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2018-02-06 14:13朱红英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6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疗效

朱红英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并对其治疗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25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细菌感染与轮状病毒感染等感染因素所致腹泻占比49.23%,喂养不当和消化不良等非感染性因素所致腹泻占比50.77%。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非感染组有效率为9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是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患儿的不同致病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腹泻;疗效;致病因素;治疗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1

小儿腹泻属于常见儿科疾病的一种,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较多,如喂养不当、肠道感染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均有可能引发小儿腹泻,对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提高小儿腹泻治疗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了收治的腹泻患儿32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致病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腹泻患儿325例,根据其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160例和非感染者165例,感染组男81例,女79例,年龄1~5岁,平均(2.5±1.3)岁,轻度腹泻78例,中度腹泻52例,重度腹泻30例。非感染组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2~6岁,平均(2.7±1.5)岁,轻度腹泻79例,中度腹泻55例,重度腹泻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直接涂片,操作完成后实施革兰染色镜检,并对患儿的粪便运用常规细菌培育方法进行细菌培养,主要培养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目标细菌,使用胶体金法对其进行病原菌抗性检验,使用抗原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测。

所有患儿均继续喂养,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适当口服补液,脱水为中度和重度患儿应静脉补液治疗,严重呕吐患儿需禁食6 h。在此基础上,根据致病原因不同,(1)感染组患儿中,细菌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与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两药需隔开时间。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不使用抗生素,口服蒙脱石散和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两药需隔开时间),口服蒙脱石散,使用剂量为1岁以下1/3袋每次,3次/d,于餐前半小时服用。1~2岁患儿每次1/2袋,3次/d。2~3岁患儿每次1/2袋,4次/d。3岁以上患儿1袋/次,3次/d。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3岁以下患儿1袋/次(0.25 g),1次/d。3岁以上患儿,1袋/次,2次/d。均以7天为1疗程。(2)非感染组应用促消化药物与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与感染组相同,口服乳酶生片,3岁以下1~2片/次,3次/d;3岁以上2~3片/次,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若患儿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与性状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转归,则为显效;患儿治疗3天后临床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好转,为有效;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无好轉甚至加重,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致病因素分析

通过对所有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患儿因感染导致腹泻,其中轮状病毒感染94例,细菌感染66例,感染所致腹泻49.23%。另外165例非感染腹泻患儿主要因喂养不当和消化不良等因素所致50.77%。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感染组经治疗后,93例治疗显效,57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75%。非感染组患儿中显效与有效分别为95例和59例,无效11例,非感染组的有效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由于自身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体内消化酶分泌较少,抗病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各种胃肠道疾病,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1]。腹泻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腹痛、呕吐等症状,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患儿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给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较大影响。

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其病因分类为霍乱、痢疾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病因分类包括过敏性腹泻、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与其他腹泻[2]。本研究中,通过对患儿的致病原因发现,其中160例为感染性腹泻,165例为非感染性腹泻,通过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临床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明确其致病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3]。

总而言之,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是导致小儿腹泻的重要因素,临床应明确患儿致病原因,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儿症状,提升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冰冰.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12-113.

[2] 孙向阳.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5(11):6299-6300.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分析
小儿腹泻原因探讨及治疗分析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