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如
【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与研究组(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手术;改良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6..01
近几年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本院应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效果确切,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11岁,女18例,男10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3例,两组患儿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静脉复合麻醉,经传统腹股沟切口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麻醉。取足高平卧位,将于脐上缘皮肤作5 mm弧形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气腹。于脐上缘切口置入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简称患侧内环口,同时确认对 侧是否有隐匿性疝。应用带有7号丝直径为1 mm的普通手术缝合圆针在疝投影点穿刺腹腔,对内环切口腹膜缝合后在穿刺出腹腔,经穿刺出口再次入腹,由腹壁皮下由原入针口出针,对内环口重复缝合,退出穿套管,应用创口贴对切口覆盖[1]。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统计所得的所有数据应用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1例患者出现对策隐性疝发作,对照组患者的9.52%;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阴囊气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将该组数据纳入统计软件分析,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尽早接受手术治疗能有效避免发生嵌顿疝,且手术不受年龄限制。但传统手术在对腹膜前结构解剖时容易损伤腹股沟管结构,例如提睾肌、神经以及精索血管等,并且难以发现对侧隐性疝,术后并发症较高[2]。部分损伤较重者甚至会发生睾丸萎缩、睾丸发育不全等,影响患者生育。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腹腔镜直视下,内环位置固定,与前腹壁距离较近,容易暴露,且内环口结扎位置较高,不用游离也不会对腹股沟生理结构造成破坏[3],此外,腹腔镜下可对对侧隐性疝确诊并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后期疝发生再次接受手术[4]。单孔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腹腔镜手术微创发展的方向,大幅度的降低了手术创伤,术后患者恢复快。此次研究,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
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療小儿腹股沟斜疝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晓波,段永福,赵成鹏,等.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正中襞修补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2):1121-1124.
[2] 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5):277-279.
[3] 唐忠斌,赵艾君,戴耀华,等.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43,46.
[4] 惠远见,周勤慧,狄茂军,等.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 1353-135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