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道科
技法指津
所谓专题阅读,即按照人物、专著、群文等专题进行阅读。本文就以专题阅读为抓手,帮助同学们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人物专题阅读,即研究一个人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和主要作品等。在进行人物专题阅读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阅读,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选择一些“小众化”的人物,如三毛、阿来、余华、冯骥才等人物进行拓展阅读。
专著的阅读,即研究一本专著的内容、人物、事件、语言、思想等。如我们研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们就要知道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迹,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的情感。
群文的阅读,即把同一类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整体阅读。如选择“故乡”话题进行阅读时,就可以阅读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等一类文章。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可以在专题阅读时通过记笔记、写读后感、写读书报告等来积累写作素材,找寻写作的“源头活水”。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运用积累的素材来打造有“亮点”的高分作文。
亮点之一:化作题目点主旨
在题目中引用“专题阅读”中所积累的名人名言或者文中比较新颖的观点作为题目,和文中的内容遥相呼应。
比如:
秋日胜春朝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态度。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诗人多悲秋,但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我们没有必要像他人那样伤春悲秋,只要适时改變自己的心境,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的人生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亮点之二:巧作“由头”合话题
所谓“由头”,即写作的触发点。触发点可以是比较新颖的一句名言警句;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事例;亦可以是符合作品主题的一种社会现象。
名言警句类如:
高木直子说过:“我无法预见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会继续珍惜每一份小小的惊喜与感动,努力活出一个真实的我。”懂得了这一点,就要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不需要扮演任何人。让和自己有交集的人尽早地了解自己。被更多的人理解,是减少内耗的最佳方式——除非你一辈子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选自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典型事例类如:
在这个歌颂现代化美好生活的时代,王澍是一位无畏的逆行者,他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提倡“向乡村学习”,重返自然之道。他以“衰变的穹顶”摘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成为首位以个人名义荣获这一奖项的中国人。
(选自优秀作文《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亮点之三:引作论据证观点
写议论文要使论点得到充分论证,必须选用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论据。可以直接运用论据,即直接陈述事实,针对文题、话题,分析事例,与论点形成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有意识地叙述最有价值的事实。也可以叠加运用论据,所叠加的论据最好不要受时空局限,尽可能统一句式,以形成强烈的气势;叠加论据后,要与论点相照应。此外,亦可复活史实作为论据。使用这种方法时,稍加点染即可,避免喧宾夺主。
叠加运用论据类:
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而要追求心中的梦想。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从而铸就了刚毅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于水稻亩产千斤的“极限”,从而颠覆了世界权威。
复活史实作为论据类:
暮春时节,飞花迷眼,瓦尔登湖边一袭黑衣的卢梭,在苦思着生命的真谛;那握着明灯游在白天街道的,还有希腊智者的身影。但无论是谁,都没有忘记,构筑人生基座的乃是“诚信”二字。
牛刀小试
困难·磨砺·成功
◎宋甜甜
美国作家布拉德·莱姆在《炫耀》杂志中撰写道:“问题,不是生活中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对待它。”(由头)成功者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从不退缩,而是把苦难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作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经验,走向成功。(巧作“由头”合话题)
困难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你丧失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怎可“一日看尽长安花”。才子张岱少年时奢侈度日,然而亡国之音震醒了浑浑噩噩的他,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和“学节义而不成”内心极度痛苦矛盾的精神状态下,张岱并没有退缩,他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之决心,潜心撰成了《陶庵梦忆》。面对苦难时,只要心存破釜沉舟的勇气,终可转败为胜。(选取张岱的典型事例论证观点)
困难与挫折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磨砺,更能教会我们忍耐。木心先生在牢狱中,忍耐身心困苦,坚持创作,才创作出“车、马、邮件都慢”的淡雅天地;左拉年轻时贫困交加,却依旧潜心写作,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善于忍耐的人,会将挫折当成一种磨砺,一种经验,以苦为乐,忍得头上乌云散,拨开云雾见月明。
直面苦难,是挑战,是磨砺,亦是一种获取人生真谛的方式。相信雨过终会天晴,相信即使在最荒芜的沙漠也会有生命的悸动,相信从泥潭爬起的人生路会是坦途。
教师点评:本文亮点颇多:题目并列中有递进;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正文部分先是指出困难无处不在,然后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说服力;结尾提出“直面苦难,亦是一种获取人生真谛的方式”,升华了主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