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而不杂推陈出新

2018-02-06 10:21向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现实意义杂文

摘要:《庄周买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杂文,刘征构思精巧、化用典故、语言幽默风趣,深刻尖锐地揭示了上个世纪曾经出现过的严重经济问题。文章杂而不杂,短小精悍、角度新颖,主题深刻,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而且拥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刘征;《庄周买水》; 杂文;艺术特色;现实意义

《庄周买水》[1]曾获得《人民日报》举办的“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同时被选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第二册。这是一篇“千字文”,短小精悍,思想尖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经济问题。刘征举重若轻地采用故事新编体杂文,寓庄于谐,推陈出新,使此文达到了“杂而不杂”的境界,实属上乘之作。

一、“杂而不杂”的典范

关于杂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夏衍称杂文为“战斗性的文艺作品”,瞿秋白称鲁迅的杂文为“社会论文”,而《辞海》则称杂文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达作者观点的文艺性论文” [2],但共同之处是都指出杂文具备“社会性”和“文艺性”两个方面的特征,不仅有“论”,还有“文”。的确,杂文作为社会感应敏感的神经,它能够针砭时弊,促进激浊扬清,匡扶正义,同时又具体形象,读之有味,是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体。

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而不杂”,“杂”是指雜文这种文体论题范围繁杂、形式风格丰富多彩、使用材料杂多;“不杂”是指一篇杂文的主题思想只有一个,主题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而进行布局谋篇、谴词用句。《庄周买水》的“杂文味”体现在选材范围的宽广上,作者从历史故事里面取材。“庄周梦蝶”本于《庄子·齐物论》[3],“涸辙之鲋” 本于《庄子·外物》[3]45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3]279和“秋水时至” [3]259本于《庄子·秋水》,在千余字的文章里竟然引用四个历史典故,不可不谓之“杂”。但刘征却不只是“杂糅”,而是在四个故事中贯穿联系,都以庄周买水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得到鱼之趣后想要养鱼,是买水之内因;“庄周梦蝶”潜心学问的理想被下海经商的潮流所冲破,是经商养鱼买水之外因;“涸辙之鲋”是买水苦苦求之不得、路遇弱者求救无以为施的无奈;“秋水时至”是买水希望破灭后祈求上天降雨的期盼。刘征能够如此巧妙地化用典故,可以看出他眼界的开阔以及文化底蕴的深厚。

“不杂”指的是作者选题恰当,主题集中。这表现在:第一、选题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曾经出现过“价格双轨制”的现象,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的商品由国家统一规定价格(即“平价”),企业自销的小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即“议价”),政策的漏洞使得不义之徒利用手中职权大搞“平转议”或者“议转平”,从中谋求暴利,如此滋养了“官倒”一类人如吸血鬼般嗜血如命。这种权力对交易活动的干预,不仅造成了腐败的蔓延,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甚至有民谣“一等人,掌实权,批条画圈就来钱;二等人,是官倒,倒了批文倒指标” [4]。刘征不仅内心关切着社会的重大经济问题,也能利用好自身作者的身份,从一件日常小事写起,以买水作为突破口,见微知著,发挥“笔伐”的力量,揭露买水背后隐藏的种种“潜规则”。无疑,水是人之生存必需,最为典型、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百姓之需,也更能体现作者用意之深刻。

其次,即小见大,揭示主题。通过庄周买水的遭遇,目的在于揭发“官倒”投机行为导致民不聊生,反映民心愤怒,社会经济秩序的失调。文章一开始就写道:“潮流不可阻挡。”[1]在社会风潮的冲击下,学者庄周的呕心之作不受市场欢迎,于是弃文从商想通过养鱼致富。他为了买水,艰辛地奔走于东海、河伯、濠梁之间,最终以高于原价几十倍的价钱买到了没有实际意义的“提货单”,却从头至尾没有得到过一滴水。作者针砭时弊,层层深入、开掘主题,讽刺之意溢于言词。庄周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买水尚且历经周折,那普通老百姓呢?怕是难于上青天了吧!此文更加反映了老百姓生存之艰难。文中“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又饥又渴又热又气恼。”[1]实则反映百姓们对社会风气恶劣的愤懑和不满,也显示了社会秩序失调必然导致种种隐患的存在。文章主题集中,作者大胆揭露和鞭挞社会的不良现象,背后折射出刘征作为一位杂文家的使命感。

