明开封市第二产业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例如,2014年与2013年相比,开封市工业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建筑业下降了0.1个百分点,表明开封市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有所减弱。第二,服务业就业比重稳中有升。自2011年起,开封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比重一直稳步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吸纳就业比重达8.32%,仅次于建筑业,房地产业就业比重稳中有升。开封市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行业吸纳就业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开始超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二、开封市就业结构失衡原因分析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就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因素。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分别为29.5%、29.9%、40.6%,为“三、二、一”结构,我国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巨大吸纳能力显现。2015年开封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比重分别为41.2%、32.7%、26.1%,为“一、二、三”结构。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开封市的产业发展明显不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形成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虽然开封市第二、三产业具有承载就业的能力,但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远远不足,产业升级缓慢对就业结构的优化形成了制约。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来看,我国较发达地区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开封市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比较高的仍然是传统的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虽然信息、计算机行业开始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兴主力,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不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将逐渐实现优化升级。根据前文分析,开封市就业结构变动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这造成了开封市劳动力就业的供需错位与失衡,第一产业高就业、低产出,第三产业承载就业比重最低,造成这种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开封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不足。第一,第一产业效率低下,现代化进程缓慢。开封市大量第一产业劳动力有待进行“农转非”结构性调整。河南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有效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物质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缺少优良的新品种和成本低、效益高的新型生产技术来促进农业发展,造成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第二,第二产业生产规模小,产业不集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由玻璃生产到精细化工,再到轻纺工业,最后是旅游业。开封市产业无特色,产业基础薄弱,无法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缺乏竞争力[3],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并导致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低度化。市场粗加工产品生产过剩,而精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相对不足;工业生产结构单一,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工业技术水平较低,机器设备折旧率较高,开工率低,技术装备落后导致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一度成为开封市工业化发展的主流;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产业融合发展,技术升级缓慢,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和优化速度较慢;新兴技术型产业还不能全面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能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第三产业发展较慢,中小微企业有待扶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向具有更高效率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理论,随着经济增长,农业部门就业数量将不断下降,当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工业部门不再吸收更多劳动力就业,而唯有服务部门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从长远来看,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更好地促进就业增长,优化就业结构[4]。对于开封市而言,具有较强吸纳劳动力能力的服务业尚未起到有效促进就业的作用,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能够增强市场活力,是有效创造就业的重要载体,但没有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多年来,开封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持续缓慢,产业竞争力不强,效率提升缓慢,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相对生产率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就业结构偏离加深。

三、开封市就业结构优化路径

1.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第一,要提升第一产业科技化水平。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第二,要积极推动“农转非”政策落实。放宽户籍管理制度,为进城务工者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保障其切身利益,增强开封市第二、三次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吸引力。第三,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进城务工者顺应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需求与就业形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2.开展第二产业技术创新。近20年来,开封市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第二产业拉动的,但开封市第二产业生产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下,制约了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因此应开展第二产业技术创新,继续挖掘第二产业的就业潜力。结合开封市情,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优势使工业企业不断吸纳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就业。顺应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转岗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技术、新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顺利转岗或者再就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增强企业主体对劳动力需求,尤其是对高层次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开封市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幅最大,而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也决定了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比重。第一,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根据开封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分析,开封市现代服务业对创造有效就业的作用大于传统服务行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融资、服务与技术条件,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有效发挥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效应。第二,提供政策支持。对于那些原先由财政负担的具有生产性质的事业型服务单位,由于其具有转发展、走向市场的改革需要,会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应给予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其推进改革;对于社会需要、发展缓慢的一些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如民办高校、美容健身、亲子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可实行低税收、低门槛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有效促进创新和创业;加大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贴息力度,帮助其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保证那些具备创造就业效应的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链的维系;结合开封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提升,增强开封市作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影响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4.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就业的实质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优质要素供给。目前,开封市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新型产业作为创造就业的重要主体,对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要求大幅提高。因此,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抵御结构性失业的有效途径。当产业结构变动对衰退产业从业人员产生排挤作用时,新型下岗人员的技能则决定了其再就业的能力。只有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加强个性化教育与培训,使结构性就业人员既能提升原有技能又能掌握符合要求的新技能,才能够避免结构性失业,有效促进开封市就业结构优化。

[1]张圣兵.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袁霓.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

[3]张伟.开封产业结构调整历程回顾[J].开封大学学报,2013,(9).

[4]蒲艳萍.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开封市第二产业
开封市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开封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