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方盛
摘要:《<史记>选读》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之一,以文言为载体,但又不同于传统课本中的单篇文言文本。通过对《史记》课堂教学目标的研讨,从语言魅力、辩证思维、博大心灵三个角度阐述了《史记》教学更深层次的教学追求,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文言语法之外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诵读;辩证;品质
《史记》篇目教学的基础定位应是文言文教学,但以整本教材呈现于教师面前的《史记》则不应凝滞于单篇式的文言语法教学,在稳固基础学习的前提之下,体会艺术语言的魅力、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感受博大心灵的节律,都是《史记》教学课堂更高层次的追求。
一、简约的文辞 入境的朗读
鲁迅对《史记》评价为“无韵之离骚”。恰如其言,纵观《史记》全书,行文流畅,不拘一格,不刻意追求对仗工整;用字凝练,忽而于细微之处见神韵,忽而在平地之上起惊雷,绝妙之笔在全书中比比皆是。而《<史记>选读》所选篇目多为名篇,包含了《史记》语言的精华。在课堂之上,以因声求气、反复揣摩之法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精妙之处,将可以提升课堂文化气息,并且感性体验《史记》的语言感染力。
执教《魏公子列传》,在前两个课时我组织学生按照段落顺序对文本进行细致研习。进入第三课时,文本内容为救赵高潮(第七自然段),也即是信陵君人生顶峰之一。文段内容紧张激烈,文段语言精简凝练,所以在课堂上我简化了对文字的梳理,在保证理解课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多重朗读。首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则朗读叙述部分——我的参与意在引导朗读基调,控制朗读节奏;而学生则或直接扮演有性格血肉之人物角色,或于分角朗读者之不同语调、音质,获得更强之现场感觉。读者在细读之中,听者在细听之中,进一步拉近和人物的距离,真切感受人物形象;再让学生自读全段,“锤杀晋鄙”、“公子点兵”、“平原拜迎”几幅画面在朗读之中连贯呈现;点评人物之后,再组织全班学生齐读,以期将众人内心中对信陵君共有的喜爱以朗读的方式外现,感染他人之时亦能体验他人之共鸣。
以上文字内容精彩,文辞简约,多用短句而铿锵有力,将其投影衔接于《魏公子列传》课堂朗读之后,彼此文气相通,节奏相若,或刀光剑影,或剑拔弩张,或怒形于外,或蓄势于内,悲歌慷慨,豪情满溢。
二、独立的精神,客观的评价
鲁迅“史家之绝唱”之评则从另一角度对《史记》进行了褒扬。虽为官方正史,但《史记》与后世史书“讳君亲之恶”、趋向正统保守不同,司马迁以实录的态度撰写本书,“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因此其笔下人物鲜活生动,富有立体性而全无面谱化之嫌;又因其所写史事,多有当朝人物牵涉其中,所以在直笔实录的同时,也不乏曲笔托愤之处,这也使《史记》更富评价探究之价值。
在《<史记>选读》课本中,《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目都是司马迁以个人勇气注入自身评解的文字。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发掘文本,在对人物的鉴赏分析过程中辅以时代背景的渗透介绍,引导其感受作为官方史官的司马迁在上述文章之中所展现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项羽为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过程中之直接政敌,兵锋所至,莫不披靡,屡陷高祖于危难之中,其施政行事也多有为后世诟病之处。这样一个人物,在后世史家笔下往往流于隋炀帝之角色,大书其残暴荒谬以合新朝代君舆论之需。但今日我们所见《项羽本纪》之中,主角固然不乏坑降背诺之举,但另有少年壮语见其豪,巨鹿解围见其勇,霸王别姬见其情深,乌江自刎见其坦荡,后世亦因此多有褒羽贬刘之说。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对项羽的这些描写叙述,更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以满腹深情塑造这样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当时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
陈寅恪先生以“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思想”抒发文化思想学习的真谛,胡适先生也在1931年给北大哲学毕业生的演讲中希望学生能够“努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作为史家绝唱的《史记》,无疑能承载这样一个教学目的。
三、高尚的人格 不变的品质
当下中国正处农耕文明为工商文明强烈冲击之时期,新旧交替之间,价值之取舍难免彷徨,实利主义、个人主义对学生群体产生较大影响,而《<史记>选读》中包含的司马迁大量个人评点,有着去功利化的特点。所以在《<史记>选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发掘其中高尚的精神价值。
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对门客所说话语:“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独畏廉将军哉”一语中包含着豪杰的骄傲,“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体现着名士的忠诚。相如大勇之人,廷抗争而无惧,面秦王而直斥,却能顾国家而不争意气,谦和而不谦卑,退避而不逃避,可让学生知晓忍让并非必然狼狈,亦可潇洒。另外,廉颇战国名将,杀敌千万,威震天下,却能知错出而负荆请罪。此间洒脱自如之风采气节,足可让学生知晓所谓盛气凌人未必为勇,所谓顾全大局未必为懦,生活之中,不妨以廉蔺为鉴,反躬而自省,选择合适的待人处世的姿态。
其它如《李将军列传》中李廣以忠信诚实使天下为其哀,《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急人所难、为国弃私的品质,《孔子世家》中孔子临穷不乱的坚毅等,都具有很好的人格塑造效果,在语文课堂上适当涉及,对学生精神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梁启超称赞《史记》是“千古之绝作”,而《<史记>选读》作为以《史记》为材料来源的选修教材,也有着超出普通文言教学课本的意义。在教材《致同学》部分中有这样的教学导引:“《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民族的精神。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博大心灵跳动的节律,瞻仰到一位中国古代良史的楷模;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领悟到衣被后世的文章太宗。”与司马迁作一次性灵的对话,应该是课堂上更高层面的追求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 214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