二、构思精巧、语言形象幽默

刘征的《庄周买水》不仅思想内涵深刻,似匕首、投枪,刺中敌人的心脏。同时艺术成就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首先,推陈出新、构思精巧。文章巧妙地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不仅活用《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而且从中生发最为反映时代面貌的新意,如下海经商、倒卖投机。刘征高超之处在于善于旧瓶装新酒,文章依托于典故和历史人物形象,却与古事寓意截然不同。庄周是古代著名学者如今居然弃文从商,文章运用“居然”两字,讽刺的含义不言而喻。以往“涸辙之鲋”一词是讽刺那些好说大话、空话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在《庄周买水》里却是比拟那些生之艰辛、命悬一线处于困境之中亟待解救和帮助的人,凸显百姓的忧虑和对生存依旧抱有的希望。涸辙之鲋向庄周求水救命这个重要情节,侧面揭露了权钱交易现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庄周的思想情感在弱者向他求救却无以为助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庄周看清了社会现实内心五味陈杂,却依然没有放弃为百姓求雨的希望。至此,故事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更加凸显了作者构思之巧妙。“涸辙之鲋”这一情节的添加看似游离,虽是意料之外,但却也是情理之中,情节紧紧围绕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展开。刘征活用典故且能把握住典故的精神实质,既做到了以“古事为据”,又实现了艺术上的若即若离,构想巧妙又能推陈出新,不可不谓匠心独运。

其次,形象化的语言,刻画生动传神。作者善于运用画像式的手法,讽刺蕴含其中,堪称入木三分。比如东海办事处门上吊着大锁,说明这里早就是个“空壳”——荒芜、不办实事;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苍颉体苍劲有力,本来是夸溢之词,这里却变成了反讽。作者巧用白描手法来刻画庄周买水过程中遇到的人,西装笔挺的办事员,洋腔洋调的女秘书,满面笑容的濠梁吴主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抓住他们的特点加以“廓大”,勾勒出这些人物的本质,剖骨析髓。如此漫画式的人物呈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同时,运用“黑色幽默”的语言更深入地表现了主题。文中写到: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嘿嘿,庄老,您要养鱼?您这么大学问,准能发财!有河伯那边的信,您要的货,再困难我们也得帮忙。”[1]吴主任深谙“潜规则”,在他眼中搞学问与赚钱致富划等号,作者在人物谈笑之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另一种不良风气:学术之不存久矣。吴主任说道:“不错,这么一转悠,涨了几十倍。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儿吃点亏。可是买主儿有的是钱,这么贵还是抢着买哩。您老早就万元户了吧?光稿费就够肥的,现今又是养鱼。哈哈!”[1]刘征用形象的语言寓庄于谐,揭示“官倒现象”存在已久,庄周不是第一个碰壁人和受害者,是千千万万受害者其中的一个。显然,这种漫画式的手法,起到了“立象以尽意”的效果,鲜明生动而又尖锐泼辣。作者在文中运用叙述、描写、比喻、讽刺的手法,全是为揭示主题服务,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在这里实现完美的统一。endprint

三、言尽意远,现实意义深刻

本文的结尾是作者最匠心独运之处,再次用了“涸辙之鲋”这一历史故事,体现了作者较其他批判“官倒”的作家更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文章结尾写道:“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1]甘霖欲降的风起云动和庄周敲着空桶而歌都蕴藏着深意,作者刘征不仅仅只是为了讽刺社会不正之风,而且更加深入地表现了广大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内心之愤懑,同时更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清明”的呼喊之势,文尽而意远。甘霖欲降在此处是一种意义上的象征,是庄周和千万百姓的期盼,同时暗含一个道理:背弃或危害群众的行为最终必将受到严惩。《庄周买水》既有辣味,又有甜味,使人读了之后仍对社会风气的好转抱有希望。无疑,庄周的希望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百姓的希望,作者预见未来破除一切痼疾的曙光即将到来,其人文关怀倾注其中。一位优秀的作家不仅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恶疾,批判假、丑、恶,更要歌颂真、善、美,给予人们以希望。

有研究者认为《庄周买水》反映的社会现实复杂且陈旧,学生解读文本有障碍,否定其选入课文的合理性。笔者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5]的确,高中生处于感性思维减少,抽象思维增加的阶段,其身心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我们不是经常在各大媒体上听闻学生是非判断错误、价值观的扭曲而导致悲剧吗?教师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要简要地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解读文本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懂本质,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的自我人格。其次,高中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他们自身就关心社会现实,关注国内外时事,他们乐于投入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当中。诸如:高中生校内积极举办“两会热点”讨论会、校外举办社区“拒绝毒品”宣传活动等等。高中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是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再次,刘征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意义不可否认。《庄周买水》一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揭露了“官倒”现象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家肩负起了自己以笔讨伐不正之风的使命,反映了百姓生存之艰辛,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文学作品很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改革的到来。《庄周买水》一文文质兼备,不仅是杂文的典范,也是文学的佳作,不应该从课文中删去。

刘征不愧是现代杂文的鬼才作家,正如他所崇拜的鲁迅先生一样,刘征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厚重的人文关怀砥砺着他前行,更激励我们后来人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征.庄周买水[N].人民日报,1988-8-6(8).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3545.

[3]方勇.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42.

[4]罗必科.从《庄周买水》看教材选编应有的时代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2):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向菲(1994-),女,汉族,湖南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与铜仁学院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作者单位:1. 贵州铜仁学院554300; 2.贵州师范大學5500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现实意义杂文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画与理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