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2018-02-07 01:26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话语政治思想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化、数字媒体化、大众化日趋成熟完善,它以极强的渗透力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大数据(Big data)技术的优势特征如海量数据采集、秒速分析处理技术等,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速度和认同广度,在大数据时代,掌握了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积极融入大数据时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时代前沿、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变革思维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互联网平台延伸、向云端存储技术深化、与数据资源整合,从而不断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复杂的挑战

(一)大数据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技术危机。大数据思维、技术在引起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使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交往方式生了巨大的变化,海量数据、云端计算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技术途径,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获取、挖掘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带来了一定难度。校园门户、手机终端、网络实时交流平台所创造的海量信息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数据来源,大数据背后的云存储、可视化功能既有效拓宽了信息数据获取的广度和速度,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如何存储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真伪并存的数据源,并在这些繁杂多变的数据库中及时地分析、提取出有价值、准确性高的信息数据,保证信息数据覆盖范围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和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大数据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伦理风险。大数据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信息异化、网络安全隐私、数字鸿沟等等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一方面,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但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比如教师在采集信息时如何确保对学生个人的身份信息、偏好信息、行为信息的合法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德属性和伦理要求如何有效规范,依赖客观数据分析来对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否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如何把握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伦理底线与道德限度,都在不断增加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伦理风险与挑战。

二、认识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性

(一)大数据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向提供了可能

第一,转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个体生活对于数据资源和新媒体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传统的认知思维框架正在被逐步消解和边缘化,学校德育工作也将不断摆脱群体化、标准化的教育范式,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应时代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不断回归大学生鲜活的个体生活当中,教育模式也将从固化的群体式教学深入到类型化分析和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和个性化需求,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反馈,有助于为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第二,转向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建立在海量数据和相关关系分析技术基础之上所进行的趋势预测。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囿于抽样调查、因果关系分析的思维定势,通过分析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利用分类整合各项数据从而发现潜在的规律性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平台,预测和研判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潜在的问题隐患,做好对相关学生、突发事件的预警方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第三,转向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不再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光环,而是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性、双向互动性。互联网作为开放型、互动型的场域,使得受教育者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大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掌握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更为熟练灵活,教育者也要不断从受教育群体中汲取养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已日渐由以往的等级式灌输转变为交流共享的对话,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具亲和力的服务,否则就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抗拒与抵触心理。

(二)大数据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首先,大数据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数据使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成为可能。在确保学生个人隐私不被侵犯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平台深度挖掘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数据信息,比如消费情况、社交范围、借阅记录、在线时长等等,将学生的行为轨迹、兴趣爱好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日常心理疏导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通过展开专题分类辅导、深度访谈等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大数据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大数据高速追踪处理技术打破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局限,能够高效、准确地对所掌握的学生数据信息进行批量处理和分析。利用此项技术对学生在网络媒介终端所发布的信息、言论或者搜索的关键词、标签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时搜集到学生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使尚处在萌芽阶段的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创造崭新机遇。

最后,大数据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叉融合,可以实现对教育对象全过程、全样本的科学把握。通过选取真实、动态、海量的学生网络行为信息统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展现学生网络行为的真实情况,从而把握学生网络行为和需求的新规律、新特征,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舆论走向,列出学生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趋势清单,大数据时代全样本、全过程、全数据的分析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抽样分析方法囿于样本和统计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工具,从而更为精准地为教育者呈现大学生个体或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把握学生个体和特殊群体思想、行为的新特征和新动向。

(三)大数据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一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平台。通过研发教育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校园共享机制,打造教育教学管理的综合性、开放性服务平台,可以有效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通过组建专业性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团队,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模型,不断深化数据价值分析和挖掘工作,提供给学生更为精准的教育服务供给,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信息化建设主动接轨,构建更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形式。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线上教育平台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利用互联网在线共享、实时传输技术,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线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自主的享受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课堂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线下课堂以更加新颖的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界限划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新要求,更加契合学生个性化的心理诉求。

