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监狱管理要努力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司法行政要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犯罪是社会问题,很多人认为改造犯罪是监狱的事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其实改造犯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社会的事情。经过十几年的监狱体制改革,对于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的底线做到了。监狱不是动物园,猛禽猛兽在动物园里关到最终死亡,不能出去。而监狱的罪犯刑满就要释放,监狱自己安全了,能不能做到社会安全,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罪犯“离监探亲”就是治本安全观的举措之一。围绕“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这一目标,首先要守住底线安全,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要大力、全面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使其在改造能力上得到普遍的、大幅的提升。要对改造罪犯实现社会化,让社会上的春风透进高墙、透进监狱的铁门,依靠社会力量把政治思想、传统文化、忠孝诚信结合到罪犯的改造中,让罪犯能够结合自己情况接受教育。会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大幅度提升可以假释的罪犯比例,假释后未执行完的刑期是考验期,让罪犯在社区矫正的改造环境下逐步融入社会。在考验期内如果违反法律规定,还要送回监狱。治本安全观不仅仅是监狱,还包括戒毒工作、社区矫正工作,包括司法行政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的主业。通过法定的职责,向人民群众提供律师的辩护代理、司法鉴定、公证、人民调解、安置帮教以及监狱改造、戒毒和社区矫正等,统称为公共法律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早已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内容更丰富,谁来满足?这是司法行政机关应该承担的责任。过去一年,司法部以公共法律建设为总抓手,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在县乡村建立了法律服务中心,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推出做好“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还在建设“12348”中国法网,建成中国的“法律淘宝”。任何人有任何法律问题,上“12348”中国法网,都能得到智能的法律服务。如果仍然不满意,有上千名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法律援助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以及法官、检察官、专家学者,在线给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机关就是要通过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方面有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司法部部长张军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如是说,综合2018年3月4日《光明日报》、3月4日《法制日报》、3月3日《人民网》)
靳 昊:“离监探亲”彰显法治温度
时隔10年,离监探亲在全国范围内重启,这是新时代司法行政系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监狱治本安全观的生动体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敢于负责、积极作为的担当精神。从传统的“纵囚归狱”到现代的离监探亲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当代司法对传统优秀法治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每日报告、加戴电子手环、函告属地公安临时监管等举措,确保“稳妥放出去,安全收回来”,让离监探亲活动不出纰漏。监狱工作具有一定封闭性,唯有保证离监探亲制度得到公平公正的执行,才能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为此,就要严格依据监狱法及相关规定,确保离监探亲制度在阳光下运行,让暗箱操作、徇私舞弊没有空间,从而发挥“温暖一人、教育一片”的作用。从“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转变为“向社会输出守法公民”的治本安全观,监狱工作正在呈现新气象。落实治本安全观,还要从对罪犯的管理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等方面入手,采取更多切实举措,看好、管好和改造好罪犯,从而维护监狱稳定和社会安全。
(靳昊如是说,《光明日报》,2018年2月27日)
龙 飞:建立专业调解队伍 培养职业解纷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开展十余年来,各个领域的纠纷解决资源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如何培育和激活其他社会化的行业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律师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的发展,以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合理配置社会解纷资源,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适合的纠纷解决渠道,发挥改革的系统集成效益,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能否持续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的调解和其他解纷方式的人才除了具有雄厚民间基础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之外,还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调解技能、跨学科知识的职业调解员。我国除司法行政机构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之外,对其他社会调解人员尚未建立统一的培训机制。因此,迫切需要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法学教育部门、各类调解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等部门通力合作,推动建立职业化调解员统一资质认证制度,完善调解员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加大调解人员培训力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储备人才。依据《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组织由同级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除此之外,其他调解组织没有统一管理的部门,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建议国家指定统一的调解工作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全国调解行业。加大对人民调解、特邀调解的专项经费投入,将调解、仲裁、公证等多元解纷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龙飞如是说,《法制日报》,2018年2月28日)
刘 勋:提高法律职业门槛势在必行
司法部发布的关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对比以前的司法考试政策,征求意见稿充分体现出提高法律职业门槛的初衷。相较于过去的司法考试政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更加强调学历的重要性,无论是法学或非法学专业都必须是全日制学历。建设高素质的法律工作队伍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提高法律职业门槛势在必行。征求意见稿应该继续细化报考条件,例如应具体阐述什么是“从事法律工作”,既然要给非法学专业考生创造考试机会又要提高门槛,标准的细化就不容回避。“从事法律工作”应该是在司法机关、公证、仲裁、执法部门从事专业辅助工作,或者从事律师助理、公司法务等工作。此外,应详细规定证明材料的标准。这样做才能让制度更具有说服力,才不至于出现争议与质疑。总而言之,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要在总结司法考试的基础上,处处体现从严的标准要求,建立科学公正严格的法律人才选拔机制,助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伟大工程。
(刘勋如是说,《法制日报》,2018年2月7日)
马吟秋 刘佩峰: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大力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系统梳理和修改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切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发挥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应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道德讲堂、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等阵地,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马吟秋、刘佩峰如是说,《人民日报》,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