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

2018-02-06 07:07钟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钟斌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6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生脉散组38例,对照组38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充分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促进心肌细胞代谢、合并心律失常纠正心律失常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加服生脉散加减汤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38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38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1%。治疗组疗效优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散加减配合常规西药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得到惊人的疗效。

【关键词】生脉散加减方;病毒性心肌炎;辨证施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0..02

病毒性心肌炎(VMC)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为病理改变的心肌疾病,以青少年及成年人群体为主,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仅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少数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猝死[1]。均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随职利琴主任医师跟诊至今,观察应用生脉散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故将临床患者资料收集整理进行疗效观察研究,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6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8±2.3)岁。其中男40例,女36例,病程大约1个月至3年,病因及诱因中,发病前有明显的外感及腹泻病史有48例,有过度劳累病史的有15例,无明显原因发病者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无输血史,无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正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资料证实心脏未存在解剖上的异常。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2]参照诊断。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中病史、体征、临床症状、心肌损害、心电图、病原学依据的改变。

1.2.2 中医辩证分型及诊断标准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参照诊断。均以气阴两虚型为标准选取临床观察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休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抗病毒,能量合剂静滴营养心肌细胞,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0 g,麦冬20 g,五味子15 g,黄芪20 g,当归10 g,柏子仁20 g,葛根20 g,半枝莲10 g,金银花10 g,炙甘草5 g。辩证加减:伴有咽喉肿痛加牛蒡子、射干、薄荷,发热口干者加黄芩、丹皮、生地黄、知母,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党参,腹胀纳差加白术、陈皮、焦神曲健脾化湿,轻度浮肿者加猪苓、茯苓、泽泻,汗出严重者加浮小麦、防风固表止汗,睡眠欠佳者加用酸枣仁、远志、茯神宁心安神。药品均来自于五院中药房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剂,将所有药物水冲200 ml,均匀分为两份早晚分服,1剂/日,疗程均为4周。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均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无明显改甚至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治疗组38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38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1%。治疗组疗效优与对照组(P<0.05)。见表1。

3 典型病例

蔡某,男,18岁,2016年9月10日初诊。主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1月余。1月前有感冒病史,现晨起偶有咳嗽,咳黄色黏痰,全身酸困乏力,饥不欲食,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夜寐不佳,小便黄,大便干燥,臨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西医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来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92次/分,Ⅱ、Ⅲ、aVF、V4、V5、V6,S-T段下移>0.05 mV,T波低平或倒置,心肌酶:CK-MB:113 U/L,余未见异常。查体:心尖区第一心音减低,心率89次/分,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舌尖红,舌苔黄腻,舌边可见齿痕,脉细数。治疗给予卧床休息,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抗病毒,能量合剂静滴营养心肌细胞。中医辩证气阴两虚证,给予生脉散加减,方药:太子参10 g,麦冬

20 g,五味子15 g,黄芪20 g,当归10 g,柏子仁20 g,葛根

20 g,半枝莲10 g,金银花10 g,知母10 g,炙甘草5 g。先后治疗4周,各种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肌酶及心脏超声复查都正常,至今未发。

4 讨 论

VMC多由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多数感染后3周左右出现心脏表现,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甚者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等临床表现,多数研究表明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心肌损伤过程中心肌酶最能直接反应出心肌损伤的程度,CK-MB主要存在在心肌中,其作为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指标之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临床价值非常大。endprint

祖国医学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将VMC归纳为“心悸”“怔忡”的范畴,多因体质虚弱、感受外邪、饮食不当等,以致痰饮火瘀阻心脉,扰乱心神,或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VMC初期主要表现正气未虚,外邪亢盛,邪正相争,临床表现为实证,治疗上以驱邪为主,中期病邪虚实夹杂,故以驱邪与扶正同时兼顾,后期多为正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则以扶正为主,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以气阴两伤为主,故给予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效的生脉散化载治疗。将“虚则补之”“散则收之”的治疗原则完美体现出来。

职利琴主任医师根据多年行医经验认为VMC主要因心气亏虚,加之感受外邪,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邪毒侵心、心神失养,继而会出现心悸,胸闷、心痛,气短乏力等一系症状,故治疗上给予益气养心、清热解毒为大法,方用生脉散加减,方中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益胃生津、补肾宁心,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生阴、生津止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大剂量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托毒生肌之效,有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行瘀止痛,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之效;柏子仁养心安神,改善心肌耗氧量;葛根生津止渴,有研究表明其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且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甘松行气止痛,有镇静安定的作用;半枝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有减慢心率促进创面愈之效;金银花可归心经,清热解毒有明显抗炎解毒的作用;炙甘草补益心气,益气复脉,具有明显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以上诸药相合,共凑益气养心、清热解毒之效。总之,在整个VMC治疗过程中很好应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论方法,精准辩证分型,以生脉散为主方,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灵活进行辩证药物加减,将会给VMC的治疗开辟出更加全新、有效的方法,从而填补单纯西医治疗VMC临床疗效欠佳的短板,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心[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568-1588.

[2] 高潤霖,吴 宁,胡大一.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7-200.

[3] 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750-135-2008.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8-6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41-4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