三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建立以高校学生个体与整体思想状况为因变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诸要素为自变量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模型”。[1]从而不断优化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构建起一个基于大数据专业基础支撑、定向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评价系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导向,增强效果评价的灵活性和先进性。

三、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着力点

(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关键因素

一是要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数据运用素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理念、方法、平台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①要强化大数据理念,培养大数据意识。善于辨识和利用能够反映大学生日常思想动态的有效资源,重视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存储工作;②要掌握数据知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扩充数据运用的相关知识,熟悉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流程,提高自身进行数据采集、分类以及分析处理能力,找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要加强数据工作平台和人员队伍建设。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开发专业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安全共享。打破数据封锁瓶颈,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对接,提高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同时防止对数据的滥用和泄露问题,规范和约束数据的使用方式和范围,强化对核心数据的隐私保护;其次是组建专业性强的数据采集分析团队,加强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合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运用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进行教育引导的水平和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技术强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三是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既要形成基于大数据特征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从以往的经验教学模式转向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教学模式,利用数据诊断、数据研判等方法彰显教学效果的科学性,运用图片或影像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更要注重加强在线课堂的应用与推广,将众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二)推进话语体系转型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活力所在

首先是要掌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话语权。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大学生网民的数量大大增加,互联网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成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是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加强专题教育网站、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的开发与建设,善于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咨询、教育、交流等网上专项服务工作,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平台。二是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大学生不仅仅是网络数据的传播者和使用者更是大数据的制造者,互联网开放、公开的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场域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利,逐步消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网络话语鸿沟现象。加强主体双方的话语互动,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发声,做社会主义网络新人。

其次是要创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内容。只有植入鲜活灵动的热点话题,构建起符合当前大学生思维特点、习惯喜好的话语内容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要彰显中国特色,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需要更加鲜活生动,但是不能脱离中国特色和民族传统主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承至今的价值观念、思想立场和民族精神,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故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之中,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提供良好的借鉴。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程度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必须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中国特色绝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用宽广的视野和世界的眼光,来批判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先进思想、概念和理论,赋予其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从而成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的重要助推力。

最后是要转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方式。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离不开话语方式的转换和更新。要实现话语转换,并不是要削弱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地位,而是要在熟练掌握和运用主流话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上,融合大数据时代网络话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通过规范使用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时尚性网络热词,拉近与青年大学生的情感距离。用更为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来点缀教育内容与传播方式,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来消除与大学生话语系统的距离感。在充分尊重学生自我发展与人格完善的语境之中,采用理论宣讲与互动体验、案例讨论等相结合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一,建立思想行为预警机制。微信、微博、QQ、博客等在线社交媒介平台由于互动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受到青年大学生的依赖与喜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想困惑、情感问题也往往更愿意通过这些社交平台发布宣泄。通过对一定时期以内学生发布的热点词汇和敏感话题进行数据采集与技术分析,可以有效归纳出学生近期主要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对网络热点事件和言论进行辨别,对潜在问题划分预警风险等级,可以更加全面、真实的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疏通,大大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成效。

第二,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在技术层面上,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大数据平台的隐私保护技术,通过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安全漏洞扫描等手段来降低学生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被不法分子入侵使用的可能性;在管理层面上,要建立健全对学生个人信息数据的监管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数据审查和监督部门,严格对学生个人信息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把控,特别是涉及学籍、学生家庭状况等敏感问题的隐私数据试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设置使用权限来防止数据的泄露与滥用;在制度层面上,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信息数据资源使用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的形式明确数据使用的途径和渠道,对违法盗用数据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对可能发生的数据安全问题加以制度约束,有效优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环境。

第三,建立舆论引导机制。要做好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首先要从源头开始,畅通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与反馈机制,多层次、全方位的收集大学生的问题与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QQ群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借助大数据思维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日常思想观念当中去,有效引导大学生传播主流话题,传递社会正能量。还有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舆情信息状况,提高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水平,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提前做好预警和引导工作,构建更加完备的校园舆情监控体系。

猜你喜欢
话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