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都有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发展。2018年6月中央召开外事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10个方面的具体内涵。[1]正是基于当今时代的大背景,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植根中国厚重的“和”文化,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中国外交思想和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
2013年3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时,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来到联合国,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政策方案。2017年,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则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外交部分的标题。
习近平说,“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从内涵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国际版,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层面的延伸。但这又不仅仅是简单的翻版和延伸,而是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创新。
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建立大同世界是古人的美好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习近平多次赞誉近代思想家王阳明“天下一家”的主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理念,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统文化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当代,以尊重国家利益、承认民族差异为前提,要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人们的共识,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2.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其内涵上,可以看作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尝试促进世界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践预演和价值预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我们现在的历史条件就是置身于复杂的国际社会之中,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利益休戚与共;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取得绝对优势、与资本主义长期竞争并存。在这种特定境况下,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局限的新路径,推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交融互鉴,是推动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3.对当今世界治理提出的针对性新方案。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传统的世界治理模式出现失灵趋向。国际关系复杂不稳,安全威胁多元上升,国际治理赤字日益增加。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用全球眼光应对世界和自身未来,强调从依存格局看待人类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是寻求各国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和所有国家的利益交汇点,以立体维度的全球共治理念为全球治理开出了新药方,这显然是对西方“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扁平世界治理理念的远远超越,为破解当下安全与发展难题提供了正确思路。2 0 1 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3月,写入安理会决议、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2017年11月写入联大两份安全决议等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4.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目标的旗帜性新升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合作、共赢。“合作、共赢”的理念显然是“和平与发展”的升级版。习近平明确地提出,“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对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做出了前瞻性思考。2017年10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是表明中国愿意将维护和促进人类共同利益作为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出发点,强调“计利当计天下利”,从而使中国外交牢牢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5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在联合国讲坛上提出,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核心内涵体现在:一是相互尊重,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二是公平正义,强调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三是合作共赢,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5]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倡导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超越零和,其实质恰恰是冲破阵营之别的思想藩篱,超越零和博弈的理论窠臼,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紧密联系,也存在一定区别,共同构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两个重要内核。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可行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价值追求。前者为后者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指引,规划了目标。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也进行了丰富和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习近平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外交必须坚守底线,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牢牢把控国家利益大局。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重申,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但他同时明确指出,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大国关系、周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具体思想上全面深化了中国外交“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创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具体内容。
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2014年习近平提出“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又提出“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思路。同时,注重用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提升中俄关系,并努力用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化解中美挑战,为规避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 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在亚洲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努力深耕周边。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机遇,既有效化解了周边的一系列挑战,也努力营造了总体上和平合作的周边环境。
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正确义利观为融洽国际关系提出了新方法,用包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新价值观来尝试改变当下国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唯利是图现象,超越了西方“只有永久的利益而没有永久的朋友”的国际潜规则,是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的国际合作发展理念创新。
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多边外交,在世界治理面临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中国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朝鲜核问题等等一系列多边问题上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013年9月和10月, 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后他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为核心元素的丝路精神,并针对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一带一路”这个最具有标志意义的宏大构想, 既是战略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路径,为我国发展与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新平台,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方案。 “一带一路”外交战略,在未来书写的中国外交史中定然占据重要篇章。
总之,习近平外交思想全方位创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内容具有一系列鲜明特点,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体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既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又顺应新时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中国气派”与时代视野相结合;既为中华民族谋划全局和长远,又把民族复兴的目标植根于世界共同发展的视野,体现了战略智慧与辩证思维的结合;既注重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也以国家利益为底线原则,体现了大国担当与底线原则相结合。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引领中国外交理念全方位飞跃式的创新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确立了里程碑式贡献。其重大现实意义则在于,既推动了